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前  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专章提出“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对海洋事业发展寄予厚望,指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期间,要求福建省要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强化海洋生态保护。
“十三五”以来,厦门围绕经济发展高素质、生态环境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强市发展目标进行了积极探索,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与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厦门经济基础扎实、科技实力雄厚、生态环境优美、海洋特鲜明,在促进区域协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编制兼具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厦门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海洋强省”、建设“海上福建”和厦门市委市政府“海洋强市”工作部署,推动建设具有国际特的海洋中心城市具有重要作用。

本规划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要文件为指导,按照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总体要求,提出“十四五”时期厦门海洋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等,明确海洋经济空间布局的优化方向,细化新技术与海洋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为促进“十四五”时期厦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
规划期限:2021-2025年,展望到2035年。
规划范围:以厦门市陆域及管辖海域海岛为规划重点,辐射周边沿海区域。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时期,厦门市海洋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海洋经济规模持续壮大,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1405.2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22%。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海洋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并获批为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市、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蓝海湾综合整治试点城市。
(一)“十三五”发展成效
1. 海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2020年全市海洋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524.38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的37.32%。海洋生物种业、海洋生物制药和功能食品产业基本形成,蓝湾科技、金达威等一批拥有国际领先技术的新兴企业发展壮大,生物医药港成为东南沿海最大的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基地;海洋电子信息、海洋仪器装备领域一批关键技术和设备取得技术突破,船舶防污涂料、海工装备制造领域形成新的特产品;海洋文化和休闲产业不断涌现新业态,游艇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设计-研发-制造-销售-赛事”的一体化产业链条逐步形成。海洋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厦门海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 智慧港口建设初见成效
2020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140.53万标箱,逆势增长2.54%,增幅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货物吞吐量完成2.07亿吨,港口总体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航运枢纽能级得到进一步提升的同时,智慧港口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厦门港率先建成第四代自动化码头,并提出新一轮智能化码头改造“厦门模式”,“厦门国际航运中心港口智慧物流平台示范工程”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区块链、5G、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利用,有效促进了航运要素集聚和厦门自由贸易片区建设。
3. 滨海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金砖会议、国际海洋周的旅游溢出效应不断显现,优质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厦金游”“湿地游”“环岛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持续提升,鼓浪屿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邮轮游艇帆船产业快速发展。2019年,厦门港接待邮轮艘次居全国第二,达到136艘次,邮轮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四,为41.37万人次,分别较上年增长41.67%和27.38%。围绕游艇、帆船、游船的高品质旅游产品陆续推出,五缘湾游艇港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游艇港之一。
4.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通过实施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争取中央财政资金3.0亿元,带动投资9.21亿元,新建成或新改造生产线49条,新增研发投入11.39亿元。
建成国际最大的深海生物基因库、全国最大的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和国内首个海洋“双创基地”。此外,还新建院士工作站3个、企业研发中心4个,新增海洋创新和研发平台17个,累计完成研发成果转化96项,形成标志性成果54项,申请制定标准32项,新增海洋专利488项。
5.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
基本完成近岸海域养殖清退,海域清淤达50平方公里。完成7个海堤开口,海沧湾种植红树林17万平方米。开展退填还海湿地修复工程,截止“十三五”末共退还违法填海约1.8公顷,修复岸线30公里。滨海湿地公园建设持续推进,下潭尾项目成效显著。对保留的填海工程进行海堤防护及海底生态化改造,建成人造沙滩100多万平方米。鼓浪屿、观音山、黄厝、前埔沙滩海岸公园成为福建省首批海岸公园,中华白海豚保护经验成为全国标杆。
6. 对台对外合作交流继续深化
作为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区域,自贸区厦门片区对台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两岸在现代渔业、海洋生物医药与保健食品、游艇制造、滨海旅游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
依托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网络、厦门国际海洋周、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不断推动区域海洋可持续利用和经贸、科技、环保领域的交流合作。厦门国际海洋周、国际游艇展成为国际海洋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厦门国际海洋论坛、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海洋管理与蓝经济部级研讨班、国际游艇展等活动成功举办。
图1 厦门市海洋产业布局现状
(二)存在的问题
1. 海洋产业竞争力不强
海洋新兴产业增速较快但规模偏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相对较少。海洋产业集聚效应不显著,缺少专门的海洋产业园区,涉海企业、项目布局分散于生物医药港、轻工食品工业区、翔安火炬高新区等一些综合园区。海洋金融对产业的扶持力度有限,多元化融资机制有待完善。
apec会议上别具特的设计
2. 科技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
海洋高新产业项目库储备不足,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有待完善,鼓励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政策针对性、力度还需提高。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够突出,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力较兄弟城市还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