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号 全媒体探索    79
□ 田金良 邢梓萱
摘    要:数字时代,把艺术和技术紧密结合,让科技助力文化传播,是当下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方式。本文结合故宫系列App 的设计,分析了当下博物馆App 的设计特点、开发策略、应用优劣,总结出博物馆App 设计和开发的规律,希望能更好地帮助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多元传播。
关键词:博物馆数字化;App 设计;开发策略;文化传播
博物馆App 的设计与开发
——以故宫系列App 设计为例
随着数字化技术高速发展,数字技术与文博的结合更加紧密。博物馆通过数字化建设带来新的呈现形式、传播方式和体验方式等变化。例如,珍贵文物可以通过数字化建模实现重建,文物可以通过虚拟空间进行沉浸体验,并通过App 设计进行数字展示。如何利用好博物馆App 这个平台进行数字化建设和文化传播是博物馆建设的重要方向,这其中App 的设计和开发至关重要。优秀的博物馆App 设计,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将静态的文献、图像等信息转化成动态的图像、视频,增加互动等功能,带给广大用户多角度、多感官的体验。
博物馆进行App 开发的必要性
(一)利用App 应用程序开发加强交互和传播据《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国内市场上监测到活跃的App 数量为260万款。App 作为一种新的交互媒介,主要有两大优势:一是App 的开发改变了传统媒介单向输出的性质,在App 这一平台上与用户实现了双向交流。用户在AR、3D 技术的加持下,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沉浸式体验,变以往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交互。二是App 具有诸多传播优势。App 在线功能更加丰富,受众面广,可产生聚效应
[1]
,更有利于博物馆的文
android平板电脑价格化传播。线下,博物馆虽然也会定期举行巡回展览、特展,使更多展品走进大众视线,但受时空所限,用户常会遇到心仪的文物“出差”“轮休”等情况。App 可以将这些内容以数字形式在线上传播,展品更多,角度更丰富,受众更广,还可以实现与用户的实时交流。
(二)博物馆做App 开发的资源优势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说:“博物馆的责任就是
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
[2]
新媒体时代,博物馆App、成为博物馆进行展示的新平台,更方便人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获取。
我国博物馆在地域、规模、类别上有着明确的划分,展出文物也有着很强的地域性和专业性,例如各地省级博物馆、某一特殊工艺品的博物馆中,地域特及工艺特点就大不相同。在现有App 中,虽有像“每日环球展览”“中华珍宝馆”等方便人们查阅历史书画资料的优秀软件,但当今信息过载严重,人们很难快速分辨知
识的成。博物馆App 作为向公众科普文化知识的官方产品,以严谨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在文博内容的真实性、专业性、全面性上优势明显。其内容多辅以丰富的图片、音视频元素,更方便大众接受专业文博知识。博物馆进行App 开发,一方面方便广大学者进行专业的知识查阅,另一方面也将推进博物馆自身的数字化建设。
我国最早的博物馆App 由国家博物馆在2011年推出,随后各个地方博物馆也纷纷推出官方App。2016年开始,国家对于App 的监管力度逐步加强。同类产品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各大博物馆App 都在寻自己产品的独特理念以及产品特,以加大产品的竞争力。分析故宫系列App 的开发模式,有利于各大博物馆开发具有自身特的博物馆App。
故宫系列App 的开发策略
(一)故宫系列App 的整体规划
在众多博物馆App中,故宫博物院的系列App 深受好评。故宫博物院是国内较早开展App系列化设计的国内博物馆。早在2013年5月就开发了第一款App“胤禛美人图”,这个应用上线不到两周便收获了20万次下载。目前故宫博物院已经先后推出了10余款App,形成了系列化产品设计。其系列化App可大致分为三类:藏品展示型、互动型和游戏型,包含了故宫藏品、建筑、展览等。藏品展示型App以特定的文物门类进行数字化的展示介绍,如故宫推出的“清代皇帝服饰”,里面针对皇帝不同类型的服饰,从结构、材质、工艺、纹样以及制度、礼仪等方面进行介绍。互动型App在科普的基础上增加了3D展示等功能,体验者可与文物产生交互。如“胤禛美人图”“紫禁城祥瑞”将文字、视频、动画相结合,给体验者带来丰富的视听体验。游戏型App则通过游戏闯关、模拟经营等方式来进行科普介绍,如“皇帝的一天”以游戏角代入体验的形式了解古代皇帝一天的生活。这些故宫App让博物馆跟观众实现了零距离对接,App将美学融入界面设计、交互设计,有效实现了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
(二)故宫系列App的内容开发
数字化产品的开发中,内容开发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为官方推出的设计产品,故宫系列App紧密依托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优势,从馆藏的180多万件文物中精选出特内容进行开发。
怎样的设计才能发挥好App的交互优势和产品优势,变枯燥的文博专业内容为人们喜爱的交互产品?这是一个富有挑战的设计问题。
首先,需要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和接受程度采取不同的开发设计策略。如,成年人利用故宫系列App,可以以一种休闲放松的方式来获取特定领域的知识信息;对于儿童来说,故宫系列App则更像是游戏化的学习工具。针对于此,故宫从功能、需求等方面入手,开发出不同属性的App。从功能上看,有侧重文物展示的“胤禛美人图”、文化普及的“每日故宫”、游戏属性的“皇帝的一天”。从展示文物的种类来看,有书画类文物展示的“韩熙载夜宴图”、服饰类展示的“清朝皇帝服饰”、瓷器类的“故宫陶瓷馆”。这些App针对受众人的年龄、知识需求不同,开发不同种类的App以适应不同体验者的需要。
在此基础上,故宫系列App还不断进行升级迭代,专业性、可用性、交互性逐渐提升。比如,在普及知识的专业性上,“故宫陶瓷馆”在2021年更新优化后对所收录的陶瓷作品库进行了扩充,展品从400余件增加至1000余件。并根据朝代进行分类,从新石器时代的陶瓷到清代民国的瓷器,每个时期选取10余个代表性的瓷器进行介绍。同时也可根据瓷器的种类、窑口等进行分类查看,对于瓷器的形制、材质、花纹等的介绍也更为全面。这些都有利于人们更加系统地对陶瓷进行学习。
2022年推出的“紫禁城365”在文化知识普及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社交、交互属性。用户可在App 中观看摄影师拍摄的不同时间、地点的故宫美景,感受不同时空下故宫的建筑之美。在App的“科考”版块中,
设立了30个关于古代建筑知识的答题关卡,用户答题闯关可获得相应徽章,与其他用户一起答题进行知识比拼。故宫系列App也从最初的文物数字化普及逐渐构建起多元化的文博App生态。
(三)开发中存在的不足
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页面层级不清晰。部分App页面层级相对简单,在使用过程中缺乏交互引导,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快速跳转下一层级页面。第二,软件的适配性仍需提高。从已有的故宫系列App开发情况来看,iOS端和iPad端都有相应App,但对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支持不足。因为平板电脑大多在10.2英寸及以上,有更大的屏幕空间来进行信息展示,对像素、分辨率的要求也更高。第三,部分App版本更新不及时。如“故宫陶瓷馆”App 从1.1版本升级到2.0版本,间隔了四年,在2021年才重新针对该App进行优化。
故宫系列App的设计策略分析
(一)展示形式的多样化
故宫系列App展示形式的多样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字化展示形式的创新,运用了3D、AR、VR、全息影像等技术,带来多种感官体验。大量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还可以将采集的图像数据应用在多维度的展示上。二是文化底蕴的展现,除了对文物本身的基本信息介绍外,还有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工艺探索等介绍,让受众对文化的了
80  全媒体探索  2023年9月号
解更全面、深刻。
在故宫推出的第一款App“胤禛美人图”中,大量地运用了3D展示技术,花瓶、座椅以及美人的发簪、手里把玩的物件等均可以进行360°的展示。“胤禛美人图”不仅对原画进行了数字复原,还介绍了图屏来历、美人身份、室内家具、工艺品、工笔仕女画的发展等。以其中的《消夏赏蝶》为例,App首先对头饰进行了介绍,3D展示了美人所戴的发簪以及发式分析;其次对画面中出现的湘妃竹漆面长桌、白釉塑贴釉里红蟠璃蒜头瓶的材质、工艺进行了展示;最后对整体画面的“S”形构图、画面彩搭配进行鉴赏。通过这些数字化展示手段,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美学思想及魅力得以在App 绽放,走入寻常百姓家。
“韩熙载夜宴图”App包含100多个内容注释及18段音视频等,不仅以非线性的叙事手法清晰地展示原画作的全貌,还提供了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的史料和现代学者对《韩熙载夜宴图》的理解。在App制作初期,制作团队特别请来了台北的“汉唐乐府”表演团体,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对画中的乐舞加以重现,受众得以在线上随时享受这一场视听盛宴。
(二)视觉设计的个性化
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精彩纷呈,是当代设计宝贵的创作源泉。博物馆App设计的过程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内涵进行重构诠释,并融合现代的美学思考方法重新解读传统文化思想内涵的过程。博物馆App每个应用都由自己独特的文化所构成,如能运用文化当中特有的元素、配、美学思想进行视觉设计,对传统元素的内在精神和文化意境进行塑造,往往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从同类App中脱颖而出。
如“胤禛美人图”App,取材自《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该App在视觉设计中保留了屏风的元素,三个美人图为一组,通过排列方式的不同形成屏风效果。手指轻轻地滑动,12幅画屏按照四季的顺序依次呈现。搭配竹子、荷花背景以及烛台、蒜头瓶等小元素,使人仿若置身于古古香的紫禁城中。《韩熙载夜宴图》原作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在“韩熙载夜宴图”App 首页鉴赏层,画作呈长条形全部展示,像一幅长卷轴在桌子上铺开。“紫禁城祥瑞”App则通过传统山水画作竖式构图和散点透视的特点,将神兽根据自身特点安置在不同的地方,相关的文字、图片介绍也是采用了传统书籍的排版方式。三款App都有各自的视觉特和互
动的形式,让人眼前一亮。
故宫系列App与大多数App简单、扁平化的界
面设计相比,在保持良好交互体验的基础上融入了传统
美学的设计,将文化符号和视觉符号有机结合起来,通
过创新形式丰富视觉效果。
(三)通过系列化整体设计树立品牌形象
故宫系列App的开发一直紧密围绕着故宫文化特,努力打造故宫IP。故宫的第一款App“胤禛美人图”上线就收获了不错的反响,此后几年内故宫开发了多款
有着自身文化特的App。而这些App的开发只是故
宫进行品牌形象建设的第一步。故宫博物院通过故宫系
列App收获一定粉丝后,在文创、综艺等方面不断发展,形成了今天的超级故宫IP。在初步的探索阶段,故宫
系列App以精美的页面、专业的知识科普、趣味十足
的交互形式,在故宫文化推广中功不可没。
结语
新的媒介在行业重构、社会重构、新文明体系构建
过程中充当了通道连接角。[3]人们通常说,了解一个
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这个城市的博物馆。当前,博物
馆大多采用预约制,一些博物馆甚至一票难求。独具特
的博物馆App以创新技术和科技手段为中华传统文
化赋能,将“观”提升到“赏”,以科技发展为传统文
化传播开辟新途径,为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祁庆国.基于博物馆的新媒体应用——博物馆现状考
察与趋势分析随想录之一[J].博物院,2021(02):11-14.
[2]段雪妮.移动互联时代博物馆App的应用——以故
宫系列App为例[J].艺术品鉴,2019(18):63-64.
[3]顾业,田金良.从元宇宙看未来媒介化世界的实现[J].青年记者,2022,(14):24-26.
【本文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21年校级大学生科研
基金项目“新媒体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研究成果。】
(田金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新媒体艺术教
研室主任;邢梓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方
向硕士研究生)
2023年9月号 全媒体探索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