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网络电信主题班会教案(精选5篇)
防网络电信主题班会教案
本文提供了5篇防网络电信的主题班会教案,旨在帮助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以下是对其中一篇教案的小幅改写:
防网络电信主题班会教案1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让同学们意识到预防手机的重要性,了解的各种形式,避免上当受骗。
二、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发展,安全问题逐渐暴露,交通、饮食、消防、网络等方面的问题也浮出水面。为了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各方面的预防能力,提高学生在各种灾难来临时的应对能力,灌输学生更多的自我预防、自我保护、自我应对、自我逃生的能力,召开本次主题班会。
三、引入提问:
请问什么是“盗窃和”?
teamviewer
所谓“盗窃和”就是犯罪分子利用学生经验少、心肠软等特点,蓄意编造故事,博得大学生的同情,伺机借走其银行卡,然后想尽办法盗走密码,最终骗走卡内资金。
一)、电信特点:
1.作案过程不接触化。与其他刑事犯罪相比,电信案件无现场、无痕迹物证,难以发现、固定和提取犯罪证据。犯罪嫌疑人仅通过电话与受害人联系,与受害人不见面,受害人对犯罪嫌疑人了解仅限于电话号码、银行账号,难以确定犯罪嫌疑人。加之,电信犯罪嫌疑人通常采用网银系统转存及分解资金、自动柜员机提现等手段,与银行工作人员不接触,加大了确定犯罪嫌疑人、固定证据的难度。
二)、电信作案的主要手法:
1)冒充公检法:骗子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银行、社保、医保、有线电视或
邮政公司”工作人员,虚拟上述机关、单位电话号码,以“恶意透支、社保、医保账户异常、电视欠费或涉嫌、、经济犯罪等”为名,要求事主保密并将个人资产转到所谓“安全账户”。
2)冒充“领导”、熟人电话:骗子冒充单位领导、同事、同学、亲属、朋友等,采取直呼其名或“猜猜我是谁”的方式,以“临时周转、发生车祸、急需手术费用、孩子突发疾病”等为名,要求事主向指定账户转入资金。
3)破财消灾。
防网络电信主题班会教案
一、网络电信的定义
网络电信是指犯罪分子利用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下,通过远程、非接触式的手段诱骗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二、网络电信的危险性
1.网络电信犯罪的蔓延性和发展速度很快。犯罪分子利用虚假信息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迅速地传播,范围广、侵害面大,造成的损失也很广泛。
2.网络电信的骗术翻新速度很快,从最初的中奖、消费信息,到如今的、、电话欠费、汽车退税等等,犯罪分子总是能想出各种新的骗术。这些骗术花样翻新,频率很高,令人防不胜防。
三、如何预防网络电信
1.提高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电话、短信等信息。
2.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包括银行卡号、密码等。
3.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不下载不明来源的软件。
4.及时更新防病毒软件和浏览器,加强网络安全意识。
四、班会活动安排
1.介绍校园和社会上常见的网络电信案例。
2.分组讨论身边发生的案例,并分享预防经验。
3.班主任总结并强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4.情景剧搞笑版,以“老同学”为例,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网络电信的危害。
5.班会课总结,呼吁同学们提高安全意识,远离网络电信。
网络电信是一种由团伙作案的犯罪,其反侦查能力非常强。这些犯罪团伙通常采取远程、非接触式的方式,并且内部组织非常严密。他们采取企业化的运作方式,分工非常细致,有专人负责购买手机,有人负责开银行账户,有人负责,还有人负责转账。由于分工非常细致,下一道工序不知道上一道工序的情况,这给公安机关的打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网络电信有些是跨国跨境犯罪,这种情况比较突出。有些不法分子在境内发布虚假信息骗的人,也有些常在发布短信到国内骗中国老百姓。还有一些境内外勾结连锁作案,隐蔽性很强,打击难度也很大。
网络电信的主要手段包括冒充社保、医保、银行、电信等工作人员,以及冒充公检法、邮政工作人员。另外,以销售廉价飞机票、火车票及违禁物品为诱饵进行,还有冒充熟人进行。利用中大奖和无抵押贷款也是常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