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对于一个新理论而言,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既是好事也是坏事。一方面,炒热话题可以提升一个理论的知名度,让更多人了解新理论;另一方面,快餐化、碎片化的知识传播方式使得新理论常常得不到正确的介绍,更不用说先入为主的观念常常使得新理论“走了味儿”。2019年围绕着现代货币理论(Modern Money Theory ,简称MMT )展开的争论就是如此。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的一种非主流经济学理论,现代货币理论在2019年获得了包括学术界、政界、金融业界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在理论传播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对现代货币理论的错误刻板印象,这使得许多后来者对其望而却步。例如,最近一些中央银行的官员学者纷纷表态不支持现代货币理论,其中包括了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前任美联储主席耶伦、前任IMF 总裁和现任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的孙国峰司长。a
造成这种刻板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对通货膨胀的忧虑是很重要的一点,它表现为一种对政府“印钱”的恐惧:现代货币理论就是要求政府通过“印钱”来扩大支出,政府无止境地增加支出的结果是恶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B122)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贾根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何增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2)。leftist
a  Brian Cheung,“Powell Doesn ’t Share AOC ’s Interest in Modern Monetary Theory ”,Yahoo Finance,
February 28, 2019;Enda Curran,“Yellen Says She ’s ‘Not a Fan of MMT ’as List of Detractors Grows ”,Bloomberg, March 25, 2019;Jason Lange,“IMF Chief Bashes Economic Theory Embraced by U.S. Leftists ”,Reuters, November 26, 2019;于健:《日本决策者:现代货币理论非常极端又危险》,新浪财经,2019年11月26日;孙国峰:《对“现代货币理论”的批判》,《中国金融》2019年第15期
2020年第2期
现代货币理论与通货膨胀
*
贾根良  何增平[摘   要] 对现代货币理论的一种常见误解是,现代货币理论主张无限制地“印钱”来增加政府支出,这
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实际上,现代货币理论从来都不主张要无限制地增加政府支出。对于一个具有完全
的货币主权的国家而言,它的支出没有金融上的约束,但它会面临资源、环境、生产能力和通货膨胀的约束。因此,功能财政需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而不是无节制地进行支出。与此同时,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进行支
出不一定会造成通货膨胀。在理论上,货币数量论对通货膨胀的解释有诸多不足,它仍然基于萨伊定律和充
分就业假定。现代货币理论和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是不同体争夺有限实际产出的过程,通
货膨胀是否会发生与当时的生产和分配状况有关。在政策上,现代货币理论反对大水漫灌式的总需求刺激政策,主张功能财政需要考虑政府财政收支的结构,从而避免政府支出在局部领域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历史上,魏玛共和国恶性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极端的政治经济局势,而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货币数量变化。
[关键词] 现代货币理论    通货膨胀    货币数量论    功能财政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20)02-008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