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
参保以自愿为主,强制措施为辅的方法。我国目前在农村推行统一的法定社会保障的条件不成熟,不能盲目地照搬日本经验,如果一味强制全体农民加入养老保险等,农民收入本来就不高,加之对社会保险的认识不足,会因支付较高的保险费加重他们的负担而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进。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应积极鼓励、引导农民以自愿为主的方式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如果人均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可以相应实行强制保险。
(三)设立农民互助保险组织。日本的农协是以农民的互相扶助为指导思想,共同承担基金筹集的责任。从理论上讲,由集体经济来承担农村社会保险的事务,管理成本低。由于我国农业各地发展不平衡,国家财力有限,在现阶段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尤其是老农保)主要还是以农民个人和集体补助为主,可以考虑建立以县(县级市)为单位的农民互助保险组织,资金来源为农民个人负担的保险费和会费,强调了个人责任。个人责任在于个人参与,包括经济上、服务上和管理上的参与。参保农民彼此了解情况,对资金的运作和使用起到监督作用,当经费紧张时,就降低支付的互助金标准。这既体现了社会保险的互济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家的财政压力。
(四)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要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目前的情况还不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或是全国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只能考虑在财
政负担的能力范围内实施。财政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最后承担者,在财政许可的情况下,要投入资金作为保险基金的补充。从日本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来看,国家与地方政府给予了诸多的资金支持。我国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0,507亿元,财政收入达到68,477亿元,在经济形势趋好、财政较为丰裕的情况下,要积极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投入力度,在政策上也应该给予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充分保护和优惠。
鉴于资金来源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环节,因此一方面国家财政拨款要倾向于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对各类
社会保障企业实行财政扶植和减免税政
策;另一方面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
依据保险学上的大数法则原理,即以多数
人的力量来共同分担少数人面临的风险,
强调了保险人尽可能多,开拓多种资金渠
道。一是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收益可纳入农
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金。土地是农民生存
的依托,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
的提高,考虑将土地出让金与土地使用费
的合理部分充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二是国有资产收益可部分纳入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基金。国有资产是全民的资产,有着
属于农民的那部分资产收益,但目前农民
并未享受到这一公共产品的权利,社会公
平被严重扭曲。因此,可以通过对现有的经
营性国有资产的存量通过上市、兼并重组、
拍卖、回购等手段予以变现,转入国家财
政,再通过转移支付等形式,划归农民社会
养老保险基金,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
度的建设;三是部分税收收入纳入农村社
会养老保险基金。采取一种非指定税或准
指定税的变通方式进行融资,即在总财政
收入中,按照一定的比例拿出一定的款项,
定期划拨入养老保险专项基金中。
(作者单位:1.集美大学诚毅学院;2.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锋.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国民养
老金为中心[J].国外理论动态,2008.01.
[2]马光焱,李中义.人口老龄化下日本农
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及启示[J].中国
经贸导刊,2009.23.
[3]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9年
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 L].
ht t p://cn.chi nagat e/popul at i on/
2010-07/13/cont ent_20488680.ht m,
2010.7.13.
[4]万解秋,贝政新,黄晓平等.社会保障基
金投资运营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
社,2003.
[5]崔万有.日本社会保障研究[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刘昌平.养老金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提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政务
成为政府管理、服务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我
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从加强立法、保障安全和为民服务等方面
提出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电子政务;行政效率;服务政府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
关于电子政务的概念,国内外没有形成
统一的表述,叫法也各异,如政府办公自动
化、电子政府、数字政府、政府信息化等。温家
宝在国家行政学院组织的省部级干部“电子
政务研讨班”上讲到:“电子政务从根本上讲
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政
府工作,方便人民众”。简洁、深刻、
精辟地阐明了电子政务的根本目的及内涵。
我国自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启动以
来,大部分政府已经建立了旨在为社会提供
服务的政府网站。反思电子政务走过的十年
历程,我国政府及各方人士对其一直寄予极
大希望,各级政府也在电子政务方面做出了
很多有益的探索,但与全社会的一致认可还
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将分析当前电子政务
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
议。
一、当前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理性认识不足。电
子政务不单单是在“政务”前面加了个“E”,也
不仅仅是建设网站和发布政府信息。我国政
府工作人员对电子政务的建设缺乏理性认
识,大多数政府人员对于电子政务的认识仅
停留在最原始的层面,即只是用信息系统简
单地复制现存行政办公模式,只是将政府的
某项工作上网,而没有进行政府职能的整合、
精简和优化。他们认为,电子政务也就是建设
一个网站,基本上都以介绍部门职能、政策法
规、联络方式以及政府新闻发布等宣传功能
为主,静态信息较多,而表格下载、网上申请
等为公众带来更多价值的在线服务很少,缺
乏互动性。
2、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统筹规划。2006年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正式下发了《国家电子
政务总体框架》文件,为我国电子政务的正确
发展指明了方向。但由于该文件缺少法律的
刚性,不同地方或者同一地方的不同部门进
行电子政务建设仍然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
公共/财税
96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2月号上(总第410期)
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
标准各不相同;系统设计与集成方式五花八门,忽视协同的问题,使得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处理
困难重重,忽略了不同部门之间横向互联的接口问题,纵强横弱;规范和指导电子政务建设的国家标准,还没有得到广泛采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政务的互连互通和整体发展。信息资源共享观念淡薄。政府虽然掌握了大约80%的信息资源,但是政府并没有将各种信息资源作为整体来看待,缺乏相应的整合与管理,造成民众从以前的跑政府衙门,变成现在的跑“网上衙门”。
3、电子政务建设的安全保障不强。我国电子政务起步较晚,常常通过模仿或引进来推进自身建设,重引进、轻创新,得不到核心技术,致使电子政务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对于电子政务来说,网络的安全尤其重要,信息时代政务的安全问题涉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团结,但是很多政府平台在政务内网和公共信息网之间没有采取很好的物理方式隔离和逻辑隔离,导致信息安全和政府保密出现隐患。据统计,2005年监测到的我国政府网站被篡改数量共计达2,027个,占被篡改网站总数的22%,2006年政府网站被篡改数量共计达到3,831个,2007年达到4,234个,这几年来呈快速上升趋势,加强政府网站安全工作势在必行。
4、电子政务建设立法滞后。我国现已颁布了大约60个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与规章,涉及的面比较宽,但从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的整体情况看,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立法还处于一个纲领性立法尚未出台、各部门立法尚待加速进行的状态。规章还是占绝大多数,效力层次较高的法律、行政法规尚未出台。法律法规的滞后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也造成政府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使电子政务最终流于形式,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5、公务员的信息素养能力有待提高。在电
子政务建设进程中,一些部门或地方政府往往
出现过分追求设备、技术的先进性和高端性,
投入大量的资金,攀比电子政务的硬件建设,
而对电子政务的软件建设、环境建设等却重视
不够。目前,我国近500万人的政府公务人员
中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公务员只占到10%左
右,公务员信息素养能力总体水平不高。在信
息技术应用方面,不少公务员由于自身基础较
差,或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性认识
不足,或缺少必要的培训,导致谈“网”变,计
算机设备成为摆设或打字机,电子政务成为空
谈。
二、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具体建议
1、强化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正确认识,树立
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的观念。在电子政务的建设
发展问题上,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政府工作
人员处于中心位置,他们是运用网络而与公众
进行“交互式”接触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因而政
府工作人员要树立起正确的服务观念,促使行
政领导的观念转变到行政改革与创新上来,主
动接受电子化政府这一管理手段,使他们从先
进生产力代表的高度来认识电子政务建设,切
实能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到来的关键时刻,
支持和引导电子政务健康快速地发展。
2、整合信息资源,联通“信息孤岛”。加强
信息整合工作,对政府所有业务进行统筹考
虑,打破部门限制,把政府作为一个整体来分
析。引进电子政务评估和绩效考核制度,在上
级的监督下,各个政府部门都要互相主动交换
信息,信息共享将大大提高双方的工作效率,
降低行政成本;采取从局部推进到整体推进的
策略,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规划设计电
网站搭建策略与方法
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发展战略目标、架构、战
略实施和保障策略,这是有效进行电子政务信
息资源建设的保证,也是解决信息资源建设部
门分割、各自为政现状的有效措施。
3、加快电子政务立法,保障电子政务安
全。加大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立法力度,尽快
制定有关电子政务的法律,使电子政务建设逐
步纳入法制化轨道,这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得
以正常进行的基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已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在电
子政务立法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但与电子政
务方面的实践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建
立《电子政务法》、《信息安全法》、《电子政务监
督法》等法律,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做到有法可依和依法执政。解决电子政务发展
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
合法性,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
修改传统法律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
成分。
4、加强公务员素质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
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政府公务人员甚至一些部
门领导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
要求。这就要求公务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电脑
操作以及应用能力处理政府公务来为人民服
务,还要依其专业性质和业务需要,具备较高
的信息网络应用能力。因此,面对政府信息化
的挑战,应组织和培训一支从国家到地方的高
素质公务人员队伍,尤其要加强基层公务人员
的培训。
(作者单位:丹东市委党校)
主要参考文献:
[1]黄焕青.当前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
题及对策思考[J].科技资讯,2007.18.
[2]黄立明,宋金玲,孙庆宏.电子政务建设中
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科技信
息,2008.7.
[3]赖永波.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存在
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情报探索,2008.3.
[4]宋军.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
决对策[J].理论探索,2003.3.
当前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文/罗政军
公共/财税
97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2月号上(总第4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