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画角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以及掌握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习这些内容,对于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认识以及发展空间观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学习“画角”之前,学生对于角已有一定的认识,已能对角进行分类。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并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各种角的特征。
  技能目标:能够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60度和90度的角。
  情感目标: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怎样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准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二、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 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把下列各角填入适当的括号内。
  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
  2、量出下列各角。
  3、思考:我们已经学过画角的方法,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
  【在旧知的复习中引起学生的求知兴趣,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师明确研究任务:画一个65°的角。
  2、利用活动角,渗透角的画法。在线计算器
  引导学生活动:
  教学角的画法。
  (1)利用活动角和量角器,想办法摆一个65°的角。
  (2)同学之间互相利用量角器检验。
  (3)请摆得比较准确的同学介绍摆角的方法。
  (4)尝试摆不同的角。
  3、引导学生学习角的画法:
  要求:利用量角器画一个65°的角,画完之后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引导学生活动:
  ⑴尝试并体验画一个65°的角。
  ⑵质疑,提出自己画角时遇到的问题。
  ⑶请学生介绍自己画角的技巧。
  【动手操作,参与探索。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实践性】
  4、教师演示角的画法。
  5、讨论画角的步骤。(重合、点、连线)
  (三)归纳小结,质疑问难
  1、引导学生小结“角的画法”
  2、让学生质疑问难。师:大家有什么需要请教或者提醒别人注意的问题吗?
  ㈣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用量角器画出30°的角。
  集体订正。提问:如果不用量角器,你能准确地画出30°的角吗?(提醒学生利用手中现有工具——三角板) soft/
  2、让学生画60°的角,由学生代表展示这两种方法。
  3、提问: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
  我们常用的一副三角板有两个,每个角的度数如下:
  下面我们来画一画。
  ⑴动手尝试:分别用一块三角板画角。
  ⑵使用两个三角板用加或减的方法画角。
  ⑶合作交流,按照同样的画法还可以画出哪些角?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学习,直观,有趣。在小组的共同活动中,学生
也体会到合作的愉悦。】
  4、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20°、70°、95°、135°和165°的角,比较与三角板的画法,发现问题:
  用三角板那不容易画出的角,而用量角器能准确地画出,三角板在画角时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在画角时应该根据角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画。
  5、提问:你还有其他不同的画法吗?
  【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其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被深化。】
  五、发挥想象,培养创新。
  1、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下面度数的角。
  45°135°75°
  演示并指导学生折角。
  2、利用手中的学具画135°的角,看谁的画法最多?
  90°+45°,180°-45°,60°+30°+45°,用半圆仪、三角板)
  【学会灵活运用特殊角画角,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画 角
  1、用量角器画角:
  重合、点、连线。
  直接画 30、45、60、90度
  2、用三角板画角: 加一加 75、105、120、135、150度
  减一减 15度等
  合理选择画角方法。
  如果您觉得好的话,请告诉您身边的朋友,您的支持才是我们的动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大家好:
  《角的认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苏教版第七册长八单元的第一课时,其主要内容包括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为本单元学习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做准备,还为后面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打下了基础。不但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1、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和原有的知识水平出发,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理念,拟订以下教学目标:在线段的基础上,认识射线、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与区别;认识角,知道角的大小。
  2、利用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通过比较、判断、概括等数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和
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为了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节课计划利用教具的直观演示,学具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从而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基于上述设想,故设计以下的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