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国旗由两大块组成,底部是鲜艳的黄,顶部则为一片深蓝。乌克兰农业部前任副部长Vladyslava Rutytska 曾对外解释乌克兰国旗的象征含义,“底部的黄象征着大片的小麦田,顶部的蓝则代表着蓝天。”蓝天之下皆为麦田,“就连我们的国旗都在提醒人们,乌克兰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
不仅仅是小麦,乌克兰肥沃的土壤还盛产玉米、葵花籽和油菜籽。这些农田上生长的作物,成熟后大多被运往欧洲和亚洲多国,或送上人们的餐桌,或运至畜牧农场喂养牲口。因为对外出口小麦数量庞大,对于很多欧洲人来说,乌克兰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breadbasket”,面包篮子。
当单一产地的巨量粮食与遍及世界的需求紧密勾连,粮食就不仅仅是盘中餐那么简单,它开始牵扯政治、外交、经济还有安全这些宏大却又具体的议题。
“我们非常幸运地拥有肥沃的土地和绝佳的气候,还有
乌克兰,不只是欧洲粮仓
作者    敖  瑾
THE IMPRESSION OF DATONG  印象大同  8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来自河流、湖泊的充沛水源,我们还靠着两个海域,分别是黑海和亚速海。”Rutytska用简短的一句话就总结了乌克兰在粮食生产上的“天赋异禀”。
黑土,是一种地表植被经过长期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土壤,土质疏松,肥力高,是最肥沃的土壤。黑土的有机质含量约为黄土的10倍,在同等条件下,能产出比普通土壤多得多的粮食。黑土全
世界分布有限,统计数据显示,地球陆地面积约1.49亿平方公里,而黑土地面积不超过500万平方公里,典型的黑土区更是少之又少。
但对于乌克兰人来说,黑土地并不是什么稀罕之物——乌克兰境内拥有全世界25%的黑土地,覆盖了国土三分之二的面积,且这里的黑土地有着最上乘的土壤质量。
肥沃的土壤是粮食生产的必要条件,事实上,乌克兰所在的东欧平原,面积辽阔,但被视为欧洲粮仓的则仅有乌克兰一国,这其中的关键变量就在于第聂伯河。
第聂伯河是欧洲的第四长河,全长约2285千米,源头在俄罗斯瓦尔代山,流经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最后注入黑海,流经乌克兰境内的长度约1200千米,而这部分流域正好从乌克兰的黑土地中部穿过。
第聂伯河还有众多支流,每年冬去
春来,大量冰雪融化,水源非常丰富,
平均流量达到1670立方米/秒,足够用
来浇灌黑土地上种植的作物。
值得一提的是,第聂伯河入海口,
东岸伸出一个半岛,阻隔了黑海,再加
上南布格河在同一个海湾注入,造就了
奇特的地理环境,当年的俄土战争,沙
俄与奥斯曼土耳其曾在这里激烈交战。
到了二战时期,德国与苏联也曾在第聂
伯河两岸残酷厮杀。第聂伯河之于乌克
兰的意义,就像伏尔加河之于俄罗斯,
尼罗河之于埃及。
乌克兰也没有浪费这些在粮食生产
上的绝对优势。“如果你翻看旧照片、
老邮票还有翻阅一些关于乌克兰的书
摘,你会发现我们是一个纯粹的农业国
家。”Rutytska说。
大量的粮食在满足乌克兰本国消费
的同时,也从黑土地上出口送往世界各
国。近年来,乌克兰农产品出口额不断
创新高。乌克兰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
前11个月,乌克兰农产品出口创下244
亿美元的新纪录。乌克兰农业经济所分
析称,这主要得益于国际食品价格持续
上涨。同时,乌克兰出口商充分利用国
际行情满足细分市场消费者的需求。
从粮食种类看,玉米、小麦和大麦
是乌克兰出口的主要谷物。
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乌克兰是继
美国、巴西、阿根廷之后的全球第四大
玉米生产国,占世界玉米出口的15%
以上。就大麦而言,乌克兰约占大麦产
量的6%,大麦出口更是高达15%。在
小麦市场,俄罗斯和乌克兰占全球小麦
产量的14%,其中,乌克兰小麦出口占
全球的10%。
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显示,
乌克兰小麦出口额在前三名的国家是埃
及、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出口总额
分别是23.4亿美元、22.3亿美元以及
14.7亿美元。
乌克兰玉米出口的国家范围则更
广,遍及亚欧多国,其中出口最多的国
家是中国,总出口额达到33.2亿美元,
第二名为埃及,总出口额达到23亿美元,
接下来的几个都是欧洲国家,分别是荷
兰、西班牙和意大利,出口总额都达到
了10亿美元以上。
可以看到,欧盟国家和中东地区对
乌克兰的粮食依赖都比较大。
欧盟方面,表面上它本身也是一个
粮食净出口地,而从乌克兰进口的粮食
仅占到了欧盟总进口粮食的4.9%,但
魔鬼在细节,欧盟国家对某些粮食种类
的需求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从乌克兰进口
满足。据乌克兰经贸协会布鲁塞尔办公
室主任Nazar Bobitski介绍,欧盟国家
9 印象大同 THE IMPRESSION OF DATONG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88%的葵花籽油、41%的油菜籽以及26%的蜂蜜都产自于乌克兰。
中东方面,黎巴嫩、利比亚和埃及等多国都高度依赖乌克兰的小麦出口;世界粮食计划署也从乌克兰采购小麦,为也门和叙利亚提供粮食援助。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赵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指出,事实上,如今很多非洲国家也很仰赖俄乌两国的粮食供应。
另外,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贸易和市场部经济学家艾琳·科利尔(Erin Collier)分析,全世界范围内,大概有12%的玉米摆上人类的餐桌,而有大约60%是送往畜牧农场。也就是说,乌克兰的粮食出口影响的不只是单一作物的供给和消费,而是对整个粮食产业链都会产生传导式的影响,牵连肉制品和奶制品的生产。
历史早已明证,粮食贸易的影响,波及范围远超越于家家户户的饭桌。
俄罗斯乌克兰美国
南北战争之后,的发明和使用,让西向的铁路建造成为可能,美国因此得以把中部的粮食通过铁路运输到西部,然后再通过海运一路送到欧洲。来自美国的大量小麦出口,间接导致了俄罗斯帝国的崩塌,因为在此之前,欧洲各国严重依赖还是俄罗斯帝国其中一部分的乌克兰的粮食供给,而美国的粮食
出口,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乔治亚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斯科
特·雷诺兹·纳尔逊(Scott Reynolds
Nelson),在新书《粮食海洋》(Ocean
of Grain)中特别阐明了这一点:贸易
成就帝国,而非帝国推动贸易。纳尔逊
借由亚历山大·洛夫维奇·帕尔乌斯
(Alexander Israel Helphand)这个人物的
经历阐明了这一点。
帕尔乌斯是一个俄罗斯贸易商人、
改革者。他出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敖
萨德,见证了1873年的农业危机。在
这场危机中,来自美国的廉价小麦、俄
国的政治纷争、经济危机以及整个欧洲
的房地产泡沫破裂,都交织在一起,导
致了一场巨大的经济衰退,并最终改变
了俄罗斯所在的这片大陆。
虽然帕尔乌斯是贯穿全书的人物线
索,但书中真正的主角,是小麦——关
于小麦如何生产、在哪里生产,更重要
的是它是怎样改变历史的发展路径的。
纳尔逊在书中强有力地说明了,粮食的
生产、短缺、运输和贸易是文明起落的
决定性因素,无论是罗马帝国、拜占庭
帝国、奥斯曼帝国还是沙皇俄国,都印
证了这一点。而最近一次于2010年在
中东地区发生的纷争——阿拉伯之春,
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正是在于乌克兰的粮
食欠收。
当然,粮食更直接的影响仍然还是
人们的温饱问题。
科利尔表示,一旦乌克兰玉米减产,
诸如中国和欧洲等国或许还有别的玉米
出口国作为替代,但这也会导致全球玉
米供应紧张,最终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本
来就面临粮食危机的非洲。“非洲以玉
米为主要的食物来源,而且他们依赖进
口。”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戴
维·比斯利(David Beasley)则表示,“目
前,全世界有2.83亿人口面临无法达到
温饱的状态,其中有4500万人甚至处
在饥荒的边缘线上。这个世界已经无法
再承受任何一场冲突让已经数目庞大的
饥饿人口变得更大。”
“黑海盆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
和农业生产地区之一,任何对粮食安全
的影响都不仅仅与乌克兰本国相关,而
是会超越国界,让那些极端贫困的人雪
上加霜。”
粮食和政治、外交、经济和安全总
是相伴而行,而人类或许才刚刚开始对
粮食贸易的转变对当今世界的影响有所
认识。
选自《南都周刊》
THE IMPRESSION OF DATONG  印象大同  10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