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份云南省学前儿童游戏指导全部名词解释
1、恩物:德国幼教家福禄培尔为幼儿在园游戏、作业设计的玩具和材料,主要6种。
2、蒙台梭利教具: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为训练儿童的知觉、进行感观教育和发展智力而设计的14种教具,构成其教育的核心。
3、游戏指导的“三段论式”:我国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来自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领导游戏的“三段论式的方法模式,即将主题角游戏的组织分成:开始-进行-结束。
4、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德国席勒和英国斯宾塞。游戏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耗。
5、生活预备说:代表人物是德国格鲁斯。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游戏是准备生活阶段儿童练习本能的一种手段)。(预演说、能力练习说、前练习说)
6、复演说:代表人物美国霍尔。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儿童游戏是重现祖先生物进化过程及过程中产生的动作和活动。
7、成熟说:代表人物荷兰拜敦代克。游戏是儿童操作物品进行活动,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的表现。
8、补偿说发泄论:即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创始人弗洛伊德。游戏是儿童的精神宣泄,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缓解心理紧张,减少忧虑。
9、同化: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已获得的图示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
10、顺应:儿童为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示或技能。
11、内驱力:有机体的需要状态,能够引起、激起行为,或给行为以动力。
12、探索动作:对当前事物的性质、事物之间关系、事物变化与自己动作之间关系的考察,是感知觉的联合运动。
13、机能性角: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的-两个最富特的典型角动作来标识模仿对象。
14、互补性角:以角关系中另一方存在为条件的角扮演。
15、内部动机:指活动本身来自于活动主体自身的需要。
16、外部动机:指活动本身是由他人的直接要求引起的。
17、游戏性体验:游戏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
18、游戏:生于一定情境,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
19、感觉运动性游戏:两岁前婴幼儿进行的游戏,其动因在于感觉或运动器官在使用过程中获得快感,由简单的重复动作或运动组成。(机能性、练习性、实践性游戏)
20、象征性游戏: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反应周围现实生活。
21、创造性游戏:较多体现儿童主动、创造的主体特征,突出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创造的活动。
22、以物代物:用一种物体代替另一种不在眼前的物体,并用被代替物的名称命名当前物体。
23、情景转变:使行为脱离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背景。
24、角行为:以他人为参照系,根据表象来模仿别人的行为。
25、角意识:能分辨现实中的我与游戏中自己扮演的角,即能在游戏中辨别真假。
26、角认知:对角行为职责和角之间关系的理解。
27、角扮演:儿童在游戏中以人代人,通过形体动作、表情、言语等,模仿或假装他人或某一非属于自己真实身份的角行为及其特征。
28、游戏主题:反映游戏内容范围的中心议题,常作为游戏的题目。
29、游戏情节:贯穿于游戏过程的富有故事性艺术性的具体细节,是构成游戏内容的基本要素。
30、人的基本活动:有两层含义:①一日生活中除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活动外,发生频率和时间最多的活动;②对人的生活或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活动。
31、行为动机:实现人的需要与行为之间互动作用的心理中介或桥梁。
32、专门化玩具:根据游戏需要,专门设计制作,可直接充当游戏的员或设备的玩具。
33、非专门化玩具:日常生活中无固定用途、玩法、确定性不强的废旧物品或天然材料,及某些结构造型材料。
34、娱乐玩具:模拟动物和人的滑稽造型、动作的玩具。实例名词解释
35、形象玩具生题玩具:模仿物体原形的玩具。根据模拟对象有无生命,又分为角玩具和用具玩具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