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串口通信原理
单片机串口通信原理
串口通信是指通过串行接口(serial port)来进行通信的一种通信方式。串行接口就是一根线(或者多根线)将发送的数据转化为一位一位的用时序方式传送数据,和对方实现通信的方式。单片机的串口通信,是指单片机和外部设备(例如PC、其他单片机等)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
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将数据(比如字符、数字等)通过串口发送出去,对方接收到后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结果再发送回来。串口通信涉及到的两个概念是波特率和数据位数。波特率就是数据传输速率,即数据每秒钟传输的位数;数据位数就是每个字符数据占用的二进制位数。
在单片机串口通信中,通过单片机的内部硬件和操作系统实现通信。具体流程如下:
1. 建立串口通信通道
首先,要利用单片机的串口的相关寄存器设置串口通信的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等参数,建立起与对方设备的通信通道。
2. 发送数据
在单片机中,可以用printf()、putchar()等多种函数或指令发送数据。这些指令将数据进行处理,然后通过串口发送出去给对方设备。发送数据时,单片机通过检测串口发送寄存器(如UARTxTHR)是否为空来确认是否可以发送数据。
3. 接收数据
对于单片机来说,接收数据通常是通过中断实现的。单片机在接收到数据后会将数据存储在接收缓冲区(如UARTxRBR)中,然后产生一个中断,通知CPU有新数据到达。
4. 处理数据
单片机接收到数据后,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处理来达到不同的目的。比如,单片机接收到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后,可以进行实时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进行输出等操作。
单片机printf函数
总的来说,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原理就是利用单片机的串口通信模块,通过把数据转化为一位一位的用时序方式传送数据,实现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