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法形成性考核1(试题)--1--3章
婚姻家庭法形成性考核一(试题)
-----(第1---第3章)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在我国的法律中,率先明文规定"禁止家庭暴力"的是(D)A)《妇女权益保障法》
B)《刑法》
C)《民法通则》
D)修正后的《婚姻法》
2、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是(B)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血缘属性
D)功能属性
3、婚姻家庭制度就其性质而言属于(B )的范畴。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物质生活
D)精神生活
4、在下列选项中,哪一选项对婚姻家庭制度的作用方式是“通过依着社会舆论,依靠信念、传统和教育
力量起作用”的(B )。
A)法律
B)道德
C)宗教
D)风俗
5、阶级社会形成以来的婚姻家庭制度是(B )。
A)婚制
B)一夫一妻制
C)普那路亚婚制
D)对偶婚制
6、为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第一部婚姻法作了重要的准备的是(B )。
A)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婚姻制度
B)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民法亲属编
7、继原始体以后出现的氏族组织,是在( A)的一定发展阶段上产生的。
A)婚制
B)对偶婚制
C)一妻多夫制
D)一夫多妻制
8、在欧洲,首先采用选择民事婚制度的国家是(A )。
A)英国
B)法国
C)荷兰
D)西班牙
9、在对偶婚制下的婚姻是以(B )。
A)男子为中心
B)女子为中心
C)子女为中心
D)老人为中心
10、
一夫一妻制产生于( C)。A)原始社会初期
B)原始社会中期
C)原始社会崩溃时期
D)文明社会
11、婚制的高级形态是(B )。
A)血缘婚制
B)亚血缘婚制
C)对偶婚制
D)一夫一妻制
12、婚姻家庭关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社会关系,是因为它具有( D)。
A)伦理属性
B)自然属性
C)人身属性
D)社会属性
13、在我国,第三者以索取大量财物为目的的包办强迫他人婚姻的,为(B )。
A)包办婚姻
B)买卖婚姻
C)变相买卖婚姻
D)借婚姻索取财物
14、在我国古代婚姻家庭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其影响远播域外的是(C )。
A)汉律的户律
B)隋律的户婚律
C)唐律的户婚律
D)明律的户律
15、“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主要体现的是婚姻法中的( B)原则。
A)婚姻自由
B)一夫一妻制
C)男女平等
D)保护妇女合法权益
3类人禁止离婚二、多选题(每题3分)
1、经济基础对婚姻家庭制度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有:(ABCD )。
A)婚姻家庭制度产生并决定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B)婚姻家庭制度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
C)婚姻家庭制度能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不同类型的社会,各有与其相适应的婚姻家庭制度
2、下列陈述中,关于婚姻家庭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有(CD )。
A)它是婚姻家庭形态在上层建筑领域中的反映
B)它是由各种法律规范构成的
C)它是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
D)经济基础决定婚姻家庭制度
3、下列属于我国婚姻法渊源的有( ABCD)。
A)宪法和法律
B)民族自治地方法规
C)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
D)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
4、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婚姻家庭的社会功能(ABC )。A)实现人口再生产
B)组织经济生活
C)文化教育
D)实现人口与社会协调发展
5、下列关于亚血缘婚制的陈述中,正确的有( BCD)。
A)它排除了兄弟姊妹之间的两性关系
B)它又被称作普那路亚婚制
C)在这种婚制下,子女“知其母而不知其父”
D)氏族制度是从这种婚制中直接发生的
6、下列关于对偶婚制的陈述中,正确的有()。
A)对偶婚制是婚制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形式
B)这种婚姻仍然以女子为中心
C)在对偶婚制下,子女“知其母而不知其父”
D)在相当长时期内,对偶婚制是和婚制同时并存的
7、在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家庭中,( AD)是三位一体的。
A)父权
B)夫权
C)亲权
D)家长权
8、婚姻家庭的社会职能主要包括(ACD )。
A)实现人口再生产的职能
B)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
C)组织经济生活的职能
D)教育职能
9、与1950年婚姻法相比,现行婚姻法对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 ABCD)。
A)对基本原则的补充
B)对结婚条件的修改
C)扩大家庭关系的调整
D)离婚条款的修改和增补
10、阶级社会中,婚姻家庭制度主要由以下哪几种社会规范构成(AC )。
A)法律规范
B)政治规范
C)道德规范
D)习惯
11、将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和修正前比较,增补和修正的内容主要包括(ABD)。
A)增设了婚姻无效和撤销的制度
B)明确了夫妻约定财产制
C)增设了亲权制度
D)把判决离婚的理由从“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改为“夫妻关系破裂”
12、婚姻家庭关系不仅受到婚姻法的调整,从广义上说还受到( AB)。
A)刑法的调整
B)民法的调整
C)继承法的调整
D)行政法的调整
13、我国婚姻法规定的家庭关系,包括(ABCD )。
A)夫妻关系
B)父母子女关系
C)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关系
D)兄弟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