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实施elearning的一些观点
国内现在应用elearning的主要是考试辅导、学历教育和职业认证方面,如初、高中网校和大学的远程教育,cisco认证培训等,国内的北京师范大学在此方向有一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领域),目前国内已有诸如青岛市政府、清华大学,广东移动(深圳移动1 860电信网络技术培训系统)、中国工商银行(员工培训系统)、深圳华为、新华社等知名组织导入了elearning(主要是 Learning 企业解决方案)
下面是对国内实施elearning的一点观点。

      1、国内企业导入elearning系统能否真正达到效果,我个人认为不是elearning系统本身的问题,跟组织者的能力、态度、对elearning自学linux买什么书好的认识有很大关系,在于对e learning日常应用的管理和制度的执行上。我觉得很多企业,包括一些企业,说起来很重视培训,但实际上可以说没有真正的内容,没有把员工培训最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来对待,在对待培训上有救火的心态,多是出了质量或发展问题时才临时抱佛脚。对培训的期望过高,企盼着一两次/ 天的培训就解决问题。在引进elearning时,先是过于乐观,认为到了既省钱又办大事的一劳永逸的法宝,没有弄清楚企业的培训发展策略是什么?”“我们的企业适合吗(特别是员工的接受程度如何)?”“如何来实施? 


    从员工层面,许多员工不愿改变学习习惯,不能接受elearning,对这种学习形式的效果很是怀疑,认为有效的学习怎么可能不通过教室呢?如何让员工改变以往的培训、学习模式,逐渐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关键。比如思科一位推动线上学习的主管指出:你必须提醒他们教室学习的记忆在一个星期后只剩2 5%,而大多数的情形是人们下课后很快地就忘了上课的内容。教室学习最大的好处是提供人际间的互动──交新的朋友、巩固友谊等,这是相当重要。但是教室学习绝不是获得知识唯一的管道。员
工需要接受这个事实并停止对教室学习的眷恋,然后企业才能真正落实以线上学习环境来促进有效的学习。

      2、企业学习文化与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最关键的。
  因为无论平台、内容、课程开发工具等都比较容易在一段时期内改善和优化,而文化与习惯是很难在短期内形成的。无论是什么学习,包括网络学习,大前提是个动力问题,是个意愿问题。如何提高企业员工的学习意愿是关键。

      3、应重视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本着教学为本,技术为用的原则导入elearning,应强调  训练者导向Trainer-Based)转为学习者中心L earner-Centered)的教学观念。目前许多企业重视平台建设,轻视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比如表现在课件设计上: a 只是简单的将传统课程内容搬到了网上。有研究表明当学员阅读一份内容复杂的书面资料时可理解70%的内容,但当学员从计算机屏幕上阅读同样一份资料时,仅能理解2 5%Willy,1997)。这要求课件的设计者要结合网络学习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发课件。 b 太过技术导向,沉浸于新鲜的技术细节表现,而忘记教学规律,比如,台湾师大的张国恩教授2001年提出在同一个界面内不要超过两个媒体。过多的媒体呈现会造成信息负载,对学习者产生干扰。同时应该做到视听一致。美国著名的网络培训专家H all发现,学员在2秒内等不到界面出现就会感到厌烦。而事实上现在大多课件越热闹越好,用尽了先进技术,忽视了学习效果。当然课件的形式还要考虑网络速度问题。
  企业导入elearning不应只是导入一套培训系统,而是一套可以加强教育训练效果、促进知识交流、加速组织学习的关键引擎,更看重的是它的培训理念。企业应在培训需求分析、制定培训计划、课程建设上下工夫。



4、合理选择培训项目,渐进导入。我觉得大部分企业比较适合的方面可以是技术培训、产品培训。因为这样的培训对于企业来说重要性高,员工有学习动力,长期存在,面广,而且知识类型比较属于信息传递,这些都是e learning能够大有作为的地方。一定要选择大家都期待着要学习的课程,本着带着问题学(问题不解决就活不下去), 急用的先学(问题不马上解决立刻活不下去),活学活用(学过之后马上可以操作、可以行动),立竿见影(行动之后马上可以看到效果)的原则合理安排课程。特别是在企业学习文化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使用e learning,应该与传统的教室教学( C-Learning)有机结合,实现
混合式教学(Blended Model),因为毕竟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员为中心,教师的监督控制比较少,如果学习内容不自带强制性,那么学习的效果不会很好。

      5、将elearning系统与其他人力资源工具(如和奖金挂钩,或作为绩效考核、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的一部分),与ERP等系统结合起来,激励员工主动去学,提高员工对e learning的认知度。

      6、并不是所有的学员都适宜elearning,对不同类型的学员至少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应用技术,如对强学习型学员、独立学习型学员采用e learning效果要好些,对弱学习型、场依存型学员更适合传统的学习模型。所以不要以 elearning取代传统的教学形式,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对象选择多种教学形式,即混合学习(blended Model
7、企业内部导入elearning,可以分步骤,逐渐导入,形式可以灵活一点。
比如第一阶段,最大限度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局域网,WinntLinux平台),建立企业内部学习网站,以最基本的web形式提供学习资料的下载,邮件系统、B BSChatroom系统,讲师以内部为主,课件以htmpdf文件为主,适当制作一些影音资料(以压缩形式便于在局域网内传播)。对于
异地的分支机构可以采取及时邮寄光盘形式,保证同步学习。这种方式不仅投入少,可以逐渐培养员工的电子学习习惯,根据学员反馈和实际效果对系统不断改进,建立企业培训资料库,也能让领导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得到他的支持。
第二阶段,在总结第一阶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购买相应的设备,购买适合自己企业的elearning平台(LMS),开发或外购课件。选择可行的案例和部门进行试点。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推广。逐步部署学习管理系统和其他辅助性工具,这样不断改进、不断推进,不断投资,不断积累。寻适合企业特的路。
对于一时难以实现,或培训需求分析中应用频次不高的,可以借助社会平台获得――购买网络培训课程服务。
8、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对企业培训人员的培训,从负责培训的管理人员到一般人员,向他们传输elearning的先进之处,如何与传统培训相结合发挥最大功效等理念。
使他们不仅把目光盯在技术进步上,更应注意教育规律和教育思想实现上。elearning实施中的好多问题都是对这些人员培训不到位导致的。
    从组织层面来研究,比如企业导入elearning与企业发展阶段、战略关系,及在导入时应注意什么?什么特质的员工适合e learning,组织学习(企业、学校等等)运用elearning的问题,等等。。。同时也感到了难度很大,比如,国内可研究的案例很难到;试验环境难以模拟,技术和资金上都不易实现(我想了好多办法,都不太满意,不知有没有朋友愿意为我提供些方便,比如实习、进行企业访谈,提供软件平台的试用版等);还有国外相关研究的资料很难到,很多只是泛泛的。恳请各位多位小弟出谋划策,指点迷津。在下不胜感激!我愿与您一起分享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