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意蕴解题方法
意蕴探究题主要出现在江苏高考试题中,考察类型可以分为主题意蕴、句子意蕴、标题意蕴等。意蕴指内容的深刻含义,须多角度、多层次思考,不可以停留在表面,应考虑作品的主旨意义,所以主题意蕴最具有代表性。下面对这几类题型尤其是主题意蕴的探究做详细讲解。
一、标题意蕴
其实直接考察标题意蕴的情况不算多,不过解读标题意蕴对于探究主旨、探究主题意蕴有一定帮助,如《药》《审丑》,所以也要稍加关注。
标题意蕴通常的解题思路有:
1.标题的含义和手法,有无双关或比喻象征
2.标题与环境、人物、主题的关系
例:“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 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手法)
2 “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表层含义)
3 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却隐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人物1)
4 小臭儿不孝,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人物2)
补充:小说题目的考查类型及做题技巧
1、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
①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②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③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2、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
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②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
③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3.标题是否可以替换
①这个题目的优点(是否有助于突出XX形象、主题,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概括主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讽刺或双关)。
② 替代的题目有XX缺点。
二、句子意蕴
通过江苏卷历年试题来看,考察结尾句意蕴的情况较多。小说结尾据的意蕴,要结合小说内容,即情节、环境、人物、主旨来思考。具体可参考下文对主题意蕴的讲解。
句子意蕴的答题思路
1.句子的表层意思
2.句子的深层意思(比喻义、象征义)
3.情感意义
4.主旨意义
例:《安娜之死》15.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6分)
一支蜡烛,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
参考答案:
(1)“蜡烛”的比喻,写出了安娜死亡前意识从异常清醒到渐趋模糊、直至消失的过程。(表层意义)
(2)这句话表现了安娜临终前的内心感受,又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安娜之死的总结。(深层/比喻意义)
(3)画龙点睛, 暗含着作者的喟叹同情。(作者情感/作品主旨)
三、主题意蕴
探究小说的深刻意蕴,是考查小说主题的一种方式,常见提问方式有:
1.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文章意蕴深刻,请结合文本探究。
探究小说主题意蕴,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1.小说题目
2.主要情节
3.人物形象
4.时代背景/环境氛围
5.人物间关系
6.精巧构思
7、整体倾向/语言感情彩
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3.通过故事,寄寓人生哲理
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概括主题可采用以下表达形式:
1.歌颂/赞扬/弘扬了……
2.讽刺/揭露/批判/谴责了……
3.揭示……人生道理
4.对……现象进行反思
5.表达了……情感
四、具体如何把握小说主题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要领
读懂,才能做题。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对于现代文阅读来说,尤其对于小说阅读来说,最大的问题是轻视文本阅读 ,最核心的任务是读懂,然后才是做题、会答。
考场阅读要求: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所谓整体阅读,就是能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初步概括小说主题
1.初步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阅读先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的完整过程;也可以按照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必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2.初步认识人物形象
通过情节的发展及人物自身的言行心理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生活的具体环境,他有哪些言行和想法,他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初步概括小说主题
360小说网小说好读不好懂,这“不好懂”主要体现在对小说主题的把握上。小说的主题具有多义性、复杂性、模糊性。在小说中,作者不能直接告诉读者写作意图,至多可以借侧面告诉,其主题只能靠读者自己借助情节、人物等感悟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概括小说主题的具体方法有:
(1)从题材内容看主题
小说的作者选取怎样的题材来反映怎样的生活,来传达怎样的感情,来表现怎样的思想,是在小说创作之前就拟定好的。所以从小说的题材着眼,可以把握其主题方向。具体需“两抓”:
①抓标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设置悬念、小说线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祝福》《药》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药》中,“药”的表层意思是人血馒头不是治痨病之“药”,它是使人早日丧生的迷信之药。但它的深层意思还在于让人们思索如何去探索济世良方。题目语带双关,小栓得了痨病服错药而致死了,“病态”的社会要服什么“药”才有“疗救”希望呢?民众是愚昧的、痛苦的,革命者是悲哀的、寂寞的,真是“路曼曼其修远兮”,人们需“上下以求索”。
②抓主要事件。小说叙述的主要事件把人物、环境、作者的看法等都包括其中,把握住故事的主要事件,也就确定了小说的主题方向。
(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
在小说中,由于作者把浓墨重彩皆泼洒在人物身上,因此,主要人物也就是“主题性人物”。在故事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在性格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与化身。这种典型性格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是作品主题所要展现的内容。如《水浒传》中林冲的性格转变就暗示了主题。
①寻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要素。这些要素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主要人物的性格走向和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关联着
②寻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很明显地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倾向性,蕴涵着作品主题的重要信息。
③辨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何,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人物,这都和表现主题有关联。
(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小说的某些典型情节,常常有揭示主题的作用。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
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通过分析典型情节的阶段性意义、所涉及的人物关系、人物的心理状况等等,可以领悟情节的主题内涵。
(4)从环境看对主题的暗示
环境描写最终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衬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以从中揣摩主题。具体需要“一分一抓”:
①分析环境的特点。小说中的环境为小说的人物提供了活动的背景,怎样的环境生成怎样的性格,怎样的性格决定人物怎样的命运,而小说人物的命运蕴涵作品的主题。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能揭示主题。如《祝福》中祥林嫂的命运。
②抓背景介绍。小说中故事的发生离不开它的社会土壤,把故事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抓背景时要关注文章后的注释和写作时间等。
(5)从文中重要语句挖掘主题
小说主题虽然不能靠议论、抒情句直接表现出来,但借助文中重要语句还是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的。如一些感情强烈的句子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等。
(6)在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探究主题。如《项链》作者在结尾出人意料地告诉读者,项链是假的。这一情节构成了反讽,促使读者思考路瓦栽夫人十年青春耗费的价值。你可以说它是有价值的,因为路瓦栽夫人由此回了生存的意义,获得了人的尊严;你也可以说它毫无意义,十年的青春空耗,人的命运被偶然的灾难玩弄。
高考真题
溜 索
阿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  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