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推崇王羲之,曰:“王右军人品甚高,故书入神品。”(薛雪《一瓢诗话》)又曰:“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王锡侯《书法精言》)鲜明
“崇尚魏晋”“借古开来”的学书观。张雨学书由赵孟
晋唐,遂致其书风趋向复古。总之,赵孟、张雨都是传统帖学的忠实继承者。因此,近取赵张、远溯晋唐的金琮深入传统
古帖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其学书的初级阶
段。笔者从以下方面来解读金琮学书过程
中的入帖。
1.独尊帖学,师法正源
选帖作为学书的前提条件,对于初学者
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金琮早年专精赵孟
,通会其心笔,成为伪造赵书的能手。待
34张图看女人一生
其悟通学书之道时,才追源于晋唐,融多家
之精,成一家之神。正如清代王澎在《论书
剩语》中云:“习古人书,必走专精一家。
至于信手触笔,无所不似,然后兼收并蓄,
淹贯众有。”
明朱谋垔《书史会要续编》云:“金
琮字元玉,金陵人,书宗赵文敏公,评者云
松雪在元称独步,谓其超宋人而步骤晋唐,
若元玉庶几能望其后尘耳。”[1]可见,朱谋
垔对金琮评价极高,有接踵赵松雪之意。同
时,又从另一方面反映出金琮甚得晋唐意
韵。金琮近取赵张、远溯晋唐的学书精神,
可谓“独尊帖学,师法正源”。
2.通会心笔,形神兼备
明董其昌《容台集》云:“学书不从临
古入,必堕恶道。”临摹古人法帖是学书的
有效途径。入帖的基本方法就是临摹法帖,
通会古人心笔,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
金琮早年师法赵孟,是成化、弘治乃至正
德年间最得其神韵的书家。《无声诗史》卷
二载:金琮“尤酷嗜字学。初学赵魏公,得
其真似。晚师张伯雨,更神隽可爱”。晚年
取法张雨,亦得其精妙,“书视鸥波,微古
微拙,真能为张天雨作替人者”[2]。可见,
金琮通过临摹赵张法帖,领悟到其中笔意,
才创作出形神兼备的书法作品。
(二)出帖
入帖难,出帖更难,王铎认为“学书之
始也,难以入帖;继也,难以出帖”( 震钧
《国朝书人辑略》)。出帖的标志就是书家
达到了“入古出新”的高超水平。金琮能够
融赵张笔意,得晋唐风度,而不拘于古人,
融会贯通,变法出新。金琮行草书气韵清
新,妍丽飘逸,极富有文人气,即书卷气。
书卷气作为深厚帖学功底的标志之一,与
之相对的是筑基于碑学的金石气。笔者采用
“碑”与“帖”相比较的方法,来分析金琮
(下转85页)图1图2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