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怎么办? 
发烧是怎么回事?
孩子发烧,家长们都非常紧张,有些家长甚至很恐惧,几天几夜睡不着觉。
其实发烧是很多病的公共表现。包括我们平常说的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
产热过程,是一个生理的过程。发烧是一种生理现象而不是病理现象。
38度可以吃布洛芬吗我们在体力劳动和运动的时候,骨骼肌产生的热量就会增加。通常剧烈运动后,人们多会觉得腰酸腿痛。当我们得一场大病后,也会觉得腰酸腿痛。当孩子发烧或者有一些不舒服的症状的时候,也是靠骨骼肌来产热,就是说,生病的时候,感觉到的腰酸腿痛,实际就意味着我们产热的过程。
人体内的能量大都储存在骨骼肌,所以很瘦的孩子往往就不容易耐受这种产热的过程,而相对比较胖的、比较结实的孩子,就可以耐受散热、产热增加的过程。
人体正常体温的维持
人体体温维持有两个过程,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由这两方面平衡来完成,这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如果达不到平衡,人体就会出问题。
 孩子发烧时,什么方法退热最有效? ——散热的途径是通过皮肤、呼吸和排便
● 当孩子发烧时,皮肤是散热的主要途径。 另外呼吸会加快,家长常常误认为孩子得了肺炎,实际是通过加快呼吸来增加散热。
● 再有是排便,发烧的孩子大都不爱吃不爱喝,所以家长认为孩子不排便很正常,但是不知道排便是一个很重要的散热过程。
● 再有是对流散热(如夏天吹电扇,吹电扇并不能使室温下降,但是我们会感到凉爽)和传导散热(如我们接触凉的物体,会立刻觉得身体很凉)。
孩子发烧时,退热不应该以药物为主,最有效的方法是:
1. 提高环境温度。环境温度提高,血管会舒张,血流量加大,这样散热会更好。
2. 洗热水澡。热水澡比凉水澡更能促进血管舒张,达到散热的效果。
3. 诱发孩子排尿、排便。发烧时,让孩子多喝水,多吃点东西,诱发孩子排尿、排便,达到降低体温的目的。
 不提倡通过捂汗达到退热的效果
很多人的经验是,孩子发烧时,捂一身汗,体温就下来了。但体温下降的同时会伴随着大量的水分蒸发,很有可能造成孩子脱水现象,这是我们不提倡的。家长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只
要体温下降就达到我们的目标,一定要在保护孩子的基础上来做。我们要避免让孩子大量出汗。越小的婴儿,对脱水的耐受性越差,越容易出现问题。脱水也可以造成昏厥,所以给孩子捂热,大量出汗的过程是比较危险的。
发烧时要不要多穿衣服?
维持体温稳定,既有产热,又有散热,那么发烧的时候,到底该不该穿很多衣服呢?显然是不该。发烧时,要想让产热散热平衡,衣服穿得越多越不利于散热,孩子发烧就会更高。
发烧时,贴退热贴或酒精擦拭管用吗?
很多孩子发烧了,家长会用冰袋或冰贴贴在孩子脑门上,觉得局部皮肤凉了,会缓解发烧症状,实际这并不是散热的好方法。这样使局部血管收缩,皮肤血液减少,皮表温度变低,而主要的热量却积在了体内,更容易诱发高热惊厥等问题。人体的传导热不是简单的接触传导,它是靠血流量来控制的。所以体表温度的高低不代表孩子体温的高低,我们指的体温是体内的温度,千万不要认为孩子皮肤表面凉了,体温就下来了。
发烧到多少度,就必需吃药?
我们通常把发烧分成4个阶段: 37.3~38度,低热 ; 38.1~39度,中度发热 ; 39.1~40度,高度发热; 41度以上,超高热
大多数家长在孩子中度发热时就非常紧张了,其实这时不必紧张。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是高热。
孩子到底在多高温度的时候应该吃退烧药?我们建议是38.5度以上吃药。目的是让孩子在烧到39度的时候就达到了退烧的效果。可以这样理解,发热时体温是上升的,到39度该退烧的时候,再吃药,等药进入体内发挥作用的时候体温也许已经到39.5度了,所以我们在38.5度的时候吃药,目的是让体温达到39度的时候就已经退烧了。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高热惊厥等问题对孩子造成其他的伤害。
很多家长问我,38.4度需要吃药吗?不是38.5度就对孩子危险了,是39度以上是危险的。38.5度时吃药,是为了避免超过39度的高热现象。
孩子发烧,病程一般在两周左右,通常是3~5天。家长要调整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坚持密切观察护理,等待3~5天,不用急着跑医院,以免过度。
退热原则——物理降温
1.提倡在室温提高的基础上少穿衣服。即便是冬天,也可开空调,尽量提高室温(23~28度),少穿衣服利于散热。
2.提倡温湿敷和温水澡。温热水澡能促进血管舒张,达到散热的效果。对小婴儿来说,泡在
温水里会觉得不安全,或者孩子已经睡着了,我们不能让睡着的孩子泡在热水澡里。这时可以把他的衣服尽可能地剥光,用浸满了温热水的毛巾给他敷在身上,至少两块毛巾,一块变凉立即更换另外一块,快速重复避免孩子着凉。
3.多喝水,多吃点东西,诱发孩子排尿、排便。
4. 不提倡在家庭中进行酒精擦浴。医院为什么可以酒精擦浴,医院主要是擦大血管,而且是反复大量的酒精擦,那个酒精不是家庭的酒精。家庭护理一般达不到医院酒精擦浴的效果,所以不建议使用。
5. 冰袋、冰贴,都达不到好的退热的效果,也不建议使用。
6.不提倡捂被子、多穿衣服,蒸发散热。
我们现在最提倡的是室温提高少穿衣服,温湿敷或者温水澡,大家要记住,这样的方法是很好的。
退热原则——药物降温
1. 抗生素是不能降温的,只细菌感染,不病毒感染,所以只有医生明确了是细菌感染的时候才可应用。
千万不要遇到发烧就给孩子服用抗生素,特别是有家长给我出一道选择题,我的孩子发烧在
38度、38.5度、39度、39.5度,哪个阶段需要用抗生素?
用不用抗生素,跟体温高低没有关系,一定要医生认为需要用才能用。
2. 新药安全还是老药安全?
我们现在参加很多国际会议,国际上对我们的看法是,中国是世界上新药物的实验基地,因为中国人太喜欢用新药了。很多家长看病的时候,都问医生能不能给孩子用一种新药,问他为什么要用新药呢?回答说新药效果好吧。
从安全角度来说,老药的安全性远远大于新药。   
3.用抗生素不一定好得快
我们通常认为抗生素是发烧很重要的工具。北京市职业病研究所去年做了一个调查,某医院一千个发烧、感冒病人中,95%是病毒感染,而95%的病人用了抗生素。分组调查结果显示,用抗生素的孩子比不用抗生素的孩子病程恢复平均晚半天。就是说用抗生素实际的病程更长。
这样频繁使用抗生素只能是使孩子更容易得病。孩子发烧,一定要坚持观察3-5天,但大多家长万分焦虑,认为只有给孩子积极了,才算尽到了父母的责任,实际不是这么回事。
血液检查,在发烧24小时后
发热不是疾病,只是一种症状。所以,要想有效控制引起发热的疾病,需要寻引起发热的原因,也就是要弄清楚究竟是病毒、细菌还是支原体等感染引起的发热。
检测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还是血液常规检测。但是,通常要等到宝宝发热满24小时以后,血液检查才能够准确地显示出体内对病菌反应的结果,第三个例子中的家长虽然知道孩子发烧要检查血常规,但是在孩子发热几小时就做血液检查,其实检查出来的结果并不准确,所以医生没有让孩子做血液检测。通常婴幼儿的上呼吸道感染多是由于病毒所致,使用杀灭细菌的抗生素不但不能获得理想效果,反而会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
4. 孩子发烧,到底该用什么药?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两个词就是药物的成分,我们通常记住的都是药名,如美林、泰诺林或百服宁,却很少关注药的成分,具体使用请参照退热常用药物剂量表。这个表比说明书上要详细得多,因为孩子的体重不可能10公斤和20公斤都用相同的剂量,用多了有问题,用少了又怕不管用。表格中每2公斤为一个用药标准,家长应该比较放心。 5. 退热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退热时,最好两种药物交替使用,比如美林和泰诺林。减少每种药物24小时内使用次数,还减少其副作用。两种药物成分不同,对婴幼儿的副作用也不同。
● 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后4小时可选择布洛芬。使用布洛芬后6小时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如果退热效果不理想,前期使用药物剂量不足的可以将剂量补足,也可以选择另外一种退热药物。如果孩子出现高热惊厥,两种药物可以同时选用,而且每种药物剂量依然照旧。
● 服用一种药物后,如果出现呕吐,应该选择另外一种药物。
● 如果孩子不能耐受口服药物,可选择直肠内使用的栓剂。
● 退热药的退热效果还与婴幼儿液体摄入量有关。
● 12岁以下儿童慎用阿斯匹林。
● 中药退热起效较慢,效果不肯定。
● 注射退热药没有明显优势。
● 退热剂只是针对退热而言。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很多,要咨询医生,选择适宜的对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