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论文-
论中国传统元素“青花瓷”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摘 要:中国瓷器历史悠久,而青花又是其中的翘楚,别具民族特,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探讨了中国传统元素“青花瓷”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青花瓷”;现代设计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随着周杰伦这首《青花瓷》红遍全国,青花瓷,作为一种恬淡优美,素雅绝伦的瓷器,再一次吸引了文人雅士乃至市井流民赞叹的目光。对于中国人,提起瓷器,最耳熟能详的只怕便是青花瓷了。这不仅是因为青花瓷是中国瓷器史上难得的长盛不衰的名瓷,还源于它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融入了华夏子孙的骨血,哪怕初次相见,也像是隔了千百年轮回的宿缘。它不仅是中国瓷器史上一抹光耀的“青”,也是中国文化中一抹淡雅的“青”。
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
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所以青花皆是白胎青彩。
制作青花瓷所用青料种类繁多,质地彩也各有特征。朝流行过一种苏麻离青,制出的青花apec会议上别具特的设计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明朝则出现了平等青、石子青、回青等。平等青呈淡雅、青亮、稳定,石子青发灰暗甚至发黑,回青则多与石子青共用,可以调。到了清康熙年间就出现了珠明料,发明丽纯正。现代则多用化学青料,有点是廉价易得,缺点是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除了青料外,款识也是鉴别青花的重要方面。我国古代青花瓷,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出现于明永乐年间,用于记录烧制年代,多标注帝王年号。吉言款则是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多见于民间青花瓷。比如“福寿康宁”、“长命富贵”等,表达的是一种美好期盼。堂名款是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有“浴砚书屋”、“白玉斋”等。赞颂款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今古
珍玩”等。纹饰款,又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同工之妙。图案有博古图、暗八仙、八吉祥等。其实,青花款识不仅代表了青花的年代和价值,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烙印。从“浴砚书屋”“长命富贵”,既是青花雅俗共赏的体现,也是青花饱含人文精神的证明。
其实,青花的诞生本就得益于大的文化背景,其一代一代发展更是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变迁。
根据现有考古发现,青花起于唐朝。唐青花青料发浓艳胎质多粗松,呈米灰,烧结度较差。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可以说,唐青花还不能登大雅之堂。宋代时,青花非但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反而趋于衰败,这与宋朝的审美文化有极大关系。宋朝瓷器讲究莹润细腻,釉彩堆叠,釉多为纯,典雅含蓄,高贵朴实,如海棠含春,若暖玉生烟,正是体现了宋朝士大夫的做人理念:厚重而不失婉约,纯朴中自有高贵。这也合了宋朝当时的国情:继承了唐朝繁荣,开拓了宋代的安恬。难怪过于素气的青花瓷得不到宋人的青睐了。
青花开始走向昌盛,恰恰是在元朝,那个外邦入侵,胡人主政的朝代。 那些马上夺天下的胡人不谙风雅,瞧不上莹润如玉的宋瓷,却独独对简洁素雅的青花另眼相看。恐是天意吧。遭遇连年战祸,宋朝几大名窑都会于战火,唯有地处皖赣边区的景德镇,较为,于是聚集
了很多逃难至此的瓷器工匠。再加上景德镇原料丰富,开采便利,真是想不发展都难!自此,诞生了一个景德镇,屹立数百年不倒。于是,青花也便一枝独秀,成为苍白的元瓷器唯一一抹亮,也正式开始了它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青花最鼎盛的时期在明清。经历了元朝的发展,青花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不仅得到了统治阶层的认同,也因其泼墨写意式的灵动暗合了士大夫超然物外的心意,得到了他们的赏识。至于寻常百姓,就更不用说了。明清时期的青花不仅在瓶式图案上有了较大拓展,制作工艺也更趋于精良。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
青花,真正奠定了它在中国瓷器史乃至中国文化上不可动摇的地位。而景德镇作为青花的圣地,也成为中国瓷器的圣地,名副其实的“瓷都“。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发展的瑰宝,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中,具有中国传统元素风格的视觉设计作品渗透到奥运会的每个角落,众多设计作品获得一致赞誉,引发了美术设计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关注的热潮。“青花瓷”系列颁奖礼服的设计便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的设计作品典型。奥运过后,我们在越来越多的设计作品中看到了中国传统元素的身
影,传统元素成为新的时尚更加丰富了我们的现代生活。 
  中国瓷器历史悠久,一向以精美质地享誉海内外。世界上瓷器最能代表中国文化,它是中国文明的象征,而青花又是其中的翘楚,别具民族特,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中国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无限的艺术创造,在一定的模式内作任意的自由发挥,从而创造出既有鲜明的中国特有能呈现千姿百态、互不雷同的独特艺术成就。在青花瓷的艺术设计上,就把这一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观赏一件民间青花瓷器,首先给我们强烈印象的是其青白相间的彩,特别是那白釉中突现出的蓝纹给人以一种幽雅、恬静、清闲的感觉,有如蓝天大海、青山绿水、草原绿洲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而这款“青花瓷”系列礼服同样达到了这种效果,精致的青线条绣在白的旗袍上,既破除了纯白的单调,又增加了清澈明快的情调,造成一种趋向宁静的心理反映,因此感觉清纯美妙,明快秀雅。当将这些美由优雅的东方女性来演绎时,更能体现出它的内涵。 
  其实富有中国特的服饰在国际会议上亮相这并不是第一次了,回顾二零零一年十月在上海召开的的APEC会议,按照惯例,在闭幕式上与会领导人会身着赋有会议举办国文化特的服装出席,在那一届APEC会议的闭幕式上,与会各国领导人身穿中式唐装上演了一场高规格的“时
装展”,为中式唐装在全世界做了一次最好的宣传。随之国际国内掀起祥和喜庆的“唐装”新潮,在随后的几年,每逢春节,我们都会看见有身着唐装的人们穿梭在大街小巷,为传统节日增添喜庆的气氛。我想这不仅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而且是流行规律的必然,更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地位与风度的体现。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历届APEC会议的闭幕式上,各国与会领导人都会穿上由主办国提供的服装来个家庭式的大合影,各举办国都借此机会向全世界宣扬赋有本国特的服饰文化,比如在2004年,智利推出的民族服装是传统的套头披肩“查曼多”。2005年的该会议上,二十一个经济体的领导人统一着韩服照出席会议;2006年,领导人们身着越南的“奥黛”亮相。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倡导世界经济、政治“全球化”的今天,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保留和发展本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从最新的时尚信息我们也可以看到,民族元素的应用在流行趋势上绝对是一股锐不可挡的新势力。各种民族元素已渗入了时尚的各个领域,受到了设计大师的青眯。这些元素往往被认为最能表现出各国的民族意识和民族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