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活动与性别差异—调研报告
1、身体游戏(physical or motor play):被界定为大(粗)肌肉或小(精细)肌肉动作,或指在游戏中身体的使用。
※在新西兰,Smith and Inder(1993)在幼稚园及幼儿托育中心观察三岁半至五岁的幼儿,发现幼稚园的男童似乎有较多身体接触的游戏行为。男孩及混合性别的团体出现较多的吵闹的游戏;而女孩则出现较多安静性及被动性的游戏。男(粗暴嬉闹)多于女(文静和谐)
※男童倾向有较多工具性的攻击行为(instrumental aggression),例如,打人、抢夺、推人或用武力来获得喜欢的物品,争地盘,或在社会冲突中获得特权;而女童间接或语言攻击,或间接性欺凌弱小(排斥他人,不遵守诺言、说别人闲话或企图伤害别人)
※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幼儿从原先与性别有关的身体和动作游戏转移到小学的运动、竞赛和其它的活动。在男生中,也呈现在攻击、冒险、速度与力量上有连续发展的趋势;而女生则较少玩吵杂的游戏,并在体能游戏中会较合作,注意美学及动作的优雅性。
※在小学阶段,性别相关联的趋势呈现在运动、竞赛及其它有组织的体能活动中。男童比女童
从事较大游戏团体及有较多竞争、独立、不同角及较坚持规则的团队游戏。
2、社会游戏:男女无差异,但多与同性社交居多
※Parten(1933)发现三分之二的儿童游戏团体是同性团体,而且通常是同性的玩伴较受欢迎。同性儿童平行游戏和合作游戏之频率,分别是异性儿童平行游戏和合作游戏的二倍和四倍。儿童倾向和同性友伴游玩,可能是能力、性别角刻板化,以及兴趣合得来等因素混合而成的结果。
第一、性别之差异约开始在儿童四岁时。
第二、女生比男生较早倾向与同性玩伴一起玩。
第三、此种性别偏好普遍存在欧裔、亚裔及非裔美国儿童中。
3岁男童第四、建构游戏比其它游戏行为有较少的性别偏好。
●女生在社会互动中有较多的轮流的社会互动,比男生有较缓和的社会活动,游戏主题一致、且玩的时间较长。
●在游戏互动中,冲突时有发生而且有其复杂性:女童较少用直接性或明确性的方式,男童则较常使用自我肯定性及支配性的互动模式。当进入小学后,男女的游戏世界则格外分明,不互相分享各自的游戏玩伴。男童的社会互动模式较延伸式、个别化及竞争性,女童则较具内在性、关系性及主观性。
3、玩物游戏:(学前)男孩多功能性(活动量大);女孩多建构性
●男生幼童倾向喜欢在地板上玩,使用玩物有:推拉的玩物、积木或带有轮子的玩具;而女生则倾向在桌上画图著、玩拼图或玩娃娃(Wardle,1991)。
●幼童使用玩物的方式与其性别有关,学龄前女性幼童较喜欢玩建构游戏,而男性则较喜欢玩功能性游戏。女性幼童较喜欢他们的玩物能配合他们的计画或目标。例如,完成拼图建构或在图画纸上著,而男生幼童则喜欢依刻板化或重复性动作来完成他们的玩物,例如,推小汽车、吹泡泡、或扭动机械性玩具(Johnson&Roopnarine,1983)
4、假装游戏:女孩优于男孩(语言与认知发展较快)
※男孩倾向于扮演反派或危险的主题
※女孩倾向以家庭中心的偏好
※(1)玩物转换(object transformations):Lower(1975)针对幼儿在自由活动行为做了研究,发现在假装游戏中,男孩较常使用性刻板化玩具(如汽车、拖车),女孩也是常使用女性刻板化玩具(如洋娃娃、刷子)。Black(1989)的研究却指出:学龄前男童在假装想像的游戏互动中比起女童有较少依赖玩物道具的倾向。
※(2)角扮演和游戏主题(role enactments and play themes):在假装游戏中,女孩表现出对以家庭为中心的偏好,如洋娃娃、礼服、化妆品;而男孩则倾向于反派和较危险的主题与情节,而且更常使汽车和(Sutton-Smith,1979)。换句话说,女孩倾向扮演家庭角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来选择主题,男孩则倾向冒险主题并扮演英雄角。后者的活动量似乎也较大。
※学龄时期儿童通常偏好扮演符合性别刻板化的角。Grief(1976)发现,几乎所有个案中的男孩都扮演父亲、丈夫、儿子和消防员,而女孩则通常扮演母、女儿、妻子、宝宝和新娘。
※在幼儿阶段中,幼儿的幻想攻击游戏常是直接从电视媒体的攻击性节目及广告的商品的攻击玩具中模仿而来的。Levin(1995)得这类游戏较狭隘并具刻板化,而且会限制孩子的创造力,
甚至也可能会由电视节目的想情节中提升性别主义、种族主义和仇视外来人种,此外也可能会增加暴力和不能容忍人的差异。
※当儿童进入小学二、三年级时,其外显的戏剧游戏渐渐转换至较符合小学年龄层内隐式的想像或创造性游戏表达,而且男女是截然有别的。女生的假装游戏在主题与内容有其连续性,呈现与家居、照顾及其个人在情感连有关,而男生则较呈现追求自主及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