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理论宏观框架解读:以系统-功能为视角
  摘要:韩礼德教授是英国伦敦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同时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创始人。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强调语言的情境和系统层面,其核心学术思想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系统语法(SystemicGrammar)和功能语法(FunctionalGrammar)。系统语法旨在解释语言作为一个系统网络的内部关系,该系统包括一系列语言使用者可以从中选择的子系统;功能语法旨在揭示语言在社会互动中所发挥的功能。笔者以韩礼德的系y功能语言学视角,对‘多模态’理论研究的学科前沿进行了简单描述,尝试为读者构建一个‘多模态’理论的宏观框架。同时,该理论框架为当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多模态’理论;discourse宏观框架;教学实践;理论指导
  近年来,诸多语言学者转向对实际中的话语案例进行分析。因此,话语分析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诞生之初,人们只是单纯的从语言本身的角度对话语进行理论解释和特征描述。随后,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专家指出,现实生活中话语的完整意义严格来说是由语言符号资源本身以及其背后的部分非语言符号资源共同体现出来的。尤其是在现代外语课堂中,单纯的语言理论解释和描述使学生感到枯燥、抽象、乏味,不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现代外语课
堂中,有必要引进非语言学符号和资源。这些非语言符号资源有以下几大特征:(1)伴语言特征;2)非身体特征等。因此,笔者认为,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际事实上不仅仅是用一种感觉器官来进行。这种利用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就是多模态话语分析。笔者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出发,通过对‘多模态’理论宏观框架的解读,为当下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框架,指明了方向。
  一、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观
  韩礼德教授是英国伦敦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同时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创始人。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强调语言的情境性和系统性。其核心学术思想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系统语法(SystemicGrammar)和功能语法(FunctionalGrammar)。该理论是从社会学视角来对语言的功能进行解读,同时也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语言学理论之一。系统功能语法包括两大成分: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这两大不同成分共同组成了语言学理论的整体框架。系统语法旨在解释和语言相关的系统网络(或意义潜势),该系统网络包含了语言学习者可以从中选择的子系统;功能语法旨在揭示语言作为一种社会互动形式所具有的功能优势。
  韩礼德认为,成年人语言变得越发复杂,且其语言必须要发挥更多的作用。儿童语言的功
能范围逐渐缩小为高度编码且浓缩的三大元功能(meta-function),即分别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textualfunction)等。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观从系统和功能两个维度揭示了该理论的结构及其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二、‘多模态’理论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社会符号学,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索绪尔(Saussure)、皮尔斯(Pierce)和韩礼德(Halliday)等语言学家。第一,美国语言学家索绪尔从符号学角度提出了能指概念和所指概念,但他只研究某个抽象符号的一般特点;第二,英国语言学家皮尔斯将索绪尔的符号范畴进一步扩大,提出了图标、索引和语符等概念;第三,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认为,语言和社会符号紧密相连,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符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语言是具体层面,符号是抽象层面,符号一般由具体语言形式来体现。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社会符号学把语言看作众多符号之一,各符号系统都能用来进行社会交际,表现讲话者的意义。因此,从该角度来讲,言语交际就是具有多模态性的。
  三、多模态符号资源及其分类
  Lemke1993)认为,多模态符号系统也称为多模态符号系统。语言使用者通过从中进行模态选择或者多种模态资源之间的组合,从事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从而实现一定的交际目标,他又指出,媒体资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语言与非语言符号资源
  张德禄(2009)对媒体资源的类别划分是根据语言是否以身体器官为中介,从而对外语教学中的媒体系统做了归类。多模态话语媒体系统分为语言媒体系统和非语言媒体系统。其中,语言媒体系统又包括伴语言媒体系统(音响、音调、字体、布局等)和纯语言媒体系统(声音、文字);而非语言媒体系统包括身体媒体系统(动作、比拟、面容、肢体)和非身体媒体系统(工具、环境)等。以上所有所述共同构成了多模态话语媒体系统网络,在实际话语交际中发挥重要角。
  (二)静态与动态媒体资源
  Thibault2004)对各种符号资源作了更加深入具体的研究,并将这些媒体符号资源分为静态媒体资源和动态媒体资源两大类。其中,静态媒体资源包括文字、图片、表格、绘画等;动态媒体资源包括面对面的互动、动画、电影、使用录像机等。
  四、多模态语法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Halliday1973;1985),语言要同时体现三种元功能(meta-function),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等。那么,从多模态话语的角度来讲,除了语言之外,其他符号系统也同样是实现三个元功能的系统,如o’Toole1994)把多元功能的思想延伸到图像上,提出了视觉语法的概念;o’Toole1994)则提出了一个以多元功能分析理论为基础的,用于分析图画的模式。kressandVanLeeuwen1996)根据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概念,把关于图像的语法系统分为叙事类范畴以及概念类范畴,中间用矢量进行连接。其中,语言对象的反应过程也由矢量组成,由于多个图像参与者的目光方向所构成。笔者指出,内部心理和外部言语过程是矢量,由具体的话语体系和抽象思维形式组成,在图像中由言语泡或思维泡构成,以及话语的叙事表现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叙事结构包括过程和情景两大部分。其中,过程包括有主体的过程和无主体的过程两类。有主体的过程由非投射的言语过程以及投射的言语过程组成;另外一方面,情景包括叙事背景、手段、陪伴等因素。以上所述共同构成了话语叙事结构的完整框架。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观出发,对多模态理论宏观框架进行了全方位解读。该框架内容主要包括:多模态理论、多模态符号资源及其分类、多模态语法等。然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具有一定的研究局限性。首先,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解释存在主观性,不同的解读者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其次,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解读没有规律可循,还没有一套解析图像c动画等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最后,多维的多模态话语解析难度大。一维的文字和口语的解析方式比较简单,开始和结尾的标记都比较清晰,但二维的图画和三维的空间及思维的动画如何解析,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也是未来研究者在多模态话语领域的努力的方向和需要解决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