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672-7991.2020.04.016
黄德宽主编《古代汉语》(下册)指瑕
袁婉婉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采用文献比较法和校讎法,以黄德宽主编的《古代汉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4月第一版为依据,对黄编本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列举和分析。黄编本《古代汉语》(下册)的问题主要有:文字讹误、文字增衍和脱漏、标点不当、表述不当,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内容值得商榷。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其错误类型和原因做了简要分析,以就教于方家。
关键词:黄德宽;《古代汉语》;指瑕
中图分类号:H1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991(2020)04-0098-05
Defects in Ancient Chinese(Volume n)Edited by Huang Dekuan
Yuan Wanwan
(College of Art,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Hubei430079,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first edition of Ancient Chinese(Volume II)edited by Huang,which is published by the Higher Education Press,April2015,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mparison and collation were adopted to list and ana­lyz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Huang's Edition,including errors of characters,expansionomission of characters,im­proper punctuation,and inappropriate expressions,etc.,and the reason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Huang Dekuan;A ncient Chinese;defects
黄德宽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刚一出版便被多所高校采用,足见其在学界的影响力。由于是初次出版,难免存在一些瑕疵,因此有必要对该书进行校理,以有助于教材的修订和完善,笔者即以黄德宽主编的《古代汉语》为研究对象,在下文中统称“黄编本《古代汉语》”或者“黄编本”。为区分字形和方便行文,论文中所引黄编本、参考文献中的内容及加双引号被解释的字词一律采用繁体字,其他部分采用简体字。
一、文字讹误
(1)“人函天地陰阳之气”;“陰一阴”“民函阴阳之气”“阴声■、王力的上古■部系统分為阴、阳、入三大类”;“如之职通■(阴入对转),之蒸通I(阴阳对转)”[11422,708,423,619。
按:以上几句中分别出现了“阴”的两种繁体字:“陰”和“阴”。一般来说,一本教材对同一个字的字形采用应前后一致,而黄编本则同时采用了两种字体,容易造成混乱。如今繁体排版的书籍,多采用“阴”,因此,以上几句中的“陰”改成“阴”为好。
⑵“荀子(约前313~前238年),名况,字卿,姓荀氏”“况是故园搖落夜,那堪少妇独登楼”
按:以上两句中出现了简体字“况”,然黄编本《凡例》中明确指出“采用繁体字编排”。因此,此处的“况”当改为“I”。
(3)“伯禹愎鳏,夫何以变化?……鳏何所营,禹何所成”“伯禹,即夏禹,相传是夏朝的第一位君主,鳏的儿子。愎:当作'腹',神话传說禹是鳏死後,从鳏的腹中变出来的。变化:指禹从鳏的腹中变化出来这件事。'何以变化'即对此事发问。”[吨
按:以上两句中的“鳏”在金开诚等《屈原集校注》中实作“舷”⑵狮。黄编本文选照录文献底本,因此,文选正文和注释中的“鳏”都当改为“舷”。
(4)“帝降夷羿,革孽夏民。……冯眺利決,封■是射。”M2
按:此句中的“■”在金开诚等《屈原集校注》中作“稀”⑵338。《广韵校本》:稀,楚人呼猪。
收稿日期:2020-09-03;修回日期:2020-09-29
作者简介:袁婉婉(1992-),女,安徽省宿州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史。
第4期袁婉婉黄德宽主编《古代汉语》(下册)指瑕99
亦作I[3]o由此可知,“■”与“稀”互为异体字,黄编本误用“■”,当是误用异体字导致文字讹误。
(5)“昂O,,[1]484
按:结合上下文可知,“昂”当为“昴”。“昂”“昴”字形相近,黄编本中误用“昂”字当是形近而误。
(6)“抱景者蓊叩,……或沿波而讨源。……■澄心以凝思,眇眾虑而為言。”[11493
按:此句中的“景”“翡”“沿”和“I”在胡克家刻本萧统《文选》卷十七中分别作“暑”“咸”“沪和“罄”⑷2411。其中,“暑”与“景”、“罄”与“■”字形接近,黄编本误用“景”和“I”,当是误用形近字导致文字讹误。“翡”与“咸”是繁简字的关系,黄编本误用“蓊”,当是繁简转换失误导致文字讹误。“沪'是“沿”的俗字,黄编本误用“沿”,当是误用正字导致文字讹误。
(7)“清丽莘眠0,,[1]494
按:此句中的“竿”在胡克家刻本萧统《文选》卷十七中作“千”⑷如。“千”和“芋”字形接近,黄编本误用“竿”,当是形近而误。
(8)“树灵毫之鼓”“鱒:同'竜'。灵竜:<龙,皮可作鼓面,,[1]512o
按:正文中用的是“量”,注释中却解释“鱒”,正文和注释自相矛盾。查阅文献可知,"树灵毫之鼓”在胡克家刻本萧统《文选》卷三十九中实作“树灵傅之鼓”[4]545。“灵毫”与“灵禪”都指“毫龙”,“遷;”与“禪”是异体字的关系,黄编本正文中误用“毫”,当是误用异体字导致文字讹误。
(9)“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0,,[1]514
按:此句中的"须”在胡克家刻本萧统《文选》卷四十一中作“了頁”⑷叭《说文解字》:“须,面毛也。……从页从乡俗书从水,非是。”⑸期由此可知,“浪”是“须”的俗字,黄编本误用“须”,当是误用正字导致文字讹误。
(10)“陪辅朝廷之遗忘,已负素餐之责久矣。”g"
按:此句中的“餐”在胡克家刻本萧统《文选》卷四十一中作“確”⑷582。《汉语大字典》:“很,同'潰(餐)'。”⑹由此可知,“餐”与“很”是异体字的关系,黄编本误用“餐”,当是误用异体字导致文字讹误。
(11)“又不能与僚幷力”“既以解足下幷以為別嵇康白,,[1]514'536o
按:以上两句中的“幷”在胡克家刻本萧统《文选》卷四十一中皆作“并”⑷娅。“幷”与“并”本是同一个字,但字形有所不同。选文照录文献
底本,似应尊重底本字形,黄编本误用“幷”,当是随意改换字形导致文字讹误。
(12)“送其终也,有时而既”“既以解足下”[1芍14,536
按:以上两句中的"既”在胡克家刻本萧统《文选》卷四十一中皆作“旣”⑷宓。“旣”为“既”的旧字形,黄编本误用“既”,当是误用新字导致文字讹误。
(13)“稟然皆有节概o,,[1]515
按:此句中的“概”在胡克家刻本萧统《文选》
卷四十一中作“”⑷583。“”与“概”字型接近,黄编本误用“概”,当是随意改换字型导致文字讹误。
(14)“蔡邕《独断》曰:陛下者,I臣与至尊言……。及・臣庶士相与言殿下、阁下、足下、侍
下、执事之属,皆此类也”“吟啸成■,边声四起»[11519,520
按:以上两句中的“■”在胡克家刻本萧统《文选》卷四十一中皆作“”⑷”3。“■”与“”是异体字的关系,黄编本误用“I”,当是误用异体字导致文字讹误。
(15)“周文猎泾渭,载吕尚而归,以王天下。
《六韬》曰:文王田于泾渭,卒吕尚。坐茅而渔。《战国策》曰:范睢谓秦王曰:臣闻吕尚遇文王,立為太师。”"8
按:此句中的"吕"在胡克家刻本萧统《文选》
卷三十九中皆作“呂”⑷⑹。“呂”与“吕”是繁简字的关系,黄编本误用“吕”,当是误用简体字导致文字讹误。
(16)“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W33
按:此句中的“准”在李善等《六臣注文选》中
作“准”⑺。“准”与“准”是繁简字的关系,黄编本误用“准”,当是繁简转换导致文字讹误。
(17)“茕茕独立o,,[1]534
按:此句中的“茕”在胡克家刻本萧统《文选》
卷四十三中作“隽”[4]524。“茕”与“莞”在古代是异体字的关系,黄编本误用“茕”,当是误用异体字导致文字讹误。
(18)“盖不欲以枉其天才o,,[1]536
按:此句中的“盖”在胡克家刻本萧统《文选》
卷四十三中作“盖”⑷血。“盖”与“盖”是繁简字
100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9卷
的关系,黄编本误用“盖”,当是繁简转换失误导致文字讹误。
(19)“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嗔作的器物O,,[1]571
按:此句中出现简体字“铜”,然黄编本采用
繁体字编排,简体字“铜”当改为繁体字“铜”O
(20)“桃之夭夭,有叶薬薬。”[皿4
按:据《毛诗正义》,此句中的“有”实应为“其”⑻。
(21)“I:可用于姓氏人民、地名0,,[1]724
按:此句中的“人民”,照下文,应为“人名”,“民”当改为“名”。
(22)“苏轼《赤壁赋》。”[皿6
按:此句中出现了简体字“赋”,然黄编本采用繁体字编排,因此,简体字“赋”当改为繁体字“赋”。
(23)“如《孔雀东南飞》共357句(1785字),是流传下来的古代最长的一首敍事诗”“这些都是比较著名的长篇敘事诗”[1慟,691。
按:此两句中出现了“叙”字的两种异体字:“敍”和“敘”。《通用规范汉字表》认定这两种字形都是“叙”的异体字⑼,然同一本教材宜只采用一种字体,以保证同一个字的字形前后一致。黄编本兼用两种字体,而未注明两者是异体字的关系,导致用字混乱。
黄编本摘录文选时对原文的字形和字型做了一些处理,如摒弃旧字而采用新字、采用常见字型而摒弃不常见甚至今天已经不再使用的字型,然并未在《凡例》中作明确的解释和说明,处理字形和字型的方式也不够统一,所以整本书在用字方面显得有些混乱。建议编者在《凡例》中对处理字形和字型的方式作一说明,同时处理字形和字型时也应遵循前后一致的原则。
二、文字增衍与脱漏
(24)“无爵祿而显荣,為有政如此O,,[1]407
按:此句在新编诸子集成本王先慎《韩非子集解》中作“无爵祿而显荣,有政如此,,[10]450o文献底本中无“為”,黄编本中衍“為”。
(25)“言道有所由O,,[1]409
按:此句在诸子集成本王弼《老子注》和新编诸子集成本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校释》中皆作“言道则有所由”[11]14-[12]64。文献底本中“道”后有“则”,黄编本中脱落“则”。
(26)“我先居之必盈以待敌O,,[1]462
按:此句在曹操等《孙子十家注》卷十及《十一家注孙子校理》卷下中皆作“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13]170,[14]220。文献底本中“盈”后有“之”,黄编本中脱落“之”。
(27)“受命於诗人拓宇於楚辞。”[1]537
按:此句在王利器《文心雕龙校证》卷二中作“受命於诗人而拓宇於楚辞,,[H]49o文献底本中“诗人”二字后有“而”,黄编本中脫落“而”。
(28)“陶渊明《归去来辞》。”⑴686
按:此句中“来”字后当有“兮”,黄编本中脱落“兮”。
三、标点不当
(29)“每句句末都使用双音节语气词’含可
(兮)',结尾是三音节语气词'也含可(兮),。,,⑴484
按:此句标点使用不当。根据上文“但隔句句末字皆为语气词'可(兮)'”,黄编本引号中的内容不应包括“含”“也含”,此句应改为:“每句句末都使用双音节语气词含'可(兮)',结尾是三音节语气词也含'可(兮)'。”
(30)“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多。但是民间却不乏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作品这就是所谓的'乐府'或'乐府体'诗歌。”⑴⑭
按:此句中第一个句号前的句子与句号后的句子语义联系紧密,属于一句话中的两部分,用句号隔开不妥,句号应改为逗号。此外,“这就是所谓的……”与前文有语义间隔,“这”前面应加上逗号。
四、表述不当
(31)“近体诗的句数是固定的,律诗都是八句。”⑴⑼
按:此句说法过于绝对,对照下文“试律诗一般是十二句,哌有排律(八句以上)的句数是不限的”可知,试律诗和排律都属于近体诗中的律诗,说明近体诗的句数并非都是固定的,因此,当在“律诗”之后加上“一般”二字。
(32)“一百句以上的排律I不多见,二百句以上的更是罕见,唐人诗歌中只有杜甫《秋日夔府I怀》一首、元稹《代曲江老人》等三首、白居易《东南行》等四首、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首、皮日休《吳中苦雨》一首、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
第4期袁婉婉黄德宽主编《古代汉语》(下册)指瑕101
一首
”[1]691
按:此句中所列举的唐人诗歌是一百句以上的还是两百句以上的,表述得不够清晰。查《全唐诗(增订本)》可知,杜甫《秋日夔府咏怀》一首、元稹《代曲江老人》等三首、白居易《东南行》等四首、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首、皮日休《吴中苦雨》一首、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首皆为二百句[16]2512,4527,4892,6299,7081,8099因此,当在“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首”之后加上“在两百句以上”。另,唐人诗歌中二百句以上的还有皮日休《奉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16]71610
(33)“佛教的传入、佛典的翻译导致人们对汉语音节有了进一步的清晰认识。”⑴692
按:此句中“导致”一词使用不当。查《现代汉语词典》(引起:由一些小的矛盾~双方关系破裂)可知,该词常用于指不好的结果,具有贬义彩,如:导致失明,导致犯罪⑷]。而“人们对汉语语音有了进一步认识”是好的结果,因此,当改用“使”“使得”“让”等本身不含贬义彩的词语。
(34)“排律是超过八句以上的律诗。”W9
按:此句连用两个表示“多于”之意的词“以上”和“超过”,是不必要的重复,当改为“排律是八句以上的律诗”。
(35)“今读拼音・自南京大学吳永坤先生《<說文解字>评介》中為五百四十部所注之音”[1]726
按:此句连用了“中”和“為”两个介词,不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照上下文,编者意为:今读拼音采自南京大学吴永坤先生的《<说文解字>评介》,今读拼音采自《<说文解字〉评介》中五百四十部所注之音。因此,当删除“為”字。
五、其他
(36)“下士闻道,大〔而〕笑之”“〔至治之极,民各〕甘其食”g%,397。
按:以上两句在诸子集成本王弼《老子注》和新编诸子集成本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校释》中分别作“下士闻道,大笑之”和“甘其食”[11]26,47[12]111,190
(37)“[疏]遂(永)〔胤〕胄相商,宗庙遐延0,,[11411
按:此句在诸子集成本《庄子集释》中作“永胄相茹,宗庙遐延”[⑻,在新编诸子集成本《庄子集释》中作“胤胄相虬宗庙遐延”少]。
(3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稅)〔銳〕之不可常保”“其不欲见贤〔邪〕"[I"】%/。
按:以上两句在诸子集成本王弼《老子注》和新编诸子集成本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校释》中分别作“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稅之不可常保”和“其不欲见贤”[心,45[12]21,186。黄编本中的文选照录文献底本,而以上几句却直接在正文中对原文作了校改,不符合全书体例。因此,正文部分当照录原文,需校改的内容可在课后注释中补充说明。
(39)“知天胜知,地乃可全。”[1]462
按:此句在《孙子十家注》中作“知地知天,胜乃可全","知地知天"下小字注曰:"原本作知天知地”,“胜乃可全”下小字注曰:“原本作胜乃不穷”[131181;在《十一家注孙子校理》中作“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其下小字注曰:“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原本如此,明本同,而《平津本》与《武经》则作'
知天知地,胜乃可全',樱田本同。《通典》《爽览》引亦如此。《通典》卷一五O引虽亦如他本先'天'後'地',但其注文则是先'地'後'天'且明言'胜乃可全'(详下佑注■不赘)。孙校本据《通典》和佑注改為'知地知天,胜乃可全',I从而又使'天''全'為查《长短经》《天时》正作'知地知天,胜乃可全'。按:孙校本良是,《校释》据改,亦当从之。"[⑷230由此可知,该句原作“知地知天,胜乃可全”,黄编本中误作“知天胜知,地乃可全”,当是版本失校所致。
(40)“如'何'是负荷之'荷'的本字,字作作。”[1]600
按:此句连用两个“作”,用字重复,当删除其中一个“作”。
(41)“王力古■三十部表,第十一类盍部a Po,,[1]169
按:此句采用“盍”,而黄编本附录第二十八部却采用了“叶”字,两处用字不一致,当都用“盍”或都用“叶,,[1]7540
教材的编写是一项繁复的工作,参与人员众多,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就拿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来说,该教材在高等学校古代汉语教学中很有影响力,然隼路蓝缕,鸿篇巨制,难免有疏失之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研究者提出商榷意见,80年代以后,商榷文章渐多。王力生前曾于1981年对教材做了一次修订,其后教材的编者之一郭锡良主持了第二次修订,王
繁体字转换器
10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9卷
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才愈加完善。由此可见,教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O
黄编本《古代汉语》新近出版,存在不足和错误更是在所难免。笔者仔细校对黄编本《古代汉语》下册,对黄编本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归纳出了黄编本在编写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失误,如文字讹误、文字增衍与脱漏、标点不当、表述不当等问题,以期有助于此书的使用和修订。当然,瑕不掩瑜,黄编本《古代汉语》新颖的编写思路及其所借鉴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会为古代汉语的教学改革带来新鲜血液。相信这部新编的教材不仅能对新时期古代汉语教学改革有所推进,也会对古代汉语的学习者和爱好者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黄德宽.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金开诚,董洪利,高路明.屈原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6.
[3]周祖谟.广韵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60:257.
[4]萧统.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77.
[5]许慎.说文解字[Z].北京:中华书局,1963:184.
[6]李格非.汉语大字典(简编本)[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6:4441.
[7]萧统,编.李善,吕延济,刘良,等,注.六臣注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8]毛公,传.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36.
[9]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通用规范汉字表[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62.
[10]王先慎.韩非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3.
[11]王弼.老子注[M].上海:世界书局,1935.
[12]王弼,楼宇烈.老子道德经注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8.
[13]曹操.孙子十家注[M].北京:中华书局,1954.
[14]曹操.十一家注孙子校理[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5]王利器.文心雕龙校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6]彭定求,杨中讷.全唐诗(增订简体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7]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265.
[18]郭庆藩.庄子集释[M].上海:世界书局,1935=156.
[19]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7:34,
(责任编辑: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