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l2fish发表于2009.05.18
前言:
手机有哪些浏览器?这些浏览器对xhtml、css和js的支持度怎么样?目标用户的手机使用情况?条件限制下的手机界面设计要如何进行?如何快速搭建一个手机网页?如何做好网站的兼容性工作?想必这些问题每个参与过手机网页开发的人都遇到过。
头大的是,除了自己公司已有的一些经验,网上恐怕没有过多的(公开的)文档可以参考。 09年上半年的工作重心全在手机网页开发上面,这使得自己某种程度上也成了拓荒者。现将这段时间的开发心得同大家分享以下,欢迎大家跟我交换自己的想法。
手机网站开发必修课系列文章计划:
为什么要用ajax
1.手机浏览器
1.来自wiki的解释
2.对wiki的总结
2.浏览器兼容性测试
1.为什么要有兼容性测试:比web浏览器还恐怖的手机浏览器
2.目标用户数据挖掘
3.安排测试,整理测试结果
3.测试结果对手机网站开发的指导意义
1.对设计的指引作用
2.确保裸html代码具有较高可用性,谨慎使用html标签
3.css使用注意事项
4.非常重要:代码的优雅降级
注:由于有些数据牵涉到公司的商业机密,所以在这个系列的文章当中,有些可能不会公布出详细的数据,但会给出方向性的结论或者意见,请大家见谅。
要了解手机网站开发的诀窍,我们必须先了解手机浏览器。虽然百度―手机浏览器‖没啥有价值的文章,所幸google―mobile broswer‖出来了比较多有价值的文章。那么,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的更
远。
以下文字翻译自》手机浏览器:/wiki/Mobile_browser
手机浏览器,又称微浏览器、迷你浏览器或者无线因特网浏览器,是被设计用于像手机或者PDA之类的无线设施的网页浏览器。手机浏览器针对在便携设备上的小屏幕网页显示进行了专门的优化,以使网页内容显示最高效。手机浏览器的软件必须小巧并且能适应无线掌上设备的低存储量和低带宽。它们一度是最简朴的网页浏览器,但是2006年以后有些手机浏览器能够支持像css2.1、JavaScript和Ajax这样的最新技术。那些被设计从手机浏览器访问的网站叫无线门户。
内容概览
1.相关的技术
2.先驱们
3.流行的移动浏览器
1.被主流手机和PDA厂商使用的默认浏览器
2.用户可安装的手机浏览器
3.手机HTML代码转换机
4.更多
5.参考
6.更多外部链接
1 相关的技术
手机浏览器通常通过蜂巢网络连接,通过无线局域网连接的手机浏览器数量也日渐增多,后者使用基于TCP/IP的HTTP并能显示那些使用HTML, XHTML Mobile Profile (WAP 2.0), 或者WML (从HDML发展而来)编写的网页。WML和HDML是适于通过低带宽传送数据的最简朴的形式,而无线数据的连接被称为WAP。
在日本,DoCoMo定义了基于i-mode HTML的i-mode服务,是压缩HTML(C-HTML)的一种扩展,HTML的一个子集。
WAP 2.0指定了XHTML手机协议和WAP CSS,WAP CSS是是W3C标准的XHTML和CSS在移动设备上扩展的一个子集。
2 先驱们
那些被称为微浏览器的技术,诸如WAP,NTTDocomo的i-mode平台和Openwave的HDML平台点燃了人们对无线数据服务的第一次热情。
第一个微型浏览器的诞生大约是在1997年,当Unwired Planet公司(后来发展为Openwave)将他们的‖UP.Browser‖放在AT&T公司的手持设备上以供用户访问HDML内容。
一家英国公司,STNC股份有限公司,在1997年的时候研发了一款叫做HitchHiker的微型浏览器,并对这款装备设计了全套的UI。这款微型浏览器(Webwalker)的演示平台拥有每秒处理百万条指令的能力。它是一个单核处理平台,在类似于应用堆栈的处理器上跑着GSM堆栈。1999年STNC被微软收购,并且HitchHiker变身为Microsoft Mobile Explorer 2.0,不同于之前的Microsoft Mobile Explorer 1.0。HitchHiker被认为是第一款拥有统一标准的渲染模型的微型浏览器,它在一个客户端遵从EcmaScript, WMLScript, POP3和IMAP邮件等标准处理HTML 和WAP。尽管这个浏览器最终未被使用,但它确实可是使HTML 和WAP在一个页面上联合使用,虽然这将使得其他的设备无法正确渲染该页面。另外,Amstrad公司倒霉的将HitchHiker作为他们e-m@iler和e-m@iler+产品的操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