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气体分析与酸碱平衡
一、血液酸碱指标及意义
(一)酸碱度(pH)
血液酸碱度用pH或氢离子浓度[H+]来表示,pH为[H+]浓度的负对数值:pH = - log[H+]。其正常值为7.35-7.45。极限值为6.8-7.7。当[H+]降低时pH升高,血液偏碱,称碱血症(碱中毒),[H+]上升时pH下降血液偏酸,称酸血症(酸中毒),正常人血液pH相当恒定,任何原因引起的pH变化会立刻受到细胞外和细胞内液缓冲系统的缓冲。 在细胞外液缓冲系统中HCO3-/H2CO3是最重要的一对,是决定pH的主要因素,pH =7.4时HCO3-/((PaCO2)比值为20/1。 由上可知:①体液pH主要决定于 H2CO3和HCO3-的比值而不是它们的浓度,②单凭pH不能确定酸碱失衡的类型
(二)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
二氧化碳结合力是指将静脉血于室温下分离血浆,用正常人肺泡气(PACO2为5.33kPa或40mmHg)平衡后所测得的CO2含量,它表示来自HCO3-和H2CO3的CO2总量,受呼吸和代谢双重因素的影响,正常值23~31mmol/L(50~70%),平均为27mmol/L(58%)。其值减少可能是代酸,亦可是代偿后的呼碱;其值增高可能是代碱亦可能是代偿后的呼酸,故不能单凭CO2CP一项指标来判断酸碱中毒的类型。
(三)实际碳酸氢盐(AB;HCO3-)与标准碳酸氢盐(SB)
SB是标准状态下(38℃、PaCO2 为40mmHg[5.32kPa]、Hb完全氧合时血浆所含HCO3-量),正常值21~27mmol/L,平均 24mmol/L,它不受呼吸因素的影响,只反映代谢因素,当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增多时SB减少称为代酸,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减少而碱储备增多时SB增加,称为代碱。AB是直接测得的血液HCO3-含量,它受呼吸和代谢双重因素的影响, AB与SB之差即是呼吸对HCO3-的影响。正常时SB=AB,如AB>SB提示CO2潴留,即呼酸,如AB<SB提示CO2排出过多,即呼碱。AB=SB,且均增加,提示失代偿性代碱;AB=SB,且均减低,提示失代偿性代酸
(四)碱剩余(BE)
BE正常范围为±3mmol/L平均为0左右。BE分为实际碱剩余(ABE)和标准碱剩余(SBE)两种, ABE表示实际情况(病人体温,PaCO2 40mmHg(5.32kPa)、病人实际Hb完全氧合)用酸或碱滴定全血到pH7.40所需之酸或碱的量,SBE表示在标准条件下(38℃、PaCO2 40mmHg(5.32kPa)、Hb15g完全氧合)用酸或碱滴定全血到pH7.40所需之酸或碱的量。故SBE较ABE更为理想。多数认为BE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指标,它直接反应体内碱储的多少。
(五)二氧化碳分压(PCO2)
二氧化碳分压是指物理溶解于血浆中的二氧化碳所产生的张力,用分压(Partial Pressure,P)表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用PaCO2表示,单位以前用mmHg。我国明确规定一律采用国际单位(SI单位)每平方米牛顿压力kPa(Kilopascal),换算
公式:1mmHg=0.133KPa=1Torr,但在医学上还未广泛使用。海平面时PaCO2在新生儿为26.8~40.4mmHg,2岁以下小儿为26.441.2mmHg,儿童及成人正常值是4.676.0kPa(3545mmHg),平均5.33kp(40mmHg),血浆PaCO2的极限值为10~150mmHg。
(六)二氧化碳总含量(TCO2)
二氧化碳总含量(TCO2, CCO2)指在38℃、和大气隔绝的条件下所测得的血浆CO2含量。它包括血浆内HCO3-及H2CO3所含的CO2和物理溶解的CO2(PaCO2)的总量。正常值为24~32mmol/L,平均值为28mmol/L。
TCO2受呼吸代谢双重因素影响,当CO2 潴留或HCO3-增高时TCO2 均增高,反之TCO2则减少。
(七)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
阴离子间隙是一项近年引起广泛重视的酸碱指标。阴离子隙(AG)是按:AG=Na+-(HCO3- + Cl-)计算所得,反映未测定阳离子(UC)和未测定阴离子(UA)之差。AG升高的最常见原因是体内存在过
多的UA,包括乳酸根、丙酮酸根、磷酸根及硫酸根等。当这些未测定阴离子在体内堆积,必定要取代HCO3-,使HCO3-下降,称高AG代谢性酸中毒。高AG代谢性酸中毒又称“获酸性代酸”,Cl正常,ΔAG↑=ΔHCO3-↓,主要见于低氧血症,补HCO3-疗效差,主是纠正低氧血症,而正常AG代谢性酸中毒又称“失碱性代酸”,AG正常,ΔCl↑=ΔHCO3-↓,主要见于腹泻而导致的HCO3-丢失,补HCO3-疗效好. AG在酸碱失衡判断中的另一个主要用途是可判断以下六型酸碱失衡:高AG代酸;代谢性碱中毒并高AG代酸;混合性代酸;呼吸性酸中毒并高AG代酸;呼吸性碱中毒并高AG代酸;三重酸碱失衡(triple acid  base  disorders,TABD)。在临床上实际应用AG判断酸碱失衡时,必须注意以下四点:(1)计算AG时强调同步测定动脉血气和血电解质;(2)排除实验误差引起的假性AG升高。因为AG是根据 Na+、HCO3-、Cl-三项参数计算所得,因此此三项参数中任何一项参数的测定误差均可引起AG假性升高;(3)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因为AG反映了体内酸的储备,HCO3-下降只能反映体内碱的消耗,所以AG升高对代谢性酸中毒的诊断价值优于HCO3-下降;(4)AG升高的标准:国内外文献报道,AG正常范围为8~16mmol/L,凡是AG>16mmol/L应考虑高AG代酸存在。特别是动态监测所得的AG意义更大。
(八)潜在HCO3-
高AG代谢性酸中毒时Cl正常,ΔAG↑=ΔHCO3-↓,潜在HCO3—=实测HCO3—+ΔAG,即为除外高AG代谢性酸中毒所引起HCO3-↓的HCO3—值。主要用于判断代谢性碱中毒并高AG代酸;混合性代酸及三重
酸碱失衡。
(九)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
70年代开始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应用于酸碱失衡领域,使酸碱失衡判断由定性进入定量判断,其方法简便,精确、临床实用价值大。目前,临
床上所用的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国外用动物实验推出公式,国内多是根据严格选择的单纯性酸碱失衡病人的酸碱参数,经统计学处理所推算出的直线回归方程。代谢性酸碱失衡主要经肺脏代偿,时间快,无急、慢性之分。呼吸性酸碱失衡病人主要是肾脏代偿,肾脏需3~5天才能发挥最大代偿能力,因而代偿程度差异极大,判断时一定要考虑到时间因素,临床上按时间小于3天或大于3天分成急、慢性呼酸和呼碱。另外,各型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均需考虑代偿极限(机体发挥最大代偿能力所能达到的代偿值)。若超过此极限,不管pH正常与否均应判断为混合性酸碱失衡,单纯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及预计代偿值见表8-5。
表8-5. 单纯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及预计代偿值
原发失衡 原发变化 代偿反应 预计代偿值及代偿公式(±高、低值) 代偿时间  最大代偿 
代谢性酸
HCO3-↓
PaCO2↓ PaCO2= 40-(24-HCO3-)×1.2  (±2)或
PaCO2=1.5×HCO3-+8(±2)或
HCO3-↓1mmol/L:PaCO2↓1~1.5mmHg
12~24hr 10mmHg
(1.33kPa) 
代谢性碱
HCO3-↑
PaCO2↑ PaCO2=40+ (HCO 3-24)×0.9 (±5)或
PaCO2=0.9×HCO3-  + 9  (±2)或
HCO3-↑1mmol: PaCO2↑0.5~1mmHg
12~24hr 55mmHg
(7.33kPa) 
呼吸性酸 
急性
PaCO2↑
HCO3-↑ HCO3-=24+(PaCO2-40)×0.07(±1.5)或
△HCO3 = 0.1×△PaCO2 (±3)或
PaCO2↑10mmHg:HCO3-↑1mmol/L
几分钟
30mmol/L   
慢性
PaCO2↑
HCO3-↑ HCO3- = 24 +(PaCO2-40)×0.4 (±3)或
△HCO3 = 0.35×△PaCO2    (±3)或
PaCO2↑10mmHg:HCO3-↑4mmol
3~5天
45mmol/L 
呼吸性碱 
急性
PaCO2↓
HCO3-↓ HCO3- = 24-(40-PaCO2)×0.2(±2.5)或
△HCO3 = 0.2×△PaCO2  (±2.5)或
PaCO2↓10mmHg:HCO3-↓1~3mmol
几分钟
18mmol/L   
慢性
PaCO2↓
HCO3-↓ HCO3-=24-(40-PaCO2)×0.5 (±2.5)或
△HCO3= 0.5×△PaCO2  (±2.5)或
PaCO2↓10mmHg:HCO3-↓2~5mmol
2~3天 12~15
mmol/L  注:HCO3-计量单位为mmol /L,PaCO2 为mmHg,△和△PaCO2分别代表其变化量,HCO3-正常值为24mmol /L,PaCO2 正常值为40mmHg。
二 、酸碱失衡的分类
(一) 单纯性酸碱失衡(共4个,即呼酸,呼碱,代酸,代碱)每一个据代偿程度又分为
完全代偿:决定PH的代谢因素(HCO2)和呼吸因素(PCO2)都增加或减低,血液PH在正常范围。
部分代偿:除原发因素外,另一因素有相应的改变,PH较原来有所恢复,但尚未达到正常。
未代偿:除原发因素外,另一因素在正常范围或改变小于代偿范围低限值,PH有明显改变。
⒈)PH                          PH              PaCO2        BE      HCO3
7.35 - 7.45正常情况            (                (          (          ( 
完全代偿代酸        (                (          ( ( )      (
酸中毒
完全代偿呼酸        (   
( ( )          (        (
完全代偿代碱        (                (          ( ( )      (
碱中毒
完全代偿呼碱        (              ( ( )          (        (
⒉)PH (  7.35
代酸(失代偿)                    (          ((没代偿)        ( ( )      (
代酸(部分代偿)                  (              (          ( ( )      (
呼酸(失代偿)                    (              ( ( )          (      (
呼酸(部分代偿)                  (              ( ( )          (      (
混酸                            ( (              (            (      (
⒊)PH  ( 7.35
代碱(失代偿)                    (              (            ( ( )      (
38所代碱(部分代偿)                  (              (            ( ( )      (
呼碱(失代偿)                    (              ( ( )            (      (
呼碱(部分代偿)                  (              ( ( )            (      (
混碱                            ( (              (            (      (
(二)复杂性酸碱失衡
呼酸+代酸   
酸碱一致型    呼碱+代碱
混合性代酸(高AG代酸+正常AG代酸)
(1) 二重酸碱失衡               
(DABD)      酸碱混合型  呼碱+代酸
代酸+代碱(包括高AG代酸+代碱及正常AG代酸+代碱)
呼酸+代酸
(2) 三重酸碱失衡      呼酸+高AG代酸+代碱
(TABD)      呼碱+高AG代酸+代碱
三、酸碱失衡判断步骤
(一)酸碱失衡时PaCO2和HCO3往往呈同向变化,故需分清原发失衡与继发(代偿)变化:必须首先通过动脉血pH、PaCO2、HCO3-三个参数,并结合临床确定原发失衡。有以下3种办法: 1) PaCO2和HCO3哪一项变化与PH变化相呼应,该项既是原发失衡.(见例1).2) 据原发疾病判断.3) PaCO2(Kpa)*7.5*0.6和HCO3比较,谁改变大即谁是原发失衡.(见例2,例3).如代入方程式两侧数值完全相等或几乎相等且PH为7.4或非常接近7.4,则可能为①纯性失衡(即完全代偿),较轻.②复杂性酸碱失衡,较重.见于PH为7.4但PaCO2和HCO3均明显异常者. 例如
PaCO2
均明显(PH7.40提示呼酸合并代碱或代碱合并呼酸
HCO3-       
PaCO2 
均明显(且PH7.40 提示代酸合并呼碱或呼碱合并代酸                                                           
HCO3-                   
酸碱失衡代偿(肯定)遵循下述规律:① HCO3-的原发变化必然导致PaCO2的同向代偿变化。即原发HCO3-升高,必有代偿性的PaCO2升高:原发 HCO3-下降,必有代偿性PaCO2下降,反之亦然。②原发失衡变化必大于代偿变化。如酸碱失衡时PaCO2和PaCO2呈反向变化,则提示复杂性酸碱失衡,为酸碱一致型(即呼酸+代酸或呼碱+代碱)
(二)根据原发失衡选
用相应公式;应用预计代偿公式,计算出HCO3-抑或PaCO2 代偿范围。
(三)将公式计算所得结果与实测HCO3-或PaCO2相比, 判断是单纯性抑或混合性酸碱失衡:1)凡落在公式计算代偿范围内(±值内)且PH正常,判断为单纯性酸碱失衡(完全代偿),2) 落在公式计算代偿范围内(±值内)且PH异常,判断为单纯性酸碱失衡(部分代偿),(见例4).3)如落在公式计算代偿范围外(±值外),超过极限值,则可能是单纯性酸碱失衡(失代偿)或混合性酸碱失衡,详见下:(见例5,例6).
呼酸时HCO3实测值(预计低值  单纯呼酸失代偿
呼酸+代酸
呼碱时HCO3实测值(预计高值  单纯呼碱失代偿
呼碱+代碱
呼酸时HCO3实测值(预计高值  呼酸+代碱
代碱时PaCO2实测值(预计高值  代碱+呼酸
呼碱时HCO3实测值(预计低值  呼碱+代酸
代酸时PaCO2实测值(预计低值  代酸+呼碱
(四)  计算AG,判断是否并发高AG代酸:AG = Na+ -(HCO3-+Cl-) 如>16存在高AG代酸。
(五)计算潜在HCO3-:潜在HCO3- =实测 HCO3- +△AG ,(△AG = 实际算出的AG-16),潜在HCO3-可揭示代碱并高AG代酸,混合性代酸和TABD中的代碱存在,即要判断并发高AG代酸的混合性酸碱失衡中代碱或正常AG代酸存在,必须计算潜在HCO3-。具体见下
1)潜在HCO3-(27或ΔAG↑>ΔHCO3-↓,既AG增高代酸而HCO3-未作相应的下降,则提示高AG代酸+代碱
潜在HCO3-<21或ΔAG↑<ΔHCO3-↓,既AG增高代酸而HCO3-下降过多,则提示混合性代酸(即高AG代酸+正常AG代酸)
判断TABD:判断TABD必需联合应用预计代偿公式、AG和潜在HCO3-,其步骤如下:①首先确定呼吸性酸碱失衡的种类,选用相应的代偿公式,计算HCO3-的代偿范围②计算AG,判断是否并发高AG代酸.TABD中代酸一定为高AG代酸③应用潜在HCO3-判断代碱,即将潜在HCO3-与应用公式计算的HCO3-代偿范围的高限值相比,若前者大,提示代碱.即TABD的诊断条件是:呼酸(或呼碱)+AG增高+潜在HCO3-> HCO3-代偿范围的高限值.(见例7,例8,例9)
a呼酸型TABD:呼酸并AG↑, 潜在HCO3->24+(PaCO2-40)×0.07+1.5(急性)或潜在HCO3->24 +(PaCO2-40)×0.4+3(慢性)
b 呼碱型TABD:呼碱并AG↑, 潜在HCO3->24-(40-PaCO2)×0.2+2.5(急性)或潜在HCO3->24-(40-PaCO2)×0.5 +2.5(慢性)
(六)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判断  动脉血气分析虽对酸碱失衡的判断甚为重要,但单凭一张血气分析报告单作出的诊断,有时难免有错误的。为使诊断符合病人的情况,必须结合临床情况,代谢性酸碱失衡主要经肺脏代偿,时间快,无急、慢性之分。呼吸性酸碱失衡病人主要是肾脏代偿,肾脏需3~5天才能发挥最大代偿能力,因而代偿程度差异极大,判断时一定要考虑到时间因素,临床上按时间小于3天或大
于3天分成急、慢性呼酸和呼碱。还需结
合其它检查及多次动脉血气分析的动态观察。
四、酸碱失衡的
正常人pH正常值为7.4(7.35~7.45),一个标准差的pH范围为7.38~7.42,二个标准差(正常人的95%)为7.36~7.44,但仍然有5%的正常人在这个范围以外。pH与病人年龄有关,新生儿pH正常值为7.33~7.49,2月~1岁为7.34~7.46。血液pH范围还与人们所处的地势高低有关,我国北京地区测定1220例正常人pH为7.399±0.028,青海高原测定2360正常人,pH范围为7.40~7.42;所以观察病人pH值时要具体分析年龄和病情。pH超出7.10~7.64范围时机体酶系统活动受损伤,pH>7.80或<6.80可直接致死。pH值在超出正常范围不大的情况下,不影响酶系统的正常生理活动,纠正酸碱中毒时不是必须达到正常,一般认为pH 7.30~7.50为满意的范围。
(一)代谢性酸中毒
原则:AG正常代谢性酸中毒用碱物,高AG代谢性酸中毒以改善通气,微循环为主,碱物不作首选
1.AG正常代谢性酸中毒
(1)在无血气和尚未知检测结果的情况下,可给予 5%NaHCO3 3-5ml/kg/次或11.2%乳酸钠2-3ml/Kg/次,稀释为等张静脉滴注。必要时可于2-4小时后重复应用。
(2)已检测血气者可按下列公式计算:(BE-3)(0.3(体重(KG)=应补碱性液的毫摩尔数,首剂给1/2-2/3量,稀释为1.4% 静脉滴注,5%NaHCO3  1.7ml或11.2%乳酸钠1ml等于1mmol。
(3)无条件做血气,但可做CO2结合力测定,可按下列公式计算:(40- 测定CO2结合力)( 0.5 ( 体重(KG)= 需补5%NaHCO3 毫升数。
(4)使用NaHCO3前必须进行有效的通气和恢复有效的灌注,以免加重酸中毒,
2.高AG代谢性酸中毒 高AG代酸一般为高乳酸性代酸,有效循环建立前,碳酸氢钠不易纠正这类酸中毒。碱性液大量使用可使氧离曲线左移加重组织缺氧。大剂量碳酸氢钠还可引起或加重高钠、高渗血症、加重脑的损害,因此这类高AG代酸以改善通气,微循环为主,过分积极纠酸,特别是使用5%NaHCO3不仅无必要而且可带来危害。当PH < 7.25在保持呼吸道通畅情况下,可用碱物。
(二)代谢性碱中毒
1.首先要出病因,如低钾性碱中毒,关键问题是补钾,如高碳酸血症后的代谢性碱中毒,可不用酸物,病情好转后数天内可恢复。
2.轻型病儿给予生理盐水100-200ml即可,因为生理盐水含氯量相对比血浆高,可发挥酸剂的作用。
3.少数重型病儿可用2%氯化铵和盐酸精氨酸静脉点滴,2%氯化铵用法是 1ml/kg+等量10%葡萄糖静脉点滴,盐酸精氨酸的补充公式可按BE(0.3(Kg(0.8=25%盐酸精氨酸毫升数,首剂给1/2-2/3量,稀释为2.5% 静脉点滴。
(三)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
原发性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以改善通气为主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