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概念
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
教学资源,是指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支持教与学的所有资源,即一切可以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在教与学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包括各种学习材料、媒体设备、教学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等,具体表现为教科书、练习册、活动手册和作业本,也包括实验和课堂演示时所使用的实物,还包括录像、软件、 CD-ROM 、网站、、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软件、网上讨论 BBS 、网络教室、图书馆、电教室、教师、辅导员等大量可利用的资源。
本模块中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是一个狭义的定义,特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数字化素材、课件、数字化教学材料、网络课程和各种认知、情感和交流工具。严格来说,信息化教学资源与信息化学习资源在概念内涵与外延上都有一些不同,但在本书中对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不作严格区分,即将它们看成同一概念。
参考来源:何克抗主编,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编.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小思考
    您在日常教学中用到了哪些教学资源?哪些是信息化教学资源?请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分类
信息化教学资源分为素材类教学资源、集成型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三个大类: ( 请置光标于各子类上以展开 )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分类:素材类教学资源,网络课程,集成型教学资源。
素材类教学资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主要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
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集成型教学资源指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应用目标,将多媒体素材和资源进行有效组织而得到的一种“复合型”的资源。主要包括:试题库、试卷、课件或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等等。
小活动
    请阅读《细胞分裂教学案例课堂实录》,分析该案例中用到了哪些教学资源?并将其中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加以归类。
 
细胞分裂教学案例课堂实录
引言: (放映录像片)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个蝾螈的受精卵,这样的一个细胞经过无数次的细胞分裂和分化,最后发育成一个新的蝾螈。可见,细胞分裂是生活细胞一个重要的生理功能。这节课,我们以植物细胞为例了解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有丝分裂的过程。
语言过渡: 课前,同学们阅读了教材,刚才又看了细胞分裂录像,对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了大致了解,现在,我们一起归纳一下细胞各期的特点:
(教师出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挂图。)
提问: (指第一幅图)这个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什么时期?根据是什么?谁能用两根细铁丝演示一下这个时期的主要变化?
(学生演示并回答:将两根铁丝交叉后,用拳头握于中间。其拳头代表一个着丝点,这就是染体的 DNA 复制。)
引导: (教师肯定学生的演示,并引导学生归纳间期的特征,要求从染体形态、数目、位置去考虑。)
(学生互相补充回答)
提问: (指第二幅图)这是什么时期?染体有哪些变化?
(学生演示并回答)
……
第四环节: 变式练习,强化目标。(练习均由多媒体投影出。)
第五环节: 检测反馈,回授目标。(多媒体投影出)
第六环节: 归纳总结,深化目标。
设疑: 刚才,我们一起总结了有丝分裂全过程中各期的特点,现在,谁能将染体这条主线的脉络抽出来?
(多个学生回答)
(总结学生回答并演示)
将有丝分裂分成不同时期,这是人为的产物,实际上,这是一个连续过程。现在,大家再一起看一下,在显微镜下人们所观察到一个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际情形。(放映录像片)
素材资源网站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
信息化教学资源来自哪里?一是靠教师自己亲自动手制作,二是通过各种渠道购买、收集或加工别人的教学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所用。国际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之成为教师收集教学资源的一个重要来源。
本节内容介绍一般性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手段。下节着重介绍从国际互联网上获取教学资源的方法。在第五模块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制作和加工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获取和使用他人素材资源的时候,一定要遵守版权法的规定,自觉注明出处,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需要购买就购买,需要征得作者同意的就必须和作者协商。 (参见“参考文献引用规范”
参考文献引用规范
1.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于文后,正文中应以相对应次序并加方括号排在右上角。
2.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识。
3.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每一条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4.参考文献著录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等责任说明。
(2)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3)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MC N J D R S P
5.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如“文件”建议采用单字母“Z”。
6.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数据库计算机程序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DBCPEB
7.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并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要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
[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4)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6)文献起止页码。
(7)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8.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如下:
a.专著、论文集、学位报告、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 [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例如:
[1] 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张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b.期刊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 [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
[1] 吴刚.网络时代的课程理念及课程改革[J].全球教育展望,2001,(1):26—29.
[2]M.Granovetter.The Strength of Weak tie[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882.:1360—1380.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例如:
[1] Anderson, M. D.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Web-Based Courses[A]. Christopher R. Wolfe.Learning and Teaching on the World Wide Web [C].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2001.45-72.
[2]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伟.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7—487.
d.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
[1]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例如:
[1] 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f.专利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例如:
[1]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g.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例如:
[1] Richard E. An HPT Quick Reference Guide[[DB/OL].
/hpt/hpt_main.htm.
[2] 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h.文件
[序号]文件编号,文献名称 [Z].
例如:
[1]教基[2000]34号文件 ,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 [Z].
i.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我们主要从 素材类教学资源、集成型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的获取与处理 三个方面介绍。
一、素材类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处理
1.文本素材的获取与处理
通常情况下,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要求编写文字材料。所以键盘输入是一种最主要的文本获取手段。当然新的输入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会拓宽文字输入的渠道,例如手写输入、语音输入等。
  如果要在教学中引用别人的文字,小段内容可以通过上述手段输入;如果文字数量多,则需要采用一些更便捷的方法。
  要引用书籍、期刊等印刷品上的文字,可以用扫描仪扫描或者用数码相机拍照,然后用光学识别软件(OCR)将扫描进来的图形转化为文字。
  要引用光盘、网页上的文字,可以利用复制、粘贴的办法获取这些文字,放入自己的文字编辑器(一般是Word)。 查看帮助
2.图形图像素材的获取与处理
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可以使用图像编辑软件(如 Windows 附件中的“画图”)创作自己想要的图形图像(参见“模块五阅读二”),保存为文件,加入自己的教案或课件。
如果要使用书籍、期刊等印刷品中的图片,可以利用扫描仪扫描为图像文件,也可以用数码相机拍照获得图像文件。
如果要使用教学光盘中的图形/图像文件,可以直接将该文件拷贝到自己的资源文件夹中,供以后使用。
如果要使用教学课件中的图片,而该图片不是以单独文件形式保存的,或者说很难到该图片对应的文件,则可以使用屏幕拷贝的办法(按 Print Screen 键)(参见“模块五阅读二”),将该屏幕图形复制到剪贴板中,然后用画图或者其它图形编辑软件进行加工处理,保存为文件,或者直接在 Word、PowerPoint 等文字编辑软件中将该图片粘贴进来。
如果要使用网页上的图片,则可以使用复制、粘贴的办法,也可以使用另存图片或者网页的办法。
3.音频素材的获取和处理
教师如果要将自己或者学生等的演讲、朗诵、讨论等保存为计算机的声音文件,可以使用Windows的“录音机”(参见“模块五阅读二”)。
当然现在很多教学课件中提供了各种类型的声音文件(参见“模块五阅读一”),教师可以直接复制过来使用。
如果要将现有的录音带、录像带或者电视节目等的声音转换为计算机的音频文件,则有两种办法。一是像录制教师朗诵那样录制录音机等声源播出的声音;二是用音频线连接录音机、录像机或者电视机等的线路输出和声卡的线路输入口,然后设置为线路输入录音,最后打开附件中的录音机进行录音。
也可以将网络上搜索到的音频文件下载保存(参见 网络视频文件的搜索和下载),供以后使用。
网络视频文件的搜索和下载 
下面以百度搜索引擎为例,讲解为语文教学搜集一段有关“颐和园”的视频片断的具体操作。
(1)打开IE浏览器,输入网址www.baidu,如图4-17所示。
图 4-17 百度搜索引擎首页
(2)选择百度搜索中的MP3搜索,在文字输入框中输入“颐和园视频”(注意中间有空格),点击“百度搜索”按钮。如图4-18 所示,搜索结果如图4-19。
图 4-18 关键词搜索
图 4-19 关键词搜索结果
(3)在检索到的视频文件列表中选择合适的视频素材,右键→目标另存为→目标文件夹→保存。如图4-20。
图 4-20 文件保存窗口
(4)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视频保存的路径(例如:D:\教学资源素材\视频),并为视频资源命名(例如:颐和园),点击确定开始下载,如图4-21。下载进度如图4-22所示。
 
图 4-21 网际快车下载               图 4-22 下载进度
下载完成后即可到保存路径下查看下载文件,如图4-23所示。
图 4-23 保存目录
    参考来源:何克抗主编,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编.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配套光盘[M/CD].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视频素材的获取和处理
教师可以使用数字录像机(DV)、数码相机等将教学过程录像,然后直接将这些录像获得的视频文件保存在计算机上,供教学使用。
对于那些过去的模拟录像带上保存的录像,则需要经过较为专业的处理(例如通过视频采集卡),才能转换为计算机中的视频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