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疫情新闻手抄报内容
1、截至2月26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2588例(其中重症病例1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1868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9092例,现有疑似病例9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625299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69826人。
2、品格可昭日月,精神感人至深
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挂帅专家组组长,73岁的李兰娟院士每天只睡3个小时,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咬牙坚守岗位,各地援鄂医疗队不顾风险、“最美逆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无数英雄勇赴险境,筑起一道守护生命安全的稳固长城。他们,品格可昭日月,精神感人至深。
3、逆行而上、负笈前行的建设者
面对疫情,武汉在短短几天内就建成了火神山医院,堪称建筑奇迹。而奇迹背后,有无数逆行而上、负笈前行的建设者。他们当中有在大婚日子“逃婚”参与援建的袁绪强,有在工地连续度
过19个春节依然第一时间请命参加会战的蒋桂喜,有通宵达旦第一时间拿出医疗废水处理技术方案和图纸的彭冠平,还有还有4000万一直在线、为建设加油鼓劲的“云监工”们。
4、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
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临床表现有哪些?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6、出现早期临床表现是否意味被感染?
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
但如果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7、疫情防范措施
(1)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外出佩戴口罩,保持手部卫生。
(2)主动做好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主动测量体温。若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戴上口罩及时就近就医。
(3)居室勤开窗,经常通风。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晒衣被
31个省区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置于有盖的垃圾箱内。
(5)出行前若无可疑症状,可正常出行。若出现可疑症状,建议居家休息和就地就医,待症状消失后再启程。
8、口罩该怎么选?
选择一:一次性医用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选择二:N95医用防护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均不推荐。
9、如何正确使用口罩?
医用口罩的使用方法:
(1)口罩颜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而且医用口罩上还有鼻夹金属条。
(2)正对脸部的应该是医用口罩的反面,也就是颜比较浅的一面,除此之外,要注意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
(3)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先将手洗干净,确定口罩是否正确之后,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4)最后一步,也是前面提到过的金属条问题,将口罩佩戴完毕后,需要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最好覆盖住鼻子和嘴巴。
10、特殊人如何佩戴口罩?
(1)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
(2)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慢性病患者佩戴后会造成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情,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
(3)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脸型小,选择儿童防护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