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边塞诗人高适,35岁作《燕歌行》,曾与李白杜甫斗酒赋诗
高适(公元700年—765年),盛唐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他早年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唐天宝八年(749年),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天宝十一年,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
安史之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有《高常侍集》、《中兴间气集》等传世。最后任散骑常侍,永泰元年(765年)死于长安。终年65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此后,他在梁宋一带过了十几年'混迹渔樵'的贫困流浪生活。这一时期,他曾经和李白、杜甫在齐赵一带饮酒游猎,怀古赋诗。
他的一些赠别诗,如《别董大》、《别韦参军》也具有边塞诗豪迈动人的气概。感情深挚,意气骏爽,语言端直,笔力浑厚,是高适诗风的基本特点。以诗体而论,高诗古体胜过近体,尤
以七古最為擅长。歌行长篇,波澜浩瀚,声情顿挫,最是沉雄激壮,接近汉魏古诗的气息。近体则以七律和七绝为优。
'高岑'是诗人高适和岑参的合称,是盛唐边塞诗歌的主要代表诗人。高适与岑参都有过军旅生活的经历,都以七言古诗见长,他们的诗都有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奋斗精神的共性,但创作风格却迥然不同。高适的诗风现实主义多于浪漫主义。他们以一种鲜活的人生内容和靓丽的艺术风格,创作了大量的诗篇,这些饱含着诗人理想主义的浪漫精神诗篇,都融注著一股荡气回肠的英雄正气。边塞诗大都以短小的诗体形式,向世人展示了广漠壮阔的河西风光;用跳动跌宕的节奏,表现了戍边将士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
诗作题材广泛 《燕歌行》气势磅礴
高适的生平和创作可分四个时期:①开元二十年前,谋事不成,困守宋中,是诗歌创作开始时期;②开元二十年至天宝八载,首次出塞,浪游无成,为创作极盛时期;③天宝八载至十四载,侧身下僚,从戎入幕,创作才能继续得到发挥;④至德元载(756)后,仕途得意,虽然也写过一些佳作,但总的说来,较前三个时期逊。
高适的诗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边塞诗,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唐朝士兵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
②反映民生疾苦的诗。这些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东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遭受赋税、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对他们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
③讽时伤乱诗。大抵指斥弊政,对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难二首》等。还有一些诗作于安史之乱后,对政局流露出忧虑和愤慨,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登百丈峰二首》等。
④咏怀诗,数量最多,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如《别韦参军》、《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效古赠崔二》等。
《燕歌行》是高适的著名诗作,他的作品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
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在描写边塞的战斗生活时,他侧重于表现战斗的激烈、艰苦和对士卒的同情。他就将沙漠的荒凉环境,激烈的战斗气氛,士兵的复杂心态等的思想内容融为一体,形成了雄厚豪健、悲壮浑朴的艺术风格。
《燕歌行》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这首诗既有对男儿自当横行天下的英雄气概的表彰,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同情;一方面是对战士浴血奋战而忘我的英勇精神的颂扬,另一方面则是对将领帐前歌舞,不恤士卒的谴责。此诗虽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以文采华丽见长,而是纵横跌宕,以沉雄气势和深厚骨力取胜。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二首(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的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在唐人的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
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彩。高适的《别董大》就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不仅边塞诗和送别诗特别出,他的咏怀诗也写得别具一格,除夕之夜,一年将尽,文人骚客们都会在此时此刻感慨万千。'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出自高适的古诗作品《除夜作》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中写完一二句后,诗人似乎要倾吐他此刻的心绪了,可是,他却又撇开自己,从远方的故乡写来。'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诗人自己。意思是说:'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在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个人如何度过今晚。'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是表达的更加含蓄委婉。,'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
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为诗人增添新的白发。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正是把双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过除夕之夜抒写出来了,完满地表现了诗的主题思想。因此,就这首诗的高度概括和精炼含蓄的特而言,已经收到了'意尽'和'添著一语不得'的艺术效果。在这首诗中,作者惜墨如金,仅用四句话就深刻表达了新年不能回家过节的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3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