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漫传播对中国青少年日语学习者的影响
作者:周虹,王宇,瞿金玉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3年第5期
    周虹,王宇,瞿金玉
    (常州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摘要: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深入,日本动漫在中国已占有一定的市场,蕴含在日本动漫中的思想与商业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中日两国共同的东方文化背景、再加上动漫发行者成熟的商业运作,使日本动漫以特有的意识形态与娱乐形式对当代中国青少年的审美观、价值观以及行动方式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青少年们对于动漫的热情也促使他们更加渴望了解日本文化,并带动了日语语言学习的热潮。
    关键词:日本动漫;中国青少年;日语学习;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H3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5—0079—02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动漫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日本依靠其丰富的想象、鲜明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情节设计以及先进的制作水准而成为了世界第一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作为一种新型文化产业,日本动漫文化波及到了全世界的诸多国家,对这些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身为一衣带水的邻国,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动漫陆续登陆中国以来,逐渐充斥了整个中国文化市场。特别在青少年体中,动漫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载体,以独特的视角展现着日本文化的另一个方面。
    一、日本动漫在中国传播的现状
    根据2007年中国动漫产品消费状况及消费趋势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的动漫爱好者中,75.1%是青少年体。除了动漫本身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动漫衍生品,如以动漫角为主题的系列服装、玩具或学习用品等,也都受到了青少年热情的追捧。
    二、日本动漫获得中国青少年青睐的原因
    首先,当下的中国青少年中的大多数是伴随着日本动漫成长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是中国最早引进的日本动漫,是具有“日本动漫之父”美誉的手冢治虫的代表作。片中勇敢又善良的机器人阿童木掀起了中国内地第一波动漫热潮。随后,国内又相继引进了《花仙子》、《聪明的一休》,这些动画片中充满正义、乐于助人的动画人物形象成为了彼时父母们教育孩子的典
型形象。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漫画家藤子·F·不二雄的作品《哆啦A梦》(曾译为《机器猫》)传入了中国,哆啦A梦的神奇口袋几乎是当时所有小朋友的梦想。此后,日本动漫更是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内地市场,如《圣斗士星矢》、《美少女战士》、《七龙珠》、《灌篮高手》、《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等,均对当时的孩子们影响深刻。近几年,《名侦探柯南》、《火影忍者》、《犬夜叉》等动漫作品,通过网络、纸质出版物等途径,在中国内地引发了一次又一次观看热潮,人们的关注度都被聚集到了日本动漫领域。
    其次,中日两国拥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基础。回顾历史,日本的思想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影响于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相比于西方国家,在诸如思维方式、情感表达等方面更具有东方人特有的含蓄与唯美。
    再次,丰富的商业包装及运作也是日本动漫深受青少年青睐的重要因素之一。日本动漫包含了动画影视、漫画作品以及衍生出的网络游戏、动漫玩具等多方面,目前已形成了一条完善的产业链。从动漫作品本身的发行,到其衍生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再到该动漫品牌的拓展运营,日本动漫的商业化运作模式的完整度可见一斑。青少年多喜欢标新立异,易盲目追随某些时尚,敢于尝试新鲜事物,针对这一特征,商家投其所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的动漫象征物和动漫衍生品,如服饰、玩具,还有各种
的COSPLAY表演等,使青少年体乐在其中,引导了一阵阵流行风尚,加速了动漫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三、日本动漫传播对中国青少年日语学习者的影响
    提起日本动漫,多数青少年都能如数家珍地列举出几部自己喜爱的作品。通过对大学日语专业学习者和英语专业第二外语为日语的学习者开展问卷调查,以及对其进行日本动漫资源辅助教学试验,结果显示大多数青少年日语学习者都有自己喜爱的动漫作品。日本动漫对我国青少年日语学习者产生了诸多影响。
    首先,对日本动漫的喜爱是学习者选择日语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信息化技术发达的今天,青少年们通过书籍、电视、电影、网络等途径随时随地地传递、交换着各种动漫信息。根据本课题组的调查,在有效回收问卷中,约八成多的受访者通过阅读和观看动漫,对其中的人物、语言、文化等产生了兴趣;另有超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日本动漫对其选择学习日语产生了影响。可见,日本动漫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和喜爱,它虽然不能对青少年的行动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对其心理和意识行为却能产生一定影响,而日本动漫也将可能成为中国青少年学习日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诱因。因此,对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选取日本动漫中的素材作为视听材料,利用多媒体工具,营造生动的教学场景,提高学习者学习日语的兴趣。
    其次,青少年日语学习者对动漫角语言和行为方式的模仿也影响着他们的日语学习。这一代青少年多从孩提时代起开始接触日本动漫的,在其长久的冲击下,对于动漫中人物的语言方式和行为方式会不自觉地产生模仿的痕迹,尤其是收视率较高、人气较旺的动漫,更是对青少年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如之前流行《蜡笔小新》,许多青少年都在生活中会模仿小新说话的腔调,连电视台也专门做了“小新模仿秀”这样的节目,获得了很多年轻人的追捧。又如,《名侦探柯南》在播放时引发了一阵侦探热,不少青少年都喜欢对某一生活事件进行侦探式的推测和评论,似乎自己就是一名小小侦探。此外,还有不能不提的COSPLAY表演。动漫迷们聚集在一起,化妆成自己喜爱的动漫人物,穿上该人物的服装、佩戴上具有其特征的装饰品以及携带动漫中出现的道具,已然成为了当下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这些动漫迷们也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名称,叫“COSPLAYER”。
    当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日本动漫正如多数事物那样,本身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带给中国青少年的冲击也必然具有双面性。尤其是大学时期的青少年,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此时接触到的事物都可能无形中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观看幽默、轻松的日本动漫作品,能缓解学业、生活等各方面带来的心理压力,满足其释放压力的心理需求,而且也可以通过动漫中的角所表现出来的善良的性格、努力奋斗的精神,获得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但是也有部分日本动漫作品中存在暴力、颓废、趣味低下的内容,在其强烈地视觉冲击下,极易造成青少年爱心弱化、自我约束能力下降,甚至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
    四、结语
动漫网站设计源代码
    青少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与日本动漫长期、大量的接触,极易被动漫世界吸引,模糊动漫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差异,并易对动漫角产生认同感,模仿其语言、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将随之而受到影响。对于充斥着日本文化与意识的日本动漫,应辩证地看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争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伴随着中日交流的深入,日语人才的需求量进一步扩大。对于青少年来说,如何在较短时间内从零起步掌握好一门全新的外语,拓展知识面,是专业日语学习者和非专业日语爱好者共同面临的难题。许多教育一线的教师也在苦苦思索如何才能让学生对日语学习产生兴趣。而动漫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众多青少年对于动漫的喜爱激发了他们学习日语的热情,这将成为日语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突破口。
    [参考文献]
    [1]刘争先.动漫热:青少年流行时尚的文化解读[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11).
    [2]邓智平.广东青少年动漫消费调查报告[J].青年探索,2007(1).
    [3]徐明.中国电视台播放过的日本动漫回顾[J].考试周刊,2010(46).
    [4]王莉.跨文化语境下的日本动漫传播[J].新闻爱好者,2011(12).
    [5]葛宗男.中国动画教育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