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文化的现实意义
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传承弘扬黄帝文化有助于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从而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黄帝时期描绘出中国国家形态结构的最初状态,已有初具规模的统治机构,黄帝带领的华夏部落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雏形。黄帝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开创者,艺五种、播百谷、制冠冕、造宫室、定律历、创文字、别男女、建舟车等对中国社会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皆是由黄帝及其部下一手开创。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其文化精神已经内化为民族精神基因,成为华夏儿女的精神本源,塑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品格。从古至今,黄帝文化对民族、国家、社会乃至个人的发展仍有着重要影响,深入挖掘黄帝文化的时代意义,对延续中华民族历史文脉,凝聚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塑造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园
黄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从本质上看黄帝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内在一致性。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在“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研究专家论证会上,与会专家将黄帝文化精神内涵凝炼为“鼎新、大公、中和”,具体
内涵为“自强不息,革故鼎新;厚德载物,天下为公;以人为本,中和大同”。二者内核相通,深入挖掘黄帝精神,有助于共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自强不息是黄帝能够带领部落赢得战争、走向共生的精神力量。涿鹿之战中,黄帝与蚩尤交战九次,无一胜绩。在最后一战中,蚩尤召来了迷雾,黄帝的军队不辨方向、不识敌我。黄帝命令风后制造指南车,帮助士兵辨明方向,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黄帝九败不胜,依然在最后决战中持恒执着、努力奋斗,最终反败为胜。正是这种精神,影响着后世千万中华儿女,无论顺境前行或是逆风而行都能做到自强不息,保中华民族之延绵不绝。革故鼎新是一种创新创造精神。黄帝时代中原地区的农具、陶器、房屋建筑、冶铜等技术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文化区域。精神文明方面,婚丧嫁娶、文字、音乐、舞蹈等已经得到长足发展。肇始文明、日新又新的创造精神也是中华民族饱经战乱依旧生生不息、波澜状况的内生动力。
厚德载物推崇仁德精神。黄帝时代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人类社会正在从野蛮向文明过渡,这一阶段黄帝推行了大量有利于人们生存的措施。《史记·五帝本纪》中写道“治五气,薮五种,抚万民,度四方”。史书对黄帝爱护百姓称赞有加,孔子有言“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天下为公代表了黄帝兼济天下、协和万邦
的胸怀。黄帝时代不同的部落语言不通,黄帝通过协祭的方式感召黎民,《尚书·尧典》之中:“克明均(俊)得(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庸(雍)。”战胜蚩尤后,黄帝协和万邦以减少战争。兼济天下也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是对“天下为公”的现代传承。
3d晒实票今天以人为本主要是黄帝天人合一、持续发展的思想。黄帝时代,人们敬畏大自然,并把孕育生命的自然称之为“天”,这种思想即是“天人合一”观念的雏形。《黄帝内经》重自然,重社会,重人身,认为天、地、人三者之间密切相关,相通相应。而人是“天地之镇”,为万物之中最尊贵者,因而要贵生、葆命、全形。中和大同的和谐精神,主要指黄帝时代的尚和精神。崇尚和平、和睦与和谐,是黄帝文化的重要内容,换而言之,即是君民和谐、部落和睦、天下太平。黄帝始终致力于建设和谐的君民关系,和周边部落施行亲和之策,遂“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黄帝“以人为本,中和大同”的思想理念,时至今日仍是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所追求的治世理念。
黄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其自强不息、革故鼎新、厚德载物、天下为公、以人为本、中和大同的精神,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支撑中华民族从远古走向近代,屹立于世界
民族之林。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根,由黄帝创立的创新和凝聚精神不断衍射,民族精神得以薪火相传继往开来。
(二)繁荣传统文化,助力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端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黄帝时代在文化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黄帝也被称为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国语·展禽论祀爰居》中赞誉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认为黄帝在蒙昧初开、文明发轫的上古时期,运用卓越智慧利物制器,在治道、历法、阴阳五行、音乐方面皆有创造,从而提升了古代文明的发展水平。黄帝时代所开创的精神文明是后世中华文明发展的坚实基础,文字、礼仪制度、历法、中医学等都是由黄帝及其下属发明。可以说,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是中华文明的曙光初露,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内在基础。
黄帝时代发明了文字,这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从古史记载中可知文字起源于黄帝时代,自文字出现后,代替结绳和刻契成为上古时代记事的主要方法。《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这暗示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事,寓意有了文字之后中华民族思想更加开阔,创造力将大幅增强;文字揭开天地秘密,鬼
神再难主宰人类命运。《汉书·表·古今人表》中“自书契之作,先民可得耳闻之”,文字的出现优化结绳记事的不足,将先人的经验付之笔端,种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对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帝时期已经开始用宗教思想对民众进行教化,产生了宗教的雏形。据《庄子》记载,黄帝曾问道于广成子,修仙得道后飞升。《竹书纪年》中载“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史记》中有黄帝炼丹飞升、祭拜山川大岳的记录,说明黄帝时期已经存在宗教崇拜形式。此后,逐渐形成了敬天祭祖的习俗,也是后世道教信仰的重要来源,道教的始源是黄帝。《广黄帝本行纪》用了大量篇幅描述黄帝寻真访隐、问道修仙的故事,末尾部分追溯了黄帝之后的姓氏源流,反映出仙道文化本来就有相当深厚的祭拜先祖的底蕴。黄帝文化中的宗教思想在随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始终得到传承延续,尤其是道教的形成,对中华民族在思想方式、行为规范、道德礼仪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黄帝开启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先河,创立了包括婚丧嫁娶的中国古代礼法制度。《尚书大传·略说》云:“黄帝始……礼文法度,兴事创业。”《白虎通义》言:“黄帝始作制度,得其中和,万世常存。”又言:“黄帝始制法度,得道之中,万世不易。”二者皆指黄帝是礼法制度的
创制者。《云笈七签·轩辕本纪》说:“(黄)帝始制七情,行十义之教。七情者,喜、怒、哀、乐、惧、恶、欲七情也。十义者,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十义也。黄帝制礼作乐之始也。”下文中还举例说明黄帝及其臣子通过衣冠制作来推行礼制。根据考古发掘,原始社会早期是没有丧葬制度的。到黄帝时代,丧葬制度、开始完备,葬俗相对规范。《事物纪原》卷九引《黄帝内传》:“(黄)帝斩蚩尤,因置冢墓。”《路史·后纪五》云:“棺椁之作,自黄帝始。”另外,《世本》张注:“黄帝始制嫁娶。”黄帝时代肇启文明,其礼法制度代代相承沿用至今,深深地影响则中华文化的价值认同和精神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