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趣味编程”拓展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作者:***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19期
        这个时代的学生都是数字文化的原住民,智能设备、各种软件的简单操作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什么难题,可他们用手机、平板或是计算机都在做什么呢?笔者发现很少有学生用这些新技术、新设备来制作作品或是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其实通过计算机程序设计是可以表达思想和感情,提高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协作能力的。鉴于此,笔者在本文着重论述了“趣味编程”拓展课程的构建、课程实施和课程成效等内容。此课程的创新之一是构建了“国学趣味编程”课程体系,包括了研发原则、整体教材和每篇课文的编排。《国学趣味编程》拓展教材将趣味、文化与技术有机融合起来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使技术的学习为儿童的创作服务,遵循趣味性、渐进性、开放性原则。创新之二是依据“国学趣味编程”课程,开发了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四环节教学法”,将教学过程分为“在想象中联系”“在创作中建构”“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延续”四个环节。
自学编程的书籍        课程的构建
        1.课程研发原则
        学生喜欢使用信息技术,却不怎么喜欢上信息技术课,这是现阶段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只有将趣味、文化与技术有机融合起来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使技术的学习为儿童的创作服务,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信息技术课,因此课程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
        使用代码指令进行编程是只有少数对计算机进行过系统学习的人员才具有的能力。如果对小学生进行传统的代码指令编程教学,肯定困难重重,教师只有让编程变得有趣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轻松学习编程知识。
        ①教学软件的选择。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开发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Scratch,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借助Scratch做出自己的动画、音乐,还可以通过互动体验奇妙的沟通过程。形象、直观的积木式指令是Scratch趣味编程的最大特,编程代码不再枯燥、难记。它是小学生学习和感受计算机编程比较理想的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