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产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
 [摘要] 电影的商业性是与⽣俱来的基本属性,艺术性则是电影的根本属性。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互为依存,⼆者缺⼀不可。⽽当下的国产电影,未能妥善处理好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现象。商业性电影票房屡破新⾼,受众体⼩的艺术性电影则在夹缝中求⽣存。⽂章以当下热门的电影为例,深层次解读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阐释两者的有机融合,探知国产电影的未来⾛向。
  [关键词] 国产电影;商业性;艺术性
  1911年,意⼤利⼈⾥佐托·卡努杜发表了《第七艺术宣⾔》,⾃此电影被称为独⽴于戏剧、⾳乐、绘画等六门艺术的“第七艺术”。然⽽,电影并⾮诞⽣于神圣的艺术殿堂,⽽是巴黎的⼀家地下咖啡馆。显然,电影是作为⼀个公共娱乐项⽬问世的。①⾃电影诞⽣之⽇,商业性就紧密相连,可以说是与⽣俱来的。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电影已成为⼀门独⽴的艺术,具有满⾜⼈类精神交流和审美需求的功能。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引进国外⾼投资制作的商业⼤⽚,使得众多引进者获取了⾼额的利润,国内的电影理论界就开始了关于电影商业性的思考,并引发了关于如何认识电影的商业性、电影的艺术性与商业性孰轻孰重、⼆者是怎样⼀种关系等相关问题的深层次的讨论。②
  笔者认为,在当下的电影市场环境中,商业性是创作者秉持受众为王、⽤户⾄上的原则进⾏创作,⼤众是票房和利益的保证,最主要的⽬的就是赢取利润。换⾔之,商业性是所谓
的“利”。⽽艺术性是创作者与接受者所进⾏的优质艺术对话,创作者在表达⾃我的同时满⾜了⼤众的审美追求,为此⼤众对作品及主创⼈员颇为赞赏,即艺术性是所谓的“名”。如何做到名利双收,是持续萦绕在创作者⼼头的问题。近年来,国内电影创作出现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现象,直接原因就是未能处理好电影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关系。
  ⼀、国产电影创作现状
  中国的电影相较于其他国家起步较晚,⽽且在诞⽣之初就担负起政治宣教的责任,在⼀定程度上束缚了其发展。但随着电影市场意识的觉醒,商业性在中国电影⾏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使得中国电影在⾛向产业化、市场化的同时,也暴露出⼀些弊端。商业⼤⽚占领各⼤影院,不断冲击着受众的视觉神经。⽽喜剧⽚作为⼀种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类型,越发凸显出其市场价值。受众体较⼩的艺术⽚,则在夹缝中寻求⼀线⽣机。此外,当下的中国电影⾛出了⼀条不同于好莱坞的类型化道路,更多地体现出⼀种杂糅的风格。不过,商业性与艺术性融合,仍是当下中国电影所必须⾯对的难题。
  (⼀)侧重商业性⽽忽略艺术性
  由于中国电影长期担任宣传教育的⾓⾊,抑制了电影的商品属性,使得国产电影中缺乏⼤制作的商业电影。但随着电影市场的显在体现,电影的商业价值逐渐被⼤众所接受,商业⼤⽚如⾬后春笋般⽣长。2002年由张艺谋执导的武侠电影《英雄》,将中国特有的类型⽚武侠电影与好莱坞式⼤⽚融合在⼀起,旨在打造带有民族特⾊的商业⼤⽚。⾃此,电影界导演都跃跃欲试,不断推出商业性电影,如陈凯歌的《⽆极》、冯⼩刚的《私⼈订制》、姜⽂的《三拍案惊奇》等。近⼏年,徐峥的“囧”系列电影更是炙⼿可热,屡破票房纪录,尤其是《港囧》,最终票房累计1613亿元,打破了中国电影史2D⽚最⾼票房纪录。但是,不难看出,这些商业性电影虽然满⾜了受众的视听需求,且票房屡破纪录,⼝碑却是不甚良好。究其原因,制作⽅着重挖掘电影的商业价值,⽽忽略了电影本⾝的艺术价值。电影不是普通的娱乐项⽬,⽽是⼀门要滋养⼈⼼的艺术。
  (⼆)侧重艺术性⽽忽略商业性
  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虽不够完善,但也不乏享誉海外的艺术之作,如张艺谋的《红⾼粱》《⼤红灯笼⾼⾼挂》、陈凯歌的《活着》《霸王别姬》,姜⽂的《阳光灿烂的⽇⼦》《太阳照常升起》等。但近年来,随着商业⼤⽚的兴起,艺术⽚举步维艰,处于夹缝中求⽣存的状态。⼀些艺术⽚导演在当下的电影浪潮中,逐渐迷失⾃⼰,如姜⽂的《⼀步之遥》,陷⼊了以⾃我为中⼼的怪圈,上映后不断遭受电影界各⽅的批评。⽽侯孝贤导演的《刺客聂隐娘》上映后,也是备受争议。于普通⼤众来说,这是⼀部晦涩难懂的影⽚,于电影⼈⼠来说,这是⼀部不可多得的佳作。究竟孰对孰错,很难定论。或许导演在拍摄
过程中,仅侧重于艺术性的表达,对于商业性没有做过多的考虑。⽆可否认,电影是⼀门艺术,但却是为⼤众服务的艺术。导演倘若忽略电影的商业性,⼀味注重⾃我艺术表达,将观众的感受置之度外,只会落到曲⾼和寡的地步。
  (三)艺术性与商业性的有机融合
  电影商业性与艺术性的融合,⼀直是中国电影亟待解决的难题。商业价值的挖掘,使得国产电影出现越来越多迎合⼤众⼝味的影⽚,但不免⾛向下⾥巴⼈的误区。⼀⽅⾯,商业性电影不断涌现,观众⽬不暇接;另⼀⽅⾯,艺术性电影少有新作,票房惨淡。不过,这并不代表国产电影⾛⼊了死胡同。中国武侠电影是中国贡献于世界少有的类型⽚,实现了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近年来,类型电影不断发展,体现出⼀种杂糅的风格,成为国产电影的突破⼝。如刁亦男的《⽩⽇焰⽕》、丁晟的《解救吾先⽣》、曹保平的《烈⽇灼⼼》等。这些影⽚,定位明确,将警匪、悬疑、推理融合在⼀起,为⼤众所喜闻乐见,票房可观。由此可见,艺术性
与商业性的融合并⾮⽆迹可寻,只是需要制作⽅妥善权衡,打造深受⼤众喜爱的艺术佳作。
  ⼆、国产电影中商业性与艺术性的显在体现
  解读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必须以电影实例为佐证,因此笔者打算围绕当下关注度较⾼的三部影⽚,
对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做出更详细、更深层的阐释。以《⼭河故⼈》《烈⽇灼⼼》《港囧》为例,三部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侧重点各有不同,票房也各有⾼低。《港囧》最终累计票房162亿,《烈⽇灼⼼》累计票房304亿,⽽《⼭河故⼈》最终票房是3010万。③但是,票房绝对不等同于影⽚质量。这三部影⽚在宣传策略、艺术特性、⼤众接受度上各有千秋,不可以偏概全。
(⼀)宣传策略
  徐峥执导的《港囧》是其“囧”系列影⽚中的第三部影⽚,继续沿袭前两部的喜剧特⾊,为博观众⼀笑,煞费苦⼼。且借助之前电影的⾼⼈⽓,未映先⽕。此外,制作⽅利⽤新媒体⼤肆宣传造势,进⾏⼤规模点映,持续受到⼤众的追捧。⽽贾樟柯执导的《⼭河故⼈》⼊围戛纳主竞赛单元,本⾝就增强了电影话题性和关注度。制作⽅吸取前两部电影的惨痛教训,倾尽全⼒进⾏宣传,带主创团队进⾏17站路演,号召⼴⼤受众⾛进电影院。可以看出,《⼭河故⼈》在宣传策略上,⼗分注重⼝碑发酵,期望以⼝⼝相传的⽅式来实现票房的增长。那么《烈⽇灼⼼》的宣传策略与前两者就有所不同。⾸先,影⽚改编⾃⼩说《太阳⿊⼦》,拥有⼤批原著党粉丝体,粉丝体就可以直接转化为影⽚票房。其次,《烈⽇灼⼼》在上海电影节获⾦爵奖,成为⾸部三位主演同时获得影帝的影⽚,为电影增强了话题性。更为重要的是,导演曹保平不将《烈⽇灼⼼》定义为⽂艺⽚,⽽是主打犯罪悬疑⽚,增强了影⽚的可观赏性。
  (⼆)艺术特性
  由徐峥⾃导⾃演的《港囧》虽然是商业性质的喜剧电影,但并不意味着它毫⽆艺术性可⾔。《港囧》类型定位明确,深知喜剧⽚受⼤众喜欢,毫不掩饰其娱乐⼤众的创作⽬的。影⽚讲述了主⼈公徐来⼀家欢乐⾹港游的囧途乐事,且迎合当下的怀旧浪潮,将⼗⼏⾸经典粤语歌曲完美地融合在影⽚之中,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影⽚《⼭河故⼈》拥有宏⼤的故事架构,在资本侵蚀的历史进程中架起三段时空,聚焦于情感,展现了⼩家庭在⼤时代下的起起伏伏。此外,影⽚⼤量汲取⽣活素材,甚⾄加⼊DV拍摄素材,进⾏拼贴化叙事,延续了贾樟柯以往的风格。被称为“学院派”导演的曹保平,其执导的《烈⽇灼⼼》改编⾃⼩说,故事丰满,⼈物⽴体,情节发展扣⼈⼼弦,剪辑⾃然流畅。尤其是影⽚结尾药物注射的长镜头,邓超堪称教科书式的演绎,获得⼤众⼀致好评,这也是国产电影少有的直接表现执⾏死刑的场⾯。
  (三)⼤众接受度
  ⾯对当下来⾃于家庭、⼯作各⽅⾯的压⼒,受众急于在电影院中寻求愉悦和释放压⼒,因此,各式各样娱乐⼤众的喜剧⽚层出不穷。《港囧》票房破华语2D最⾼票房纪录,看似成为最⼤赢家,但是⼝碑不甚良好。影⽚延续了前两部的囧途喜剧风格,但是却有消费过度之嫌。观众虽对于喜剧⽚青睐有加,但并不意味着失去了原有的判断⼒,持续的喜剧攻势难免让观众产⽣审美疲劳。⽽贾樟柯执导的《⼭河故⼈》是⼀部受众较⼩的艺术⽚,蕴含⼈⽣的⽆奈与苍凉,虽能引起观众情感共鸣,但拼贴化叙事有些晦涩难懂,因此⼝碑两极分化。笔者认为,《⼭河故⼈》失去了贾樟柯电影本该有的⼒度,温情虽能潜⼊
⼈⼼,却难以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相反,《烈⽇灼⼼》从⼀开始就定位于犯罪悬疑类型⽚,故事情节扣⼈⼼弦,⼤⼤增强了其可观赏性。电影中对于⼈性的拷问与解读,促使观众进⾏思考,引发情感共鸣。影⽚⼀经上映,就实现了票房⼝碑的双丰收,堪称国产电影良⼼之作。笔者认为,真正的好电影,是能促使观众去思考的电影,⽽不是银幕上的⽆病呻吟与粗制滥造。
  三、当下市场环境中的国产电影⾛向
  据统计,201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超440亿元,可以看出,创作者在进⾏艺术创作时已逐步树⽴起电影市场观念,持续推出符合⼤众⼝味的电影类型,不断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但随着电影市场意识的觉醒,电影界出现了商业性由从属地位转为主导地位的假象。在后现代消费语境下,许多电影为迎合⼤众的观影需求,以消解崇⾼,解构⽂化为乐趣,以娱乐⾄上为宗旨,完全背离了电影作为⼀门艺术对现实⼈⽣的观照。⽐如当我们观看《⼤话西游》时,会为周星驰⽆厘头的表演风格⽽叫好,会为故事⼈物的叛逆性和影⽚⾼超的叙事技巧、拍摄⼿法⽽称赞,但我们很难认同影⽚所展⽰的价值理念。④显然,超⾼的票房未必会带来⼝碑的绝对提升,这也进⼀步说明了,艺术性是电影的根本属性,⽽商业性只是基本属性。
  此外,电影创作者开始转变宣传策略,注重⼝碑发酵,利⽤⼤众的影响⼒来实现票房的逆袭。从2015年的国产电影可以看出,⼤规模点映成为⾼质量作品发⾏的重要途径。由于艺术电影受众相对较⼩,甚
⾄很难进⼊影院,为打破这种窘境,创作者带领主创团队进⾏校园点映和影院点映,以期扩⼤影⽚的影响⼒和知名度。再者,占据⼤量票房的商业性电影不会经久不衰,⽽艺术电影虽在夹缝中求⽣存,但也不是⽆路可⾛。近年来,电影界⼈⼠不断呼吁⽀持艺术⽚创作,并成⽴团体组织,募集资⾦⽀持年轻导演的创作。因此,商业性与艺术性相融合的佳作必然会不断推出,以满⾜⼤众的感官体验和⼼理诉求。
  事实上,艺术活动和娱乐游戏的共通之处在于给⼈⼀种愉悦的体验,让⼈⾝⼼放松,精神愉快。电影是⼀门艺术,但也是为⼤众服务的艺术。况且,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并不是截然对⽴的,⼆者存在相通之处。电影创作者应在坚持⾃我艺术表达的同时,顺应电影类型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扩⼤培养⾼素质的观影体,打造使观众达到理性与感性双重愉悦的优秀电
影作品。
  四、结语
  在全球化语境下,国产电影应打破⼤众赋予的标签,使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达到有机融合,实现票房和质量的双重提升。电影是以艺术为⽀撑的⼤众艺术样式,是通过商业性来实现它的艺术价值,放弃艺术尺度,商业性也不过是空洞的票房⽽已。同样,忽略电影的商业价值,艺术也只会落到曲⾼和寡的地步。国产电影要把握好电影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即便做不到“名利双收”,那也应以艺术为本体⽀撑。
  注释:
  ①袁⽟琴、谢柏梁:《影视艺术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82页。
  ②盛暑寒:《浅议中国电影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关系》,《电影⽂学》,2008年第17期。
  ③数据来源于电影票房数据库。
  ④陈博、孙慧:《论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电影⽂学》,2011年第23期。
  [参考⽂献]
  [1] 贾磊磊.中国武侠电影史[M].北京:⽂化艺术出版社,2005.
  [2] 夏卫国.电影票房营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3] 章柏青.中国电影受众观察[M].北京:中国⽂联出版社,2014.
  [4] 陈博,孙慧.论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J].电影⽂学,2011(23).
  [5] 周星.略论中国电影⽣存所⾯对的问题[J].宁夏⼤学学报,2001(01).
  [6] 罗薇薇.中国电影创作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电影⽂学,2012(22).
(⼀)宣传策略
  徐峥执导的《港囧》是其“囧”系列影⽚中的第三部影⽚,继续沿袭前两部的喜剧特⾊,为博观众⼀笑,煞费苦⼼。且借助之前电影的⾼⼈⽓,未映先⽕。此外,制作⽅利⽤新媒体⼤肆宣传造势,进⾏⼤规模点映,持续受到⼤众的追捧。⽽贾樟柯执导的《⼭河故⼈》⼊围戛纳主竞赛单元,本⾝就增强了电影话题性和关注度。制作⽅吸取前两部电影的惨痛教训,倾尽全⼒进⾏宣传,带主创团队进⾏17站路演,号召⼴⼤受众⾛进电影院。可以看出,《⼭河故⼈》在宣传策略上,⼗分注重⼝碑发酵,期望以⼝⼝相传的⽅式来实现票房的增长。那么《烈⽇灼⼼》的宣传策略与前两者就有所不同。⾸先,影⽚改编⾃⼩说《太阳⿊⼦》,拥有⼤批原著党粉丝体,粉丝体就可以直接转化为影⽚票房。其次,《烈⽇灼⼼》在上海电影节获⾦爵奖,成为⾸部三位主演同时获得影帝的影⽚,为电影增强了话题性。更为重要的是,导演曹保平不将《烈⽇灼⼼》定义为⽂艺⽚,⽽是主打犯罪悬疑⽚,增强了影⽚的可观赏性。
  (⼆)艺术特性
  由徐峥⾃导⾃演的《港囧》虽然是商业性质的喜剧电影,但并不意味着它毫⽆艺术性可⾔。《港囧》类型定位明确,深知喜剧⽚受⼤众喜欢,毫不掩饰其娱乐⼤众的创作⽬的。影⽚讲述了主⼈公徐来⼀家欢乐⾹港游的囧途乐事,且迎合当下的怀旧浪潮,将⼗⼏⾸经典粤语歌曲完美地融合在影⽚之中,引发
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影⽚《⼭河故⼈》拥有宏⼤的故事架构,在资本侵蚀的历史进程中架起三段时空,聚焦于情感,展现了⼩家庭在⼤时代下的起起伏伏。此外,影⽚⼤量汲取⽣活素材,甚⾄加⼊DV拍摄素材,进⾏拼贴化叙事,延续了贾樟柯以往的风格。被称为“学院派”导演的曹保平,其执导的《烈⽇灼⼼》改编⾃⼩说,故事丰满,⼈物⽴体,情节发展扣⼈⼼弦,剪辑⾃然流畅。尤其是影⽚结尾药物注射的长镜头,邓超堪称教科书式的演绎,获得⼤众⼀致好评,这也是国产电影少有的直接表现执⾏死刑的场⾯。
  (三)⼤众接受度
  ⾯对当下来⾃于家庭、⼯作各⽅⾯的压⼒,受众急于在电影院中寻求愉悦和释放压⼒,因此,各式各样娱乐⼤众的喜剧⽚层出不穷。《港囧》票房破华语2D最⾼票房纪录,看似成为最⼤赢家,但是⼝碑不甚良好。影⽚延续了前两部的囧途喜剧风格,但是却有消费过度之嫌。观众虽对于喜剧⽚青睐有加,但并不意味着失去了原有的判断⼒,持续的喜剧攻势难免让观众产⽣审美疲劳。⽽贾樟柯执导的《⼭河故⼈》是⼀部受众较⼩的艺术⽚,蕴含⼈⽣的⽆奈与苍凉,虽能引起观众情感共鸣,但拼贴化叙事有些晦涩难懂,因此⼝碑两极分化。笔者认为,《⼭河故⼈》失去了贾樟柯电影本该有的⼒度,温情虽能潜⼊⼈⼼,却难以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相反,《烈⽇灼⼼》从⼀开始就定位于犯罪悬疑类型⽚,故事情节扣⼈⼼弦,⼤⼤增强了其可观赏性。电影中对于⼈性的拷问与解读,促使观众进⾏思考,引发情感共鸣。影⽚⼀经上映,就实现了票房⼝碑的双丰收,堪称国产电影良⼼之作。笔者认为,真正的好电影,
是能促使观众去思考的电影,⽽不是银幕上的⽆病呻吟与粗制滥造。
  三、当下市场环境中的国产电影⾛向
  据统计,201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超440亿元,可以看出,创作者在进⾏艺术创作时已逐步树⽴起电影市场观念,持续推出符合⼤众⼝味的电影类型,不断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但随着电影市场意识的觉醒,电影界出现了商业性由从属地位转为主导地位的假象。在后现代消费语境下,许多电影为迎合⼤众的观影需求,以消解崇⾼,解构⽂化为乐趣,以娱乐⾄上为宗旨,完全背离了电影作为⼀门艺术对现实⼈⽣的观照。⽐如当我们观看《⼤话西游》时,会为周星驰⽆厘头的表演风格⽽叫好,会为故事⼈物的叛逆性和影⽚⾼超的叙事技巧、拍摄⼿法⽽称赞,但我们很难认同影⽚所展⽰的价值理念。④显然,超⾼的票房未必会带来⼝碑的绝对提升,这也进⼀步说明了,艺术性是电影的根本属性,⽽商业性只是基本属性。
3d立体电影  此外,电影创作者开始转变宣传策略,注重⼝碑发酵,利⽤⼤众的影响⼒来实现票房的逆袭。从2015年的国产电影可以看出,⼤规模点映成为⾼质量作品发⾏的重要途径。由于艺术电影受众相对较⼩,甚⾄很难进⼊影院,为打破这种窘境,创作者带领主创团队进⾏校园点映和影院点映,以期扩⼤影⽚的影响⼒和知名度。再者,占据⼤量票房的商业性电影不会经久不衰,⽽艺术电影虽在夹缝中求⽣存,但也不是⽆路可⾛。近年来,电影界⼈⼠不断呼吁⽀持艺术⽚创作,并成⽴团体组织,募集资⾦⽀持年轻导演的创作。因此,商业性与艺术性相融合的佳作必然会不断推出,以满⾜⼤众的感官体验和⼼理诉求。
  事实上,艺术活动和娱乐游戏的共通之处在于给⼈⼀种愉悦的体验,让⼈⾝⼼放松,精神愉快。电影是⼀门艺术,但也是为⼤众服务的艺术。况且,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并不是截然对⽴的,⼆者存在相通之处。电影创作者应在坚持⾃我艺术表达的同时,顺应电影类型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扩⼤培养⾼素质的观影体,打造使观众达到理性与感性双重愉悦的优秀电影作品。
  四、结语
  在全球化语境下,国产电影应打破⼤众赋予的标签,使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达到有机融合,实现票房和质量的双重提升。电影是以艺术为⽀撑的⼤众艺术样式,是通过商业性来实现它的艺术价值,放弃艺术尺度,商业性也不过是空洞的票房⽽已。同样,忽略电影的商业价值,艺术也只会落到曲⾼和寡的地步。国产电影要把握好电影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即便做不到“名利双收”,那也应以艺术为本体⽀撑。
  注释:
  ①袁⽟琴、谢柏梁:《影视艺术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82页。
  ②盛暑寒:《浅议中国电影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关系》,《电影⽂学》,2008年第17期。
  ③数据来源于电影票房数据库。
  ④陈博、孙慧:《论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电影⽂学》,2011年第23期。
  [参考⽂献]
  [1] 贾磊磊.中国武侠电影史[M].北京:⽂化艺术出版社,2005.
  [2] 夏卫国.电影票房营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3] 章柏青.中国电影受众观察[M].北京:中国⽂联出版社,2014.
  [4] 陈博,孙慧.论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J].电影⽂学,2011(23).
  [5] 周星.略论中国电影⽣存所⾯对的问题[J].宁夏⼤学学报,2001(01).
  [6] 罗薇薇.中国电影创作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电影⽂学,2012(22).
  [作者简介] 王⾦琰(1991— ),⼥,河南商丘⼈,南京师范⼤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2015级在读硕⼠研究⽣。主要研究⽅向:类型电影和电影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