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复习(技巧篇)专题03 归纳概括文章主旨解题技巧(含解析)不分版本

专题03归纳概括文章主旨解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即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并进行归纳和概括。“归纳内容要点〞有三个方面的要求:1具体的内容要概括全面;2抽象的内容要阐发准确;3含蓄的内容要解说清楚。“概括中心意思〞主要考查以下两个方面:1概括、归纳文章的中心(或中心论点);2揭示文章的意义、价值和作者的创作目的。设问角度主要有:1直接考查对全文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2结合层次分析,考查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3考查对段意、定义等某一具体内容的归纳、概括;4揭示文章的
目的、价值、意义、影响等。
结构与内容的分析概括类题,在小说、散文中都有所涉及。结构的分析往往着眼于从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段、行文线索等角度设题,多与内容的分析融合在一起考查。如XXXX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第5题“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答案涉及结构、内容两个方面。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关注的热点,设题多着眼于对重要语句的分析,对文段内容、文章要点的概括。有时,就文章表达主旨的关键句命题,要求考生着眼全篇作答;有时也会与结构、修辞手法等融合在一起命题。
实用类文本中的“概括中心意思〞就是作者通过材料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等考查侧重于在阅读理解的根底上对文章的内容作进一步分析和整理的能力,多是对某一语段全文进行归纳和概括,有时也与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文本特综合在一起。
方向一 论述类文本中内容的归纳概括
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即归纳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或主要内容。这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也是考生复习备考的难点。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备考:
1.读原文,明宗旨。考生对论述类文章一定要认真阅读,逐字逐句地研究、揣摩。一般说来,按照文章的篇幅,考生在考试时可以把文章阅读两遍。通过两遍阅读,从总体上弄清楚文章的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以及文章的结构框架,并圈点出文章的主旨句和诸多文段的领起句、总结句等关键语句。
2.读题干,明要求。文章读完后,考生应认真审题,深入领会命题意图,明确答题指向。
3.梳语脉,定区间。这里所说的区间,是指用来筛选题目中的信息的文章区间。只有梳理清了语脉,锁定了答题区间,才能快速、准确地解题。
4.巧归纳,做概括。这里所说的“巧归纳〞,一是指善于摘取文章原句作答,二是指着眼某一文段,以文段中的关键词语为依托,归纳作答。
【XXXX年高考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存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开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
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消耗的本钱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管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开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消耗的本钱太高。
C.“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D.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建构他人的数字化记忆。
2.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实根底,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B.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C.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D.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大数据时代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私。
B.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根底。
C.技术有支配和压抑人的力量,这不仅影响个人隐私平安,而且影响整个社会。
D.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使用时应有所辨析。
文章大意文章围绕遗忘权〞以总分的结构形式展开论述,第一段先总说“被遗忘权〞出现的意义,接着从三个方面论述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结构清晰,论述严密。
1.A
2D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D项,混淆时态,“可能〞错误,文章分析的是已然发生的问题。
3B
【解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出答案。B项以偏概全原文说“不管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选项去掉了“在某种程度上〞的限制。
方向二 文学类文本中内容、要点归纳概括
高考对文章内容、要点的相关考查有:1理解文题的含义;2理解文题的意蕴;( ) 遗忘3理解文题在结构上的作用;4.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其中,“含义〞主要指文题包含的意思、使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表达的情感等;“意蕴〞除了指文题的含义外,还指其在思想内容和结构上的具体作用等;“作用〞主要指文题的思想内容在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重要语句〞指的是对理解文章主旨、赏析人物形象重要作用的句子
【XXXX年高考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天  嚣
赵长天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疑心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方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