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龙汤及其医案
由于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书中对于大青龙汤的临床应用只有三 条,又加后世医家对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皆视为竣剂,畏之而不敢用。 因而大青龙汤的应用上的广泛性和临床上的卓效性,鲜为人们所了解。
近几年来( 1985 年以后),我国出版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不管是《中 医方剂学》,还是《中医内科学》,都没有把大青龙汤当作一大主方,在书中 作必要的论述和临床应用的推广。最多不过是像《方剂学》那样,作为麻黄汤 的加味方,附於麻黄汤条后。
关於仲景书中对於大青龙汤的临床应用,现在仅有的三条是:
《伤寒论》第 38 条为“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 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厥逆。筋惕肉 瞤,此为逆也。 ”
又此书第 39 条为“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 者,大青龙汤发之。
《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中有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 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
在这里我们略去传统性诸家对《伤寒论》中两条开端所云:
“太阳中风,脉浮紧 ”和“伤寒,脉浮缓 ”谓之中风见寒脉,伤寒见风脉,随称 大青龙汤为治风寒两伤、营卫俱病的无谓之词,而着重研究投与大青龙汤的主 证。显然,脉之浮紧、浮缓,身疼痛与身不疼但重,都不是大青龙汤的主证。 对于外感病来说,从第 38 条中有发热、恶寒、不汗出、烦躁四项作为主证,则 第 39 条中投用大青龙汤所据脉证,而上述四项,一项未备。对此不少医家作了 许多揣测。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日本的山田正珍氏和我国的陆渊雷先生,都认为 在第 39 条中投用大青龙汤一定都具备发热、恶寒、不汗出、烦躁四证,文中不 载是意在简化文字叙述,或举出药方名则主证可知而略去的。因此,认为外感 病投用大青龙汤的必备主证,山田氏以为:
发热、恶寒、不汗出、烦躁四证;而陆渊雷先生独以为:
发热、恶寒、不汗出、口渴、烦躁五证,而多口渴一证。
读了大村光明氏的《大青龙汤管见》,此文发表于日本《汉方临床》第 24 卷第 9 期叙述了应用大青龙汤(提纯剂)治愈者六例,以驳斥成都中医学院所 编的试用教材《伤寒论讲义》中投用大青龙汤时必须具备主要症状的说法。从 其所举六例中,可以看出:
不管是有热还是无热、有汗还是无汗、恶寒还是不恶寒或反恶热等等,没 有一种症状是每一例中都有的。第 39 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 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今日看来,条中所云,正是投用大青龙汤的 的证,文中不载第 38 条的所谓主证,并非出於省文。只有一项须辨别清楚,即 “无少阴证者 ”,也就是说只要不是少阴病,像第 39 条那种情况是可以投用大青 龙的。医家认为病轻药重,不得应用大青汤险竣之剂,此为不懂大青龙汤临床 应用而发的议论,是不足取的。通观《医宗金鉴》、《伤寒来苏集》、《伤寒 贯珠集》诸书,各家学说,无不望文生训,而缺乏临床经验,令人难以卒读。
按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葛根汤等方所治病症甚广,但终不能为医 家所接受,而通行於世。
唐代药王孙思邈氏在暮年所编《千金翼方 卷九伤寒上》叹云:
“伤寒热病,自古有之,名贤睿哲,多所防御。至於仲景,特有神功,寻思 旨趣,莫测其致,所以医人未能鑽仰。尝见太医疗伤寒,惟大青、知母等诸冷 物投之,极与仲景本意相反,汤药虽行,百无一效。 ,, 夫寻方大意不过三种:
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凡疗伤寒不出之也。其柴胡等诸方,皆 是吐下、发汗后不解之事,非是正对之法。术数未深,而天下名贤止而不学, 诚可悲夫! ”且以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等,在临床有多少伤寒和温病,皆 能应手而愈,在世上却难以通行,所以孙氏有不学不用之叹!
自明、清时代以来,温病学家几乎将时病皆视为温病,又大倡仲景方不能 治温病之说。
明代王肯堂氏《证治准绳》中早就有 “故圣人悯之而医药兴,医药兴而天下 之人不死於病,而死於医药矣! ”王氏这种愤世嫉俗之言,虽则过之,但温病学 家时用贵重药品,耗民资财,则不少见。
清代吴鞠通氏所著《温病条辨》,吴氏自诩与仲景《伤寒论》有 “一纵一横 之妙”,在其辛凉轻剂桑菊饮方下注云: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 石膏、知母。舌绛暮热,甚燥,邪初入营,加元参二钱、犀角一线。 ”我们大家 知道,服仲景方药在症状中如带有喘息,服药后未有不能祛者。但如上述服吴 氏药, “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 ”,意
即反而增加喘息,而转为必须用贵重药 物犀角 3g 之证。仲景书中万万没有如此教人者,怎么含有一纵一横之妙,令人 失望。在《温病条辨》中除此一方用犀角,不计其他贵重药物,尚有化斑汤、 清宫汤、清营汤、牛黄丸、紫雪丹、局方至宝丹之类,皆含有犀角。
在大村光明氏发表《大青龙汤管见》之前,我恪守投用大青龙汤的五大主 证:
发热、恶寒、不汗出、口渴、烦躁,以致在临床上应用不多。遇到不恶寒 或反恶热的患者具此一项,则不敢迳用大青龙汤,按《伤寒论》中的第 6 条为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按吴鞠通氏的《温病条辨》中所论温 病治法,则用桑菊饮和银翘散之类,多是两方的合方,而且多加药味,有时亦 能一剂而愈,但不把握。另外厌其药味庞杂,和仲景方不能相伍,我深以为 憾。
由于大村光明氏治验的启发,引起了我对大青龙汤在临床上进行研究应用 的兴趣,所以首先以笔者自身的感冒进行实验。
笔者以往每年患一两次温病,西医称为上呼吸道感染。虽用大剂辛凉解表 药,如桑菊饮合银翘散再加味等,服几剂后,自感已愈。可是别人感觉说话仍 未愈,得再迁延十几日前后共二
十几日方能痊愈。笔者每次发病,先自咽干开 始,大多由饮水不足引起。咽干历害,则以后发病亦历害;咽干轻,则以后发 病亦轻。咽干的时间很短一日多即愈。接着而来的便是鼻流清涕,四肢倦怠, 日渐严重,以至於鼻涕、眼泪大量流出,令人难以忍受。只有用绵纸塞住,稍
觉好些,但不久即湿透,须再更换。不发热、不恶寒、不自汗、不口渴、亦不 烦躁,食欲正常,二便正常。一次又发此病,咽干甚为剧烈,自服大青龙汤以 观其效。谁能料到竟一剂而愈,未见再发。此事发生在    1988 年冬,当时所用大
青龙汤的剂量为:
麻黄8g桂枝10g杏仁10g石膏20g甘草6g大枣3枚切生姜6片。
以后每年发病,皆服此方,无不效如浮鼓。近二年来,不知为何,亦不再 发此病。
笔者认识到《伤寒论》是能治温病的,那种认为《伤寒论》中的治温病部 分已经丢失的见解,是何等的荒谬。自此以后,遇上不恶寒、或反恶热、自汗 与不自汗的外感病,皆与大青龙以治之,效速者一剂而愈,迟者需要六、七剂 而愈,但人数甚少。
大青龙汤自 1989 年至 1993 年医案记录於下:
1、    患者丛 >萍,女,三十岁,在自来水站工作,与笔者曾住过同楼隔壁。
1989年阴历除夕,忽敲笔者之门,自言发热 39C,而且明日初一加班(工作人 员愿意在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加班,可得到优厚补助)。诊之,舌红苔白,脉大 而数,不恶寒,不自汗,无食欲,四肢无力,与大青龙汤,以后听说一剂而 愈。次日正月初一,病未再发。
2、    患者张 >田之妻王 心 50岁,患感冒,
19891125日经吕姓友人介绍求治。患者发热 38 5C,平素身体健 康,舌红苔微黄,脉浮数,不恶寒,不自汗,恶心,无食欲。与大青龙汤三 剂。后知一剂热退,二剂食欲出,三剂痊愈。
3、    xx,男,四岁,患感冒。
1993 12 21 日由其母亲带来为其诊治,其父母皆为我校教师。其母亲 言:
今日下午发热38.2C。诊之,舌红苔薄白,脉浮数,不恶寒,反恶热,口 不渴,身上无汗。与
大青龙汤三剂,令其一日一剂。晚八时,开始服药,服后
睡下,出汗,热稍退。无汗后,热又上升。晚十时,又命其服药,服后如前, 汗出热稍退,无汗热又上升。夜十二时,发热时达 39.4C
又命其服药,次日晨八时,体温为 387C,第一剂服完。第二日晚间开始 服第二剂(按应在次日早晨服第二剂,这是误会中药必在晚间服用。其实应从 早服到晚)。夜间体温在385C之间,一直无食欲,喜冷,恶热。第三日晨为 385C,饮米汤少许,食半个鸡蛋,直至下午体温降至    375C。精神恢复,食欲
出,晚间转至平热而愈。
4、    笔者之女儿, 24 岁,患感冒, 1992 年初诊。不恶寒,不自汗,食欲稍 差,舌红苔薄白,脉数。发热383C,笔者令其服大青龙汤,家中已备有此 药,令其两剂合煎,一日可分三次,服之而愈。
5、    张>敏,男,33岁,我校教师。
1993 3 31日初诊。自诉从昨日半夜发热
39.6C,吃了家中现有的退热药和 SMZ,体温稍有下降。今日上午 9时, 又发热到39.4C,到学校医院曾肌肉注射安痛定、静脉点滴青霉素及庆大霉素 之后,亦不退热。晚 9 点方来求治。诊之,舌薄淡红苔少,脉数,不恶寒,不 自汗,亦不口渴。与大青龙汤,每日早晚各服一剂。后知,服一剂后,体温降 至373C,两日后痊愈。
6、    任>亭,女,46岁,在本校总务处工作,
199346日求治。自言患感冒,发热375C,咽喉痛。诊之,脉微 数,舌红苔少,不恶寒,不自汗。与大青龙汤三剂,令其一日一剂。后知一剂 后热退,咽喉痛减轻,二剂痊愈。
7、    xx旺,男,49岁,学校汽车司机。
1993 4 6日求治。自诉鼻塞不通,流清涕,咽干,时感头痛,不发 热,不恶寒,不自汗,好像是感冒,不舒服,但也不耽误工作,照常上班。如 此情况,已有好长时间,医生给打针、吃药均不见效。诊之,脉和缓,舌红苔 白。与大青龙汤三剂,令其一日一剂。
199349日复诊,自言服药三剂后,鼻塞已通,清涕已无,咽干减 轻,但仍未痊愈。笔者令其再服大青龙汤五剂以观其效。以后自言取药 6 剂 (公费),服完 4 剂,已恢复正常。
8、    xx x xx男,19 岁,xx,
1993414日求治。自言,患感冒,发热
38.5C,不恶寒,不自汗。诊之,脉微数,舌淡红苔少。与大青龙汤三剂, 令其一日一剂。后知服一剂后,体温下降到 37C,服二剂痊愈,未耽误上学。
9、    朱>云,女,6138所岁,为学校某工作人员之亲戚,
199341 5日求治,自诉患感冒后,咽喉疼得历害。疼时好像要咳嗽, 但又不咳。诊之,脉和缓,舌红而大,苔白而少,不发热,不恶寒,不自汗。 与大青龙汤三剂。当时我校人员告知,患者要回南京。后知服一剂后咽喉作疼 已愈大半,服二剂而愈,极言中药之妙。以上所述九例中,有六例是 1993 年又 大多在三、四月感染,由引可见,此为流行性、病毒性感冒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