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和冷却
备课人:赵永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认识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发明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掌握本课知识;
能利用热胀冷缩来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实验带来的成功喜悦,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理解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进步的。
教学重点:认识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发生变化
教学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活动激趣,探究形态变化
实物投影出示小礼物,猜一猜,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是怎样做成的?
看视屏。
学生操作。
问: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
相机板书。
问:还有哪些物体在加热和冷却时会发生和蜡烛相似的变化呢?
指名说。
相机出示图片。
许多物体在加热和冷却时会发生这样的形态变化(板书:形态)
瞧,这个舞台烟雾环绕,这可是干冰的功劳,什么是干冰呢?干冰是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变成的固体。那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是什么样的呢?
指名说,播放视频。
二、自主实验,探究体积变化
加热和冷却不仅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还会对物体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想不想继续探究?
(一)探究水的体积变化
我们以水为例,给水加热,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指名说。
(出示)老师在锥形瓶中装满了水,给它加热,水会怎样?
(出示)为了使水的变化看得更清楚,老师准备了加了红墨水的锥形瓶。
演示实验。
你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现在液面在这里,做上记号,(将它拿出)不加热了,液面还会保持在这个位置吗? 仔细看看,又说明了什么?
师小结:刚才的两种变化,就说明了水在加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后体积会收缩,这就叫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二)探究固体的体积变化
水会发生热胀冷缩,预测一下固体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变化呢?
师展示这是一个铜球,这是一个铁圈,铜球能通过铁圈吗?(能)
有办法使铜球不能从铁圈通过吗?指名说。
分步实验,及时做好记录。
学生实验,师巡视。
展示记录表。
铜球原来恰好能从铁圈中通过,给铜球加热后,铜球不能通过了,说明了什么?
将铜球放入冷水中冷却后,铜球又能通过铁圈了,又说明了什么?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铜球,一个铁圈,注意观察,铜球能从铁圈中通过吗?
有办法使铜球从铁圈中通过吗?
实验:
1.给铁圈加热。发现了什么?
2.把铁圈放入冷水。发现了什么?
总结:从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固体也会发生热胀冷缩,那我们看不见又摸不着的空气呢?
(三)探究气体的体积变化
可以通过怎样的实验来说明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两组材料,
电脑显示图片:
矿泉水空瓶子一只     气球一只   一杯热水   一杯冷水
有胶塞的塑料瓶一只   细吸管一根  装有洗涤剂小杯子一只
请小组里先讨论你们打算选哪一组材料,实验方法是什么?
指名交流。
领取材料,分组实验。
指名交流。
可见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体积也能产生影响。板书:体积。
出示: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三、联系生活,感悟科学原理
了解热胀冷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看视频。
你还能说出哪些呢?
可见懂得科学原理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太有帮助了,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想想其中蕴涵的科学道理,使我们的生活更科学。
附板书:
加热和冷却
        形态    体积
    加热    变化    热胀
    冷却    变化    冷缩
一切都在运动中
备课人:赵永革
课程标准:
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2 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
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3 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怎么把图片做成滚动图片 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层次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不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层次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探究能力:  层次 1:不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层次 2: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教学步骤:
一、引入交流
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你们观察这副图,你觉得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运动?
学生回答:鸭子、汽车、自行车等等。
教师在这里最好能让学生用贴切的词汇来形容这些运动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