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15晚会案例启发
 
  315晚会案例启发一
315曝光全名单  昨晚,央视“315”晚会播出再一次引发民众对各类消费产品的热议。
  被晚会点名的第一家企业就是新三板刚刚挂牌的互动百科。这家号称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为数亿中文用户免费提供海量、全面、及时的百科信息。实际上发布的信息不仅准确性真假难辨,甚至有时候还变成虚假信息的传播工具。只要花4800元钱就可以开通“百科词条认领”的服务,肆意杜撰并发布虚假广告。随后晚会曝光的“三无体检队”进学校伪造学生体检报告推销产品;部分饲料企业非法添加添加剂;日本“核污染区”食品化妆品走私到中国;耐克气垫鞋虚假宣传等消息,越看越让人胆战心惊。
  每年的“315”仿佛已然成为一道“打假维权”的风口,将“假冒伪劣”被公诸于众,推上浪尖。前段时间马云就在微博上呼吁:入刑,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假货屡禁不止,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不仅损害了真货商的利益,更多的则是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驱使这些者
继续去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利益诱惑太大,惩罚力度太小,犯罪成本过低,对犯罪分子震慑不够,导致制假公开化产业化的问题。这边缴纳了,那边继续销售;这里刚关停工厂,那里换个面貌再重新开张。而目前,《刑法》中对制假售假者的立案标准为售假金额必须达到5万以上,对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立案标注的售假金额必须达到10万以上。刑法对制售假犯罪分子惩处起算门槛太低。且目前大多数是对企业的处罚,极少涉及犯法行为人,这导致行为人铤而走险、屡次作案。
  315晚会播出时间正好在两会期间,国家相关部门的反应还是迅速的。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公开点赞马云,并提出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惩戒力度。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柯俊就提出“将掺假行为直接入刑”。建议尽快完善“行刑衔接”的机制,及时将行政执法中查办的涉嫌犯罪的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防止以罚代刑、有罪不究、降格处理现象发生。
  除了加大惩戒力度,我觉得在未来诚信会变的越来越重要。将机构、人员像法院对付“老赖”一样,纳入“失信名单”,通过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为奖惩机制,来提高企业制造商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其实,人生最大的财富并不是金钱,而是信用,奉劝那些的人赶紧回头是岸!
  315晚会案例启发二
  今年的3·15晚会于今晚(3月15日)20点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厅拉开大幕,央视财经频道为全国观众进行现场直播。晚会主持为撒贝宁、欧阳夏丹、陈伟鸿、谢颖颖。此次晚会中的主要看点则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今年的3·15晚会主题确定为“共筑消费新生态”。
  2、继续关注传统消费领域和新兴消费领域两个方面,设置虚拟观众席,与场外观众和网友进行实时互动交流。
  3、有来自主办部委的“发布”,以及表彰那些为消费维权做出卓越贡献的普通人。
  我认为食品安全这类事情,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蒙牛、双汇等食品安全事件至今记忆深刻。不过,车易拍这类不痛不痒的问题,或许对品牌反而有好处,花多少钱广告费都不会让这么多人知道车易拍并且记住“它的市场占有率第一”。我之前一直以为是瓜子、二手车、优信这几家更厉害。
  看完315晚会,很是震惊,很是恐惧,很是无奈。以前从来都没有考虑过的问题,现在居然被人用以牟利危害我们的生活了,忽然有种生活中处处是陷阱,让人无法依赖的感觉。
  吃了鱼肝油、奶粉健康堪忧,用了智能手机话费无故增加,老人代步车没有安全保障。当吃穿住行都存在安全隐患时,整个社会的诚信何在?但是,宣传食品安全知识的孙焕平,诚信经营的安树堂,唤起良知的刘鹏飞,因为他们的存在,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在315的路上,我们并不孤单,让消费更有尊严!
  315晚会案例启发三
  在今年的3.15晚会中,揭穿了很多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俗语说:国无信则不强。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崇尚诚信的文明源源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只其可,延伸之意就是:信,则知其可,孟子也说过: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我们底为何而活着?现在的社会到底怎样了?人,是地球上等的生物了,与其它的生物相比所不同的除人类有自己独特的,复杂的语言外,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感情了。其它动物也有感情,但那总比不上人与人之间
的了!人可以有冤仇,但人可以宽容,可以理解,可以相逢一笑泯恩仇!可是让我不能理解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在淡薄,人的心理也有不断扭曲的嫌疑,欺骗、坑人、......有个人行为,有公司行为,有单位行为,出门在外,还能相信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