国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在科学发现区,教师要做好引导者、支持者、协作者,尽量让幼儿在观察、操作,以及科学游戏中成为(      )。
正确答案是:主动构建者
2.(    )就在幼儿身边,便于他们接近和开展活动,是科学教育环境创设常规的且利用率较高的场所。
正确答案是:自然角
3.幼儿的科学学习不能以牺牲(    )为代价来求取能力的发展和知识的掌握。
正确答案是:兴趣
框架是什么意思4.心理环境是学前儿童有效进行科学活动的必要保障,幼儿园科学教育心理环境的创设,主正确答案是:幼儿园物质准备与师幼良好互动
5.儿童的科学研究始于疑惑,而疑惑又源于(  )
正确答案是:问题情境
6.诸如幼儿园和社会风气、家庭气氛、师幼关系等是(        )课程资源。
正确答案是:显性
7.在科学活动中运用最多,所获资料可长久保留而不失其价值,通常是现场实况详录的方法是(    )
正确答案是:描述记叙法
8.旨在提前发现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调整和改进课程的评估是(      )
正确答案是:诊断性评估
9.旨在及时发现教和学中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或修正课程的评估是(        )。
正确答案是:形成性评估
10.为倾听5岁以下幼童而创设的具体框架,组合使用传统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和以参与式工具(如让幼童使用相机拍照、旅行、绘图、画画、进行角扮演等)的使用为特征的新方法是(      )
正确答案是:马赛克方法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
正确答案是:精神环境
2.社会课程资源包括四个方面,即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
正确答案是:信息资源
3.学前儿童科学态度包括学前儿童对周围世界和的学习具有好奇心与兴趣。
正确答案是:科学教育
4.观察与记录常用的手段有文字描述、图片、摄影、录像、录音等方式,常用的具体操作也可分为描述记叙法、取样观察法、等三种。
正确答案是:等级评定法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估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其中旨在提前发现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调整和改进课程的评估类型是。
正确答案是:诊断性评估
三、科学活动设计(本题共55分)
各位同学,现在我们已经系统地学习过了有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知识,本次作业着重进行实践能力考查。请大家根据已经掌握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设计并执行一次优质的科学教育活动,题目自拟,内容自选(内容要符合儿童年龄段特征),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完整且具体可操作。
作业必须包括但不限于活动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材料准备、教学过程(含师幼互动过程)、活动反思总结(评价)等。
要求:必须原创,不得抄袭,一经发现本次形成性考核作业为零。
注意:答案仅供参考,只需要任选以下案例其一完成即可。
参考答案:
第一;结合观察法的运用,自行设计一个引导儿童观察的实例。
方案:
一、活动名称:大班科学教案《小蚂蚁大力气》
二、设计意图: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对蚂蚁有更详细地认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活动目标:
1.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在自由的氛围中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结构及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吃食情况、对特殊气味的反应)
2.通过观察蚂蚁的合作活动,萌发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
3.学习把观察的事物现象用自己的方式讲述、记录、绘画,培养幼儿有顺序、细致的观察能力,提高幼儿探索事物奥秘的能力。
4.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主动接近动物,培养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四、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蚂蚁),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2)基本部分
1.出示幼儿观察蚂蚁的课件,引导幼儿说出自已观察到的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情况。
教师提问:
①你从哪儿到了小蚂蚁?
②妈蚁长得什么样?
③小蚂蚁是自己单独出来活动还是一起出来?为什么
2.使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蚂蚊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或图片)。给幼儿分组、让幼儿仔细观察捕提到的妈蚁,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画下来。
3.孩子们在画纸上,用水彩笔画下蚂蚁不同的家和食物。
4.出示课件,教师总结,让幼儿巩固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5.欣赏并表演歌曲《蚂蚁》
6.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像小妈数学习什么?让小朋友知道团结起来,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五、结束部分
1.展评幼儿作品,以鼓励为主。
2.游戏:“蚂蚁搬豆”,巩固认识。
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四散地站在场地一端。游戏开始,教师说:“孩子们,咱们快去搬豆准备过冬吧!”“小蚂蚁”自由地(可不按顺序)钻过皮筋,爬过纸箱和垫子,跑到场地另一端,拾一颗小豆跑回家中,将小豆放进小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把豆全搬完。六、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继续学习有关妈蚁的儿歌、故事等,丰富幼儿经验
第二:根据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与编排的具体方法,自行设计一个科学教育的内容。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换牙的时候。
活动意义
幼儿长到5、6岁时,原来的乳牙开始逐渐脱落,换上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恒牙如任其自然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及时教给幼儿换牙的知识,则可使他们尽快适应这一生理变化,学会科学地保护牙齿、美观,整齐、健康的牙齿将有益于孩子将来的生活与工作
《认识牙齿》
(一)教育目标
1.认识牙齿,了解牙齿的功用
.2.了解换牙的知识,认识乳牙、恒牙。
3.消除对换牙的恐便感,
(二)教学准备
《成人的牙齿》和《幼儿的牙齿》挂图各一张。
(三)教学过程
1.观察牙齿,
两人一对,互相数数对方有多少颗牙齿:仔细观察对方牙齿的颜、大小、形态,发现门牙、大牙、白牙的不同。
2.介绍门牙、犬牙、白牙的不同功用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门牙、大牙、白牙吃食物时各有什么作用.小结:门牙比其它牙齿薄,它们可以切开和胶断食物,大牙比较尖、长,可以撕裂食物;白牙又宽又厚,可以磨碎食物。
3.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比较成人与幼儿的牙数,出不同处
4.引导幼儿讨论:有的幼儿掉了牙,还会长出来吗?
5.介绍乳牙、恒牙.
6.了解换牙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