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
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
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
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
的东西,一定细心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鹤
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观赏这种
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
我又把蚊子留在白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
鹤看,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高兴得直喊痛快。
在低洼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边,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
凝神细看。
把繁茂的杂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当做土山,把低
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把,,当做,,。邱:同“丘”,土山。壑:山沟。神:想象。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打斗,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庞然
大物,像搬开大山撞倒大树一样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斗草间:即斗于草间,介词“于”省略。之,指“二虫斗”。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
拔:移,搬开。而:表修饰,翻译为“着”。盖:这里是“原来是”的意思。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蛤蟆舌头一伸然后两只虫就全被癞蛤蟆吞进肚里。
而:表承接,然后。尽:全。为:被。为所:表示被动,,,,,”的意思。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我当时年龄正小,正在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等我心神
下来,捉住蛤蟆,用鞭子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方:正在。出神:精神过度集中而有点发呆。呀然;哎呀地(惊叫一声)。鞭,名词活
用作动词,鞭打。
三峡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
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
天空,挡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
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
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
有如此迅速。春冬季节,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极为陡
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
盛,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
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
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赵普
原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字词:年少熟悉少学问等到做劝勉用
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事物,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勉他读书。
原文: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
字词:放下自己大住宅关门打开qiè)箱子
译文:(他)晚年读书很勤奋,每次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箱子取出书,
原文: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
字词:整等到第二古称诸侯或大官的死
译文: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办理政务,处理决断非常快。(他)死后
原文: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字词:打开箱子它,箱中东西
译文: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啊。
原文: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
字词:沉着严肃、刚正尽管嫉妒刻薄但“把,,作为”
译文:赵普性情沉着严肃刚正,尽管对人常嫉妒刻薄,但能把天下事作为
大物是也原文: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字词:形容过分拘谨照章办事言语不多
译文: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的人大多拘谨且遇事沉默不语。
原文: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字词:他,代赵普
译文: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原文: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
字词:曾经担任第二天又
译文:曾经推荐某人担任某官,宋太祖没有用。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求启用此人。
原文: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
字词:还第三天再一次将、把撕碎
译文:太祖还是没用。第三天,赵普还是上奏这个人,太祖生气了,撕碎
原文:案牍掷地,普颜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字词:奏章扔面容颜连词回家
译文:他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面不改,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了家。
原文: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字词:缝补再次
译文:过些日子,他将旧纸片缝补好,再次像当初一样上奏。
原文: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字词:才醒悟终于
译文:宋太祖才醒悟,终于任用了这个人。
(三)全文翻译: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
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
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
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
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
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
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
章拾起来回到家。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
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黔之驴》
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
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
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
止此耳!
译文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欢】多事的人用船装运【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
运到后却没有可以使用的地方(处所),(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见到它,是个庞大
的动物,以为是神奇的东西,隐蔽在树林中间偷看【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
它,小心谨慎的样子,不知道【了解】它(是什么东西)。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非常】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遁逃】;以为是(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