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印太战略”的前世今生
【导语】“印太战略”(即“印度—太平洋”战略)是在2017年下旬特朗普在为期十三天的亚洲之行之时提出的美国在国际安全政策中的承诺。而在近2年后的今天,它又有了新的变化。
【前世】“印太战略”的前身不难想到是想替代前总统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这是特朗普总统“ABO”(Anything But Obama)路线之内的,再加上小布什政府的《21世纪海上合作战略》,足以显示多位总统对亚太地区的重视,那么为什么这片地区会成为美国关注的重点?在2017年有舆论分析原因关键词如下:
不断扩张的地区贸易                  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影响力
朝核问题                            南海问题
在2018年,美国用了多种手段推销和充实“印太战略”。 首先,美国的‘’排他性联盟范围不断扩大’’。 太平洋司令部改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从更换名称本身而言,这并没有太大变化,但这不仅落实了美国“印太战略”的代言人和执行主体,更重要的是展示了美国落实这一战略的决心。“印太战略”的联盟范围明显扩大而且东盟国家拉入“印太战略”的企图十分明显。中国周边
各国也都纷纷表示支持美国的此项战略。其次,美国的“针对性军事体系正稳步构建。日本、韩国、越南、澳大利亚纷纷被美国拉入其阵营,就连也成为美国政军界人士的拉拢对象。(美国主导的“环太”军演近年来参加国不断增多,演习规模逐年扩大,有时甚至达20多个国家。考虑到各国海军实力各异,演练科目各有不同,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军演其象征意义已然超越了演练本身,其目的是在巩固传统联盟的基础上打造亚太版“北约”,进一步巩固提升与日、韩、澳等国的关系,提升盟友的整体军事能力。)最后,美国“支撑性经济计划渐出雏形美国国务卿蓬佩奥8月访问东南亚各国,在此之前,他在演讲中表示“我们致力于保持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经济交往是因为它对美国人民和我们伙伴的国家安全有利。很显然,美国的国际经济未来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这个地区。美国将通过1.13亿美元的新计划,支持未来的基础领域:数字经济、能源和基础设施。这仅仅是美国对印度-太平洋地区和平与繁荣的新时代经济承诺的定金。”有学者这样评价美国2018年的一系列举动美国已经实现将“印太”从地理概念向“印太战略”的转变,采用政治打压、外交拉帮结派,通过军演、军售等造成有利于美国的军事联盟和军事态势,以及为“印太战略”提供经济架构支撑等多样手段,不断将“印太战略”做实,其已经和正在产生的地缘政治影响,值得我们认真审视和高度警惕。
显然,美国印太战略很大程度上目的在于遏制中国。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它的“今生
【今生】《环球》杂志第四期中总结了美国的“圈友花样其中“战略”这一条中明确提出了印太战略这俨然成为美国“圈友的重要手段。特朗普上台以后,虽然中止了美国自身推进TPP,但是,在亚太战略方面迈出了更大的步伐,与日本、澳大利亚联合打造所谓“印太战略”,意图将南亚的印度囊括到传统的亚太战略范围。同时,美国还拿出先进军事技术竞标印度的军事采购,比如2017年美国拿出最新型隐身战机“F-35B”在印度竞标,这实际上是在用先进技术拉拢印度成为自己的盟友。
在《世界知识》杂志上,也有学者做出这样的评价美国的“印太战略”并非空架子,过去一年多来不断得到充实和细化,政策手段、资源保障、实施机制等逐渐清晰,对中美关系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不可低估。美国用它来遏制中国具体现在两点
第一,应对“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为中国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的利润和商机,更多的是经济实力强大所带来的国际地位的提升周边国家的支持,美国的盟友们似乎都因为利益向中国靠拢中国似乎正逐渐成为欧亚大陆新的“霸主”。美国很多战略界人士都认为,“一带一路实际上是中国特的印太战略美国二战后国家安全战略核心目标不符,已经威胁到了
美国奉行单边主义的野心。(显然,“印太战略”体现了一种鲜明的“海权”思想底,旨在从太平洋和印度洋东西两线遏阻欧亚大陆可能出现的“霸主”。)
第二,特朗普政府加紧充实其“印太战略”的具体内容。这在上文中提到了一点,下面做解释
美国没有展开与“一带一路”规模和资金量对等的竞争,而是聚焦数字经济和网络安全、能源和基础设施发展等领域,并先期投入1.13亿美元的“预付资金”,以调动更多私人资本参与“通过能源增进发展和增长”(EDGE)等具体行动计划。
美国商务部、能源部和国际开发署等机构也推出一系列政策,推动美国商业界扩展与印太地区的联系。彭斯表示,美国与印太地区经济关系的拓展将主要依赖私营资本,推动更多具有可视性利益的项目。
在安全领域,“印太战略”聚焦“海上安全”、人道主义援助和减灾、维和能力提升、打击跨国犯罪四大领域,以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国为重点,并加大对孟加拉湾沿岸国尤其是斯里兰卡的投入。
美国战略界尤其是军方对太平洋岛国的重视程度也在显著提升,担忧中国通过增加对岛国港口等基础设施的投资而进一步获取安全影响力,甚至建立海外军事基地。
虽然特朗普政府不像奥巴马政府那样高调推动价值观外交,但源于美国外交的长期利益和传统关切,“印太战略”也逐步加大了对民主与治理问题的关注,而且美方希望借此对“一带一路”形成更加全面有效的制衡。
在政策协调架构方面,特朗普政府大力推动“美日印澳”四边机制(Quad)。
在“美日印澳”核心圈之外,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也成为美国拉拢借重的对象。法国马克龙政府提出“印太轴心”构想、英国推出“亚洲全域”(All of Asia)战略、法英两国防长多次表示将参与美国主导的“航行自由行动”。尤为值得警惕的是,台湾方面试图借助已由特朗普签署成法的《与台湾交往法案》和《亚洲再保证倡议法》,积极参与美国的“印太战略”。
  这么多的内容,这么多“冠冕堂皇说辞,却掩盖不了它的真实目的,这在我们眼中就显得格外可笑,同时,也应倍加警惕。
关于“印太战略未来,是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的
一是特朗普本人对“印太战略”的态度。“印太战略”体现了美国战略界建制派人士的想法和偏好,特朗普的兴趣可能并不太大,他对于地区政策的主要关注点仍在于调整经贸关系和应对朝核问题。
二是美国国务院、国防部等部门的人事调整会对“印太战略”走向带来一定影响。对于“印太战略”的优先事项,美国国会与行政部门之间存在不同理解,不少国会议员认为美国应当重新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其前身就是特朗普上台后立即宣布退出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避免“美国优先”政策损害美国与印太地区的经济关系,从而为“印太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加拿大 新印太战略三是美国与盟友伙伴之间的协调问题。日本、澳大利亚、印度都明确希望减少“印太战略”的对抗性彩,既反对“美中共治”,也对美国借“印太战略”对华过度施压抱一定戒心。
四是其它地区国家对美国的“印太战略”抱有疑虑。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认为,“印太战略”的核心是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构成的四国合作机制,东盟在地区格局中具有的“中心性”将因此受到挑战。东盟还意识到,美国“印太战略”很可能会引发中美对抗,导致东南亚国家陷入选边站队的困境。
【结语】“印太战略”的未来,我们大家也可以去大胆的想象如果特朗普2020年大选中没能连任会怎么样如果主导的日印澳三国有反悔的想退出会怎么样……我们可以抱着对其持续敏感度,去思考,去探索,这将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本文括号和引用部分摘自:(推荐读物)
《特朗普的“印太战略”到底是什么鬼?》中金网 2017-11-12
《遏制中国的“印太战略”是如何稳步推进的》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18-08-09
《美国“圈友”花样多》魏红霞  2019年2月20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4期
《赵明昊:美国正赋予“印太战略”实质内容》  《世界知识》201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