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协议数据封装”教案
tcp和ip协议的含义
日期
班级
名称
TCP/IP协议数据封装过程
1. 理解TCP/IP协议栈的四个模块,及与OSI五层模型的对照;
2. 理解从用户数据生成以太网帧的过程;
3. 了解分层数据首部中标识符的作用。
1. TCP/IP协议栈中的数据生成流程;
2. 协议栈中逐层数据封装结构及名称;
3. 分层数据首部中标识符的名称及含义。
1. 协议栈中分层模块的处理程序(重点);
2. 以太网帧的数据封装结构(重点);
3. 为什么要对IP数据报进行分片(难点)。
1. 在黑板上画出TCP/IP协议栈的四个分层处理模块,并介绍各个模块所对应的分层模型。建立对协议栈模块结构的初步认识。
2. 提出疑问:最初的用户数据如何生成最终的以太网帧?从用户数据讲起,逐层讲解分层封装的过程,并对应协议栈的模块层次画出分层数据的封装结构,同时标明数据的输入输出顺序。使其从整体上理解协议栈中数据逐层生成的过程。
3. 通过数据接收的逆向剥离过程,讲解分层数据首部中的标识符,使其理解首部中标识符字段的具体作用。
1)以太网帧首部中有16bit的帧类型域字段,用来标识上层接收的帧数据类型,例如IP数据(0x0800)、ARP数据(0x0806)、RARP数据(0x8035)。
2)IP首部中有8bit的协议域字段,用来标识IP数据属于上层的那种协议类型,例如ICMP协议(0x01)、IGMP协议(0x02)、TCP协议(0x06)、UDP协议(0x11)。
3)TCP首部中分别有16bit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用来区分上层的应用程序,例如FTP服务器(21)、SSH服务器(22)、Telnet服务器(23)。
4.通过链路层最大传输单元(MTU),讲解IP和网络接口层之间传送的数据单元是分组,分组既可以是一个IP数据报,也可以是IP数据报的一个分片。以太网的帧数据长度必须在46—1500之间。
参照TCP报文段,分析UDP数据报的封装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