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汤与藿朴夏苓汤之异同
中医《温病学》中谈到一种病叫“湿温”,是由湿热病邪引起的,其方法首选“藿朴夏苓汤”,其次就是“三仁汤”。这种病的一大特点就是发热很特别,大多是上午体温37度左右,下午逐渐升高,到38度左右,但很少39度以上,不需用药,第二天上午体温又回到37度左右。循环往复。病情缠绵不愈。
我曾一位患者,这种发热达3个多月,仅仅服用“三仁汤”三付即愈。还有一位患者,因发热住院,我去看她时,看到她精神很好,不像患病。询问后得知她每日下午发热,上午体温正常。给予“藿朴夏苓汤”,也是三付即愈。
药物组成:
藿朴夏苓汤《医原》
藿香6g 半夏5g 茯苓9g 杏仁9g 生薏米12g 白蔻3g 猪苓5g 豆豉9g 泽泻6g 厚朴3g。
三仁汤《温病条辨》
杏仁9g 滑石18g 通草6g 白蔻6g 竹叶6g 厚朴6g 生薏米18g 半夏9g。
两方的应用:都用于以上所说的比较特别的发热(姑且称之为“湿热感冒”)。
区别:当患者发热的同时怕冷,用藿朴夏苓汤;当患者发热时不怕冷,用三仁汤 
【相同点】二方均用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半夏、厚朴、通草芳香化湿、调畅气机;湿温初起证。37度
【不同点】
藿朴夏苓汤:配藿香、茯苓、猪苓、泽泻、淡豆豉解表利湿;功用解表化湿、芳香行气;主治湿温初起,湿偏重者;以身热恶寒、胸闷口腻、舌苔薄白、脉象濡缓为辨证要点,
三仁汤:配滑石、竹叶清热、利湿、解暑;功用宣畅气机、清热利湿;主治湿温初起,热偏重者;以恶寒头痛、身热不扬、胸闷不饥、苔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可见前者解表功效以及利湿功效强于后者,有表征恶寒时以及湿重使用;而后者清热力度强于前者,热由卫入气时使用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