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 泛博师生的信息素质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 用交互的信息技术手段 架构师生互动的平台 ,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 ,实 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同行,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22-2022 年)》文件精神,结合市局的信息化考核要求, 根据我校办学特点逐 育、 教学和管理架构到信息化平台上, 以信息化助推教育均衡发 展,加快我校的教育现代化
、工作目标
通过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加强我校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和技 ,丰富课堂教学, 使信息化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便利的信息化条件,使学校的校园信息化环境 建设取得新突破.
三、校园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确保此次活动有效实施, 成立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技能活动领导 组。
长:李贵青
务副组长:余鹏云
副组长:刘利云  段生福  杨杰明
组员:各备课组长
信息化领导小组的职责负责制定学校信息化实施方案、筹措经

费,检查、评估、催促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并成立学校教育信息 化技术教研组,指导学校信息化工作
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 推进学校信息 进程
制订校园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 、不断完善。 (如软件的升级等) ,确保校园网畅通。
、  加强学校网络系统的管理和建设工作
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 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 采用适 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 速度。在部份楼层、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 化环境。做好校园网的改建与扩建工作 ,购置一批校园网的设备,并 据教学需要及时更新信息化配套设备, 完善校园内信息技术基础设 施。学校的网站初具,每一个教室配备多媒体电脑和投影机。不断 完善管理制度,使制度管理常规化,从而能更好、更高地为教育教学工 服务。 提高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采集整理学校各种教育教 学数字化资料。以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为方向 , 强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4、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 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 .形成师生共建、能和“心通互动教平台"整合,具备校本特,为泛博师生青睐的资源网站。在现有电 子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库藏 ,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 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提

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5、在完善更新学校数学学习网站、信息科技学习网站、摄影学习特 网站的同时, 再建设几个主题学习网站和班级主页、 个人网页的链 接(市、 区学科带头人为主的学科网站)。为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 慢的状况, 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信息中心 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 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 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 绝对 是独立的分支, 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 一次成功 的活动, 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 信息室在整个 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 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 充分恰 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尽管课堂教 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
不足与缺陷。但是, 就目前而言, 课堂教学, 或者说故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 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道, 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 同时 也将研究学生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网站建设与维护①学校分管信息技术工作的负责人, 是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领导者和 者, 也是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的支持者; ②学校网络管理 员,是学校教育技术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 ,是教师和管理层之间的中 介;③学校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技术学科带头人,是教育技术课题 研究专题研讨的骨干力量。
()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辅导,提高教师应用素质
在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泛博教师要形成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 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氛围, 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培养一支掌握 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新型师资队伍, 形成覆盖各科、 自觉应 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改的骨干教师体.全校教师掌握基本
计算机操 作及在网上查资料的能力, 大部份教师能进行课件制作、 专题网 制作及具体网络的基本技术。 逐步实现教师无纸化办公。 以熟练运 校园网管理平台、学校资源网进行教学工作与开展科研。          1。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形成开放、立体的培训空间和学习活动的场 所. (1)挖掘本校培训资源,集中专题培训; (2)请专家作讲座,培 训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下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3)观学习。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 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体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 (4) 网上 坛。在因特网上以论坛形式在网上开展学术交流和讨论。          2。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效能。 (1)采用音频、 频会议形式,开展信息交流、专题讨论、论文交流等; (2)开展网上 公开课、说课和评课活动.

3.科研先导, 开展区域性教改实验研究, 努力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 教学的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 动以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为目标的互动教育新模式的研究,积极开展 网络实现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学校与社区互动的 试点研究.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
教育信息化工程是一项具有开辟创新的工程,是需要泛博师生 同参预、 锐意进取的一项新的事业。 这就决定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必 须是“一把手”工程,组织领导必须有力到位。为此,学校专门成立 了以长为首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祖传明 (校长),副组长: 峰(副校长),成员:王文华、高树欣、王文娟、程慧媛(信息 技术教师)。
(二)经费投入
高举教育现代化旗帜,加大教育投入。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经费 政府的财政投入为主,学校年度预、决算时,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教 信息化建设、维护和发展。
(三)建章立
制定相关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做好设备 清查核对和保养维修工作, 科学、合理、规范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 完善电教器材的管理制度 (出借制度、 使用制度和赔偿制度);保障多 媒体教室、校园广播、电子阅览室等系统使用率高;学校教师和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