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免费》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以及了解的作用,知道地址的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主要采用同桌、小组讨论去进行教学,通过对的申请,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网络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知道地址的组成。
  2.学习如何申请。
  3.学习如何登陆到自己申请的。
  教学难点:
  .申请自己的邮箱。
  2.学习如何登陆到自己申请的。 
  教学准备:自制《申请免费》。
  教学方法: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具备
适时性、开放性等特点,我采用了基于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强化实践”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控制系统屏幕功能来实时演示、讲述;同时,利用互联网功能进行信息交流,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申请及运用小组讨论、同桌讨论的形式寻求帮助,既掌握了知识的学习,又增强了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能力。
  学习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如果你要与距离较远的朋友,同学或家人联系,你会用什么方法呢?
  生:打电话、写信、写卡片。
  师:对,电话是最方便快捷的通讯工具,可长时间打电话费用太高,而写信、写卡片最便宜,但邮寄时间又太久,有没有一种方便、快捷、又省钱的办法呢?(学生开始议论) 
  生:老师,我在电视上见过好像是,写完嗖的一下就发走了。
  师:你真棒,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答对了,就是。
  板书:(E-mail
  师:E-mail是的英文名字,就是能在网上收寄的信,说到信,同学们想想
我们平常写信要在信封上写哪些内容呢?
  生:写收信人地址、姓名、寄信人地址、姓名、邮编。
  师:对,但用寄件时,只要填出收信人的地址就行了。
  二、演示观察,认识地址 
  师:咱们先来了解一下地址吧![出示]认真观察有几部分组成?
  生:三个部分。 
  师:同学们很聪明,现在老师给出了它们的名称,相信看后你能把它们说对?师指出相应的用户名,分隔符、邮箱所在的网站(指名说)  生1:用户名。  生2:分隔符。  生3:邮箱所在的网站。 
  师:让同桌两人自己各写一个,同桌合作看写对了吗?(通过认识邮箱,激发学生求知欲)。 
   三、动手实践,知道还有别的网站也有,学习申请邮箱  1.指导学生上网查询免费网站怎么申请
  生说邮箱名。那么多邮箱你想拥有一个吗?跟老师来吧!出示幻灯片。 
  2.申请邮箱,先布置任务练习,让学生按能力强弱搭配分组或同桌自学、讨论,尝试操作,出不懂的问题,提出质疑。(老师针对学生每一步分别答疑,并指导学生申请) 
  第一步:到入口,讲授学生的质疑问题。 
  第二步:填写信息。
  讲授这个区域,学生的质疑问题(用户名填写,密码填写,密码保护问题,验证码) 
  第三步:提交信息,讲授质疑问题。 
  第四步:申请成功
  .讲授学生质疑问题。 
  2.要求学生把申请到的邮箱名说给同学听,然后试着进入自己的邮箱,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四、感受成功,体验快乐 
   师:哪位学生申请到了邮箱?谁还不会申请邮箱? 
  生:生答(如果都不会,师可播放或个别指导!) 
  师:总结申请的步骤。哪位学生上台汇报,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及学会的操作和你申请到的邮箱地址。(如:汇报的好,就让全班同学在下一节课每人给他发一封信,祝贺你成功了) 
  生:汇报(1—2人) 
  师:这节课,同学们开动了脑筋,解决了问题,并通过相互协作,使问题能得到圆满解决。老师相信,在平时的生活中只要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多合作,未来的电脑专家一定会在我们中间产生。 
   五、拓展性学习 
   请同学们利用自己的信箱,为自己的好朋友写一封信表示对他们的友情。看谁能解决这个问题,下一节课的实践能手就是谁。 
  六、教学反思 
  我讲的是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申请》这一课,课堂组织教学难度有点大,主要是在internet网上申请信箱和使用上不好控制,但我通过自制用顺口溜的形式,直观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学生知道了各部分名称,然后再让学生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懂得了的作用。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围绕新的课程标准,实现了教师、学生角的转变,注重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间的紧凑性。通过解决问题,生生都能参与探究、注重情感,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使他们在这样生动愉悦的教学中,学会了的申请。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
学得轻松,学生技术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但在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在内容的安排上,量大且头绪多,学生相对练的时间有些少。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也有些简单,如果能针对学习难点、设计一些活动,使学生学得再活泼一些,轻松一点则更好。
  通过本次教学,我对信息技术课又有些新的认识,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学科的存在,不仅仅是传授一些技术,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