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Springboot内置Tomcat配置调优
我们在使⽤springboot(版本:2.0.3.RELEASE)开发web项⽬时,⼤多数时候采⽤的是内置的Tomcat(当然也可以配置⽀持内置的jetty),内置Tomcat有什么好处呢?
1、⽅便微服务部署,减少繁杂的配置
2、⽅便项⽬启动,不需要单独下载web容器,如Tomcat,jetty等。
#云服务器配置12核⼼,24G内存,java启动jar命令:
nohup $JAVA_HOME/bin/java -server -Xms10240m -Xmx14336m -Xmn9216m -XX:MetaspaceSize=400m -XX:MaxMetaspaceSize=5120m -XX:-OmitStackTraceInFastThrow -XX:+PrintGCDetails -XX:+PrintGCDateStamps -XX:+PrintHeapAtGC
针对⽬前的容器优化,可以从以下⼏点考虑:
1、线程数
2、超时时间
3、JVM优化
⾸先,线程数是⼀个重点,每⼀次HTTP请求到达Web服务器,Web服务器都会创建⼀个线程来处理该请求,该参数决定了应⽤服务同时可以处理多少个HTTP请求。
⽐较重要的有两个:初始线程数和最⼤线程数。
初始线程数:保障启动的时候,如果有⼤量⽤户访问,能够很稳定的接受请求。最⼤线程数:⽤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超时时间:⽤来保障连接数不容易被压垮。如果⼤批量的请求过来,延迟⽐较⾼,很容易把线程数⽤光,这时就需要提⾼超时时间。这种情况在⽣产中是⽐较常见的,⼀旦⽹络
不稳定,宁愿丢包也不能把服务器压垮。
min-spare-threads:最⼩备⽤线程数,tomcat启动时的初始化的线程数。
max-threads:Tomcat可创建的最⼤的线程数,每⼀个线程处理⼀个请求,超过这个请求数后,客户端请求只能排队,等有线程释放才能处理。(建议这个配置数可以在服务器
CUP核⼼数的200~250倍之间)
accept-count:当调⽤Web服务的HTTP请求数达到tomcat的最⼤线程数时,还有新的HTTP请求到来,这时tomcat会将该请求放在等待队列中,这个acceptCount就是指能够接
受的最⼤等待数,默认100。如果等待队列也被放满了,这个时候再来新的请求就会被tomcat拒绝(connection refused)。
max-connections:这个参数是指在同⼀时间,tomcat能够接受的最⼤连接数。⼀般这个值要⼤于(max-threads)+(accept-count)。
connection-timeout:最长等待时间,如果没有数据进来,等待⼀段时间后断开连接,释放线程。
在spring boot配置⽂件中l,添加以下配置:
这块对tomcat进⾏了⼀个优化配置,最⼤线程数是2500,初始化线程是500,超时时间是12000ms;
# Tomcat
server:
tomcat:
uri-encoding: UTF-8
#最⼩线程数
min-spare-threads: 500
#最⼤线程数
max-threads: 2500
#最⼤链接数
max-connections: 6500
#最⼤等待队列长度
accept-count: 1000
#请求头最⼤长度kb
max-http-header-size: 1048576
#请请求体最⼤长度kb
#max-http-post-size: 2097152
#服务http端⼝
port: 8080
#链接建⽴超时时间
connection-timeout: 12000
servlet:
#访问根路径
context-path: /song
JVM优化⼀般来说没有太多场景,⽆⾮就是加⼤初始的堆,和最⼤限制堆,当然也不能⽆限增⼤,要根据实际情况优化。
初始内存和最⼤内存基本会设置成⼀样的,具体⼤⼩根据场景设置,-server是⼀个必须要⽤的参数,⾄于收集器这些使⽤默认的就可以了,除⾮有特定需求。
1.使⽤-server模式:设置JVM使⽤server模式。64位JDK默认启动该模式。
2.指定堆参数:这个根据服务器的内存⼤⼩,来设置堆参数。
jvm调优参数
-Xms :设置Java堆栈的初始化⼤⼩
-Xmx :设置最⼤的java堆⼤⼩
设置初始化堆内存为10240MB,最⼤为1433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