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键盘侠背后的逻辑分析
当今高校大学生体中存在部分“键盘侠”,他们时而在虚拟空间“行侠仗义”,时而在现实世界“冷眼旁观”,网上网下存在着强烈的人格反差,加强和优化对该体的教育引导,对实现高校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访谈,本文发现大学生“键盘侠”的自我画像呈现为正义感、体验感、满足感;他者镜像呈现为感染性、局限性、虚伪性。二者在事实判断上趋同,在价值判断上存异。笔者透视其成因,归纳出主张缺位、感性驱动、言行双标、道德失范、认同追寻等原因,进而提出了主体凸显,配置自主思考与自由表达的“麦克风”;理性浸润,勾画理智主导与情感激发的“同心圆”;言出即行,打通网络表达到现实躬行的“交汇点”;崇德向善,锻铸正德褒奖与失德惩戒的“双刃剑”;价值澄清,正视虚拟存在与社会认同的“身高差”的引导策略。keyboard是什么意思啊
一、大学生“键盘侠”的时代境遇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中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可谓中国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从出生就置身于互联网环境中,网络如同呼吸一般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和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场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无线网络信号的覆盖和手机流量资费的下降,大学
生的手机在线已经从过去的“分时段”转变为“全天候”,上网的浏览分布也由“听网课、看新闻、查百度、聊、刷微博、粉空间”发展到“逛淘宝、问知乎、开直播、看热搜、煲韩剧、玩抖音”,网络功能的细分满足了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方方面面的潜在需求,这也让95后大学生不知不觉中被互联网紧紧黏合。
“键盘侠”(keyboard man)这一网络热词最早出现于2014年,是指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一类特殊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胆小怕事,却喜欢占据网络道德制高点肆意评论社会事件或个人,彰显个人正义感,寻个体存在感。激扬文字的“键盘侠”们平日里独自面对电脑屏幕敲击键盘或手机打字,对各大网络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谈笑风生,毫无顾忌;而现实生活中他们躲避体社交,内心怯懦不堪,摇身一变成为沉默的“路人甲”。网络上的“键盘侠”和现实中的“沉默者”存在着强烈的人格反差。
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好学上进、正义无畏、单纯善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平,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社会公正与公民自由,是可爱、可信、可为的青年一代[1]。然而,大学生中依然存在少量“键盘侠”,他们潜伏网络空间,借助网名代号,隔着电脑屏幕,挥舞道德利剑,扮演江湖侠客,在网络空间中用文字的
武器肆意发表言论,评论时政,攻击他人,并且针对自己的言论他们往往不承担任何责任。与“黑暗中的高调”形成明显反差的是他们“光明中的低调”。现实中,大学生“键盘侠”往往表现出人际关系离散,自我评价过低,意志行为怯懦,即典型的“言勇出,身怯行”。对大学生“键盘侠”现象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引导,事关青年大学生的人格健全,事关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事关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理性思考和审慎回应的重要课题。
二、大学生“键盘侠”的映象呈现
针对大学生“键盘侠”现象,笔者抽样访谈了20位在校大学生,由访谈小组(4名访谈人员)逐一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访谈内容涉及对大学生“键盘侠”的行为特质、出现频率、立场观点、情感倾向、体氛围、网络人格与现实人格、评判标尺、道德准则、社会影响等状况,以及对自我网络行为的影响与反思等。通过对所有访谈文字记录按照提问内容的汇总归纳,在充分尊重大学生主体意识表述的基础上,笔者试图从大学生主体视角和教育者旁观视角两个维度,认知和还原大学生“键盘侠”的表象图景,刻画和勾描大学生“键盘侠”的样貌特征。
1.大学生“键盘侠”的自我画像
(1) 一分为二的正义感。访谈中,针对大学生“键盘侠”行为驱动力问题,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是基于青年人的“正义感”,这种“正义感”就如同将士冲锋沙场为国而战的使命和感召,能够带给大学生很强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对于“键盘侠”的正义感,大学生们普遍持有一分为二的看法,认为其中一部分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真功夫,另外一部分是“假正义之名自我粉饰”的假把式,他们情愿相信“键盘侠”行为的初衷都是基于守护正义的初心,只是“言出即行”和“有言无形”的区别。
(2) 一吐为快的体验感。被问及“大学生扮演‘键盘侠’的情绪体验”时,多数同学表示那是一种情绪宣泄的快感,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爽”。所有受访大学生都有着非常强烈的言论自主意识,他们一方面认为每个人都有发表言论的权利,无论在现实生活中或是在网域空间里都尊重他人发言的权利,另一方面誓死捍卫自己的言论自由,似乎所谓的言论自由就是“我想说就说,我想说啥就说啥,我想啥时候说就啥时候说”。因为对于他人言论自由的认同,以至于对网上各种声音和观点,大学生们多报以理解和包容的心态,即使不完全认同也不会去公开批判。大学生青春朝气,思维活跃,有着很强的自我表达欲望,在现实场域他们自我表达的方式和效果要受到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很多时候不能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无法尽情抒发内在情绪,长此以往的情绪淤堵会造成心理失衡,亟须释放。网络正好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发
言空间,隔着电脑屏幕,敲击着键盘文字,他们可以尽情体验自由表达的畅快。每年开学,在各大高校的百度贴吧里,军训几乎都要被大学新生们集体吐槽一次,学生们或是晒出自己军训前后的肤对比照,或是贴出杨超越大神祈祷下雨,或是对教官严苛的训练标准表达不满,总之,就是通过各种表达方式来宣泄情绪,平衡身心。
(3) 一鸣惊人的满足感。“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爱国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后被流放成都草堂,对自己诗歌严谨写作态度的感悟。“语出惊人”却慢慢成为大学生“键盘侠”的追求。通过访谈了解,很多大学生“键盘侠”在网络发声都是以刷“存在感”为目的,或吸睛,或炒作,或圈粉,他们只关注热度,不关注对错。只因在网络里话语被关注,你让我确信自己存在过,更有了被人目光注视乃至话语跟随的满足。访谈中,个别大学生坦言曾经也扮演过“键盘侠”的角,这种虚拟空间的认同能够让他们体会到前所未有的价值满足,甚至有些时候能够感受到成就和意义。大学生“键盘侠”为了博眼球,往往反其道而行,在求新、求异、求特、求奇的路上越走越远。访谈中部分大学生承认在网络上为了让更多人“看见”或是“记住”,他们偶尔也会使用不文明的网络语言,刚开始还会觉得有点不合适,但是当网络上跟帖和留言也被不文明用语带了“节奏”,他们就不再会觉得自己很异样,慢慢地开始麻木,认为大家都这么说,虽是脏话偶尔说两句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