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量表法 
 
态度量表法又称态度“自我报告测量法”(self-report measures),是以态度问卷中的一些事件陈述作为刺激,引起受测者的态度反应,然后据其回答,给予分数或等级评定,以确定其态度状况。
 
态度量表大致可分为单维度量表和多维度量表两类。单维度量表有瑟斯顿(L Thurstone)的等距测量法、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克特(R.Likert)的累加评定法、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格特曼(L.Guttman)的量表解析法等。多维度量表中以SD法(语义分析法)和博加达斯(E.S.Bogardus)的社会距离量表较为常见。此外,对于学校来说,有些公开出版的态度量表 ,如美国埃斯蒂斯态度量表(Estes Attitude Scales)(适用于三年级至十二年级)([美]R.L.Linn & N.E. Gronlund:《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225~247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美国指导服务中心(American Guidance Services)出版的学生自我概念量表(
Student Self-Concept Scale,SSCS)、斯特朗—坎贝尔兴趣调查(Strong-Campbell Interest Inventory)、霍兰德(J.Holland)和鲍威尔(A.Powell)编制的自我定向调查(Self-Directed Search,SDS)等都可与相关单位联系,对该量表加以直接应用。在以下的方法介绍中,我们只就其中较易操作的部分量表进行介绍。
 
1.利克特量表
 
利克特量表(Likert Scale)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克特于1932年提出的一种最典型的总加量表,是测量态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目前也广泛应用于情意领域其他因素的评价。这种量表通常提供若干个有关陈述,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感受,表示其同意程度,如非常同意、同意、没意见、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在利克特量表中,假定的是每一个项目或态度语都有同等的量值,项目与项目之间没有量值差别,而且受测者的反应也不相同,受测者是依据对每一项目的态度强弱按五级或六级进行反应。至于对评价结果的估计,此表采用的是受测者所有项目中评定分数的总和。
 
相对来说,利克特量表在测量学生对学科、学习、自我、自我作为学习者的责任感、相关教学因素的态度方面都是非常有效的。而且它的编制、实施和解释都比较简单,教师只需注意根据评价对象的年龄适当调整陈述的措辞方式(如是否使用反向的陈述)、陈述的数量以及回答选项的个数等。从已经开发出来的利克特量表中选择一个或多个,用于自己所教学生的情意评价,可以说是一种明智而便捷的做法。为了让读者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利克特量表的编制过程,我们从以下几个简单的步骤加以说明。([美] W.J.Popham:《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177~178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1)选择想要评价的态度变量。先决定你要评价什么态度(如对学习的态度),然后尽量弄清楚这一态度变量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2)编写一系列与所选态度变量相关的正向和反向陈述。例如,如果你对学生的阅读态度
感兴趣,你可以提出一些积极的陈述,如“当我有空时,我喜欢自己阅读”;还要提出一些消极的陈述,如“为了乐趣而阅读的人很愚蠢”。所提出的陈述要稍多于最终使用的数量。对于中学生来说,一般要求10个以上的项目,而对低年级学生来说,5~6个项目即可。在一份量表中,积极陈述和消极陈述的数量要基本相等。
 
(3)确定每一陈述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几个你的同事或家庭成员帮忙,判断你所编写的每一个陈述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把没有取得一致意见的陈述剔除。
 
(4)确定每一陈述的反应选项有几个及如何措辞。最初的利克特量表有五个选项,分别是: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非常同意。如前文所述,年幼儿童要使用比较简单且数量较少的选项。
 
(5)准备好自陈量表,给学生出示指导语,告诉学生如何回答,并规定学生以无记名方式答题。对从未完成过类似量表的学生举一两个例子进行说明,所举例子尽量使用众所周知的话题,这样效果会更好。
 
(6)对量表进行修订和完善。争取其他教师同意,与你所教学生相似的其他班学生进行预测,并依据其反应情况对量表进一步完善,最后才将量表用于本班学生。
 
report是什么意思(7)对量表进行评分。依据指导语对学生在每一项目上的反应进行评分。如果所使用的是一个五点量表,你需要给选择“非常同意”或“非常不同意”的反应记5分,这样,在一个由10个项目构成的量表中,你可以给10~50分的总分。而且所得分数越高,学生的情感状态表现得越合适。
 
(8)出并剔除在功能上与其他陈述不一致的陈述。如果你会计算相关系数,可计算每一项目的得分与全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如果相关在统计上不显著,则可以把相应的项目剔除。如果你不知如何计算相关系数,则可通过肉眼观察,看看学生在哪个项目上的反应与其他项目有明显不同,然后剔除。随后还需要对量表进行重新评分。
 
具体可参见下列两个量表。
 
测量科学课程态度的利克特量表([美]R.L.Linn & N.E.Gronlund :《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244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指导语:在适当的字母上画圈,以表明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者不同意下列陈述。
 
其中:SA—非常同意,A—同意, U—不确定,D—不同意,SD—非常不同意。
 
SA  A  U  D  SD  (1)科学课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SA  A  U  D  SD  (2)科学实验是枯燥而又令人厌烦的。
 
SA  A  U  D  SD  (3)探讨科学问题非常有趣。
 
SA  A  U  D  SD  (4)课堂活动安排得比较好。
 
SA  A  U  D  SD  (5)阅读教科书是浪费时间的。
 
SA  A  U  D  SD  (6)实验室实验比较有困难。
 
SA  A  U  D  SD  (7)绝大多数课堂作业单调无味。
 
SA  A  U  D  SD  (8)我喜欢阅读教科书。
 
SA  A  U  D  SD  (9)我们学习的东西并不重要。
 
SA  A  U  D  SD  (10)我不太愿意去上科学课。
 
表5-5学生自我学习态度评价表
 
班级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评价标准
 
很好
不错
普通
加油
 
编号
评量
内容
1
 
我认真收集上课所需要的资料
2
 
我认真上课,仔细看书、听老师所作的说明
3
 
我认真参与讨论
4
 
我乐意发表自己的意见
5
 
意见不同时,我乐意和同学沟通
6
 
我尊重小组最后的决定
7
 
对于分配给我的任务,我能在时限之内完成
8
 
我会发表对其他组报告的看法
9
 
我会安静地听他人发表意见
10
 
我会学习他人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
 
 
利克特量表的优点是制作过程比较简单,而且能够广泛地接受与态度主题有关的项目,还可通过增加项目来提高评价效率,并允许受测者充分表达态度的强烈程度。不足之处在于,相同态度得分的人可能持有不同的态度模式,根据总分只能看出一个人的赞成程度,却无法对态度差异作进一步解释。
 
2.奥斯古德语义分析法(the semantic differential)
 
语义分析法又称双极形容词分析法,目的在于分析人们对特定对象赋予何种意义及该对象在心目中所具有的形象,以测定人们的相应态度。(马立骥:《心理评估学》,211页,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态度的语义分析测量,最初是由奥斯古德(C.Osgood)在19
57年发明的,它力图通过采用多维度和更间接的方法去了解人们对事物所持有的态度。其依据为态度是由人们对所给概念的含义(语义)组成的,这一含义可通过对关联词的反应加以确定。如,要测查一个人对母亲的态度,不需受测者直接回答对母亲的感受,而是提出“母亲”一词,要求被试按语义分析量表中的规定画圈,即可推断出个体对其母亲的态度。
 
语义分析法最一般的形式是在一些直线两端确定两个表示情感的反义形容词(如善—恶、好—坏、美—丑等),中间以1~5或1~7几个等级的尺度来进行评定。进行测量时,先给受测者一个关键词,即态度对象,然后要求受测者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反义形容词之间的7个数字上选定一个数字,各个系列的分值总和即是他对有关对象的态度总分。
 
例1(J.H.McMillan(2004),Classroom Assessment:Principles and Practice for Effective Instruction.Boston,MA:Pearson Education,Inc.,pp.263-298.)
 
有关历史课程态度的语义分析评价
 
 
喜欢  7  6  5  4  3  2  1  讨厌
 
重要  7  6  5  4  3  2  1  无用
 
有趣  7  6  5  4  3  2  1  枯燥
 
例2
 
有关自我态度的语义分析评价
 
 
聪明  7  6  5  4  3  2  1  愚蠢
 
谦虚  7  6  5  4  3  2  1  骄傲
 
幽默  7  6  5  4  3  2  1  呆板
 
能干  7  6  5  4  3  2  1  无用
 
                努力    7    6    5    4    3    2    1    松懈
 
 
对学生在特定概念或事件上语义选择的相应等级,可以认为:选择量表的正中心,表明他的情感不偏不倚;离量表的一端越近,有关这一概念的情感就越强烈。语义分析法简单易行,只是确定被评事件容易,选编相应形容词却并不简单,而且7个等级的意义也是难以认定的,需谨慎行事。
 
(四)投射法
 
投射法是一种利用相关材料引起受测者自由联想,作出无拘束而不受限制的反应,从而间接分析投射至其中的心理状态及有关态度的方法。由于受测者事先不知道测量者的意图,因而很难作假,有一定可靠性。只是对相应反应进行分析评估时,测量者的主观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