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的土建类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作者:王芳 孙园淞 应佳胜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40期
        [摘 要] 为了满足国内各行业综合型人才需求以及学生追求个人理想的意愿,教育部与其他机构组织要求高校对原有证书制度进行改革,并提出了“1+X证书”制度,该制度的提出给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指明了新方向,但也带来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如何在该证书制度下开展教学工作。围绕这一点,现代研究提倡模块化教学策略,该策略确实能够保障高校教学工作落实“1+X证书”制度目标,使教学与证书制度相结合,因此以房屋建筑学课程为例,分析该课程教学问题,最终提出模块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关 键 词] “1+X证书”制度;模块化教学;房屋建筑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0-0026-02
        一、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问题
        为了帮助高校尽快围绕“1+X证书”制度实现教学改革,有必要针对高校房屋建筑学课程教
学现状进行分析,出其中的问题。下文就将介绍其中的主要问题。
        (一)证书制度与教学衔接难度大
        “1+X证书”制度的实施需要与教学衔接,其中重点在于高校必须在了解学生个人理想意愿的前提下设计针对性课程教学流程,并配置对应师资团队与教学资源展开教学工作。但很多高校在证书制度与教学衔接方面都遇到了阻碍,即高校不可能未卜先知,预先根据学生个人理想去设计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流程,但如果先对所有学生进行调查,又需要大量的时间,使高校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设计课程教学流程,因此证书制度与教学的衔接陷入了死循环状态,而很多高校对这种现象都表示无可奈何。例如某高校自上学期放寒假以来就在为下学期的证书制度与教学衔接做准备,但高校发现自身难以在获取学生需求之前设计流程,若等到开学再去询问,那么整个过程又非常漫长,可能要持续半个学期左右,期间还会导致教学工作频繁变动,不利于教学质量,这就使该校犯难。
        (二)不了解模塊化教学模式
        在“1+X证书”制度下模块化教学模式基本是高校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最优解,这
一点很多高校都心知肚明,且对模块化教学模式有较高的重视度,但因为模块化教学模式引起高校重视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多数高校并不了解模块化教学模式,导致高校不能很好地围绕该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在改革之前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去学习相关理论、积累实践经验,否则贸然进行对应改革很大概率会导致不良后果产生。因此,至少在当下高校是不了解模块化教学模式的,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将该模式引入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实现教学模式改革就成为高校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思路是采用相关方法将模块化教学模式迅速在校内推广、实行。
        (三)现实资源不充足
        “1+X证书”制度提出后很多高校都意识到了资源问题,即该制度下不同学生会提出不同的个人理想需求,意味着高校需要配备对应的师资团队与教学材料,而学生体基数庞大,即使部分学生的个人理想一致,整合后依旧会给高校带来较大的资源压力,这时绝大部分高校都遇到了现实资源不充足的难题,自身现有资源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受教育需求,难以支撑“1+X证书”制度完整落实。另外,现实资源不充足的问题还体现在高校获取资源渠道等方面,即不少高校在发现自身现有资源不充足时会想要通过相关资源渠道去获取更多资源,
但多数高校获取资源的渠道单一,且依赖现实物理空间,导致高校能够获取到的资源有限。因此,纵使高校能够获取对应资源,获取量对于“1+X证书”制度下的模块化教学工作而言也是杯水车薪,现实资源不充足问题依旧存在。
        (四)未明确教师定位
        在“1+X证书”制度中教师的职能定位应当转变,否则可能会对证书制度下的教学工作造成不利影响,甚至是误导学生做出选择,最终使模块化教学方向出现偏差,或者无法实现模块化教学,因此证书制度下教师的定位必须明确。但现实情况中,很多高校的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师定位并不明确,迫使教师依旧站在传统定位上予以学生指导、展开教学工作,而这样做就造成了不利影响,说明在“1+X证书”制度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实施中必须明确教师定位。
        二、房屋建筑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确认模块化课程依据
        模块化课程依据就是学生的个人理想,因此为了明确具体依据内容,建议高校针对入校新生进行引导,让新生在选择主要专业的同时树立个人理想,再经过短时间让新生选择符合
个人理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样就能够明确模块化教学方向,高校逐步实施教学工作即可。而针对老生(泛指大二、大三学生,大四学生因为临近毕业,没有充足时间学习新知识,所以只能深表遗憾)高校要设置开放性课程,让老生能够通过这些课程看到新的行业前景,重新规划个人理想,随即选择专门的课程学习,或者向教师申请参与对应课程的专门指导,这样能明确教学改革方向。例如某高校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师就在新生入校时向学生介绍了该课程的行业背景、现状、技术情况等,让学生了解到行业与现代先进技术的关系,随后有很多新生表示自身想要成为行业中的BIM技术人才,因此选择了BIM工程师职业资格证,结合这一点该校设立了BIM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讲授BIM建模技术、BIM模型对冲实验方法等理论,并建立了对应的实践训练项目,同时该校将这些课程都视作开放性课程,老生也能旁听,如果有兴趣可以报名参与,参与后老生的课程成绩等表现将列入学分,有利于老生获取毕业证书。
        (二)课程模块确认
        以房屋建筑学课程为例,其整体应当包括四个模块,依序为:(1)建筑构造,即建筑构造是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必须先掌握的知识,否则难以进行下一步骤的
教学;(2)建筑设计,即主要讲授不同建筑构造下的设计方法、要点等,便于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理论知识;(3)建筑工程,即主要让学生了解建筑结构、建筑机电等知识,这些知识也要形成模块,随后再构造工程案例模块,让学生进行学习;(4)BIM工坊,该模块主要是让学生进行BIM实操,在BIM软件上根据教师要求进行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机电等。
模块化教学        (三)构建资源共享中心
        现实资源的限制在现实时空条件下是无法破除的,因此要破除这一限制,就必须摆脱现实时空条件,而为了实现这一点高校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中应当活用网络,借助网络的开放性与宽阔的普及范围,与其他地区高校,或者相关机构组织建立资源共享中心,这样高校就能根据自身模块化教学需求通过共享中心获取对应教学资源,诸如教材、教学视频等资源都会变得更加丰富,为模块化教学提供良好支撑,有利于“1+X證书”制度作用发挥。而针对教师这一类难以脱离现实时空的资源,高校就要加强其根本,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双师”团队,即普通教师的能力特长一般是专业理论与教学能力,缺乏专业实践经验,难以满足房屋建筑学课程模块化教学需求,但“双师”就是兼具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教师,高校
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来构建这一团队。例如,某高校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就邀请了当地一家房建企业的资深人员来校内任职教书,此类人员本身就具备充足的理论,也具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于行业现状、工作实况都有充分的理解,因此是“双师”的不二人选,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企业还能作为模块化教学的实训平台,让“双师”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实践工作,同步进行指导,包揽整个人才培育过程。
        (四)建立配套考核体系
        在模块化课程依据清晰、模块划分科学、资源充沛的情况下,高校还要建立配套的考核体系,该体系具体内容不定,但至少要包含三个考核模块:(1)微考核,该考核模块主要是对学生对教学中的微视频、微文认知、理解进行考核,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各模块现阶段讲授的知识,便于教师进行及时指导;(2)考核,该模块主要是对学生整个模块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验,涉及模块中各微考核内容,同时考核模块的考核方式分为测验与实操;(3)阅读考核,该模块主要在“考核”之后展开,对学生拓展知识认知、理解进行考核,类似于BIM技术的信息应用难题等。另外,在三大考核模块的考核工作全部完成之后,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总评。
        三、结语
        综上所述,“1+X证书”制度的提出推动了高校房屋建筑学课程向模块化教学方向发展,需要开展模块化教学改革工作,本文研究成果可以给该项改革工作提供方向与理论支撑,促使改革工作顺利实施、改革目的完整达到。改革后的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能够全面与“1+X证书”制度对接,并充分发挥证书的制度作用,最终将学生培养成行业迫切需要的、学生自己想成为的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谢云飞,束必清,张伟平.高职土建类1+X证书与现代学徒制的融合研究[J].科技风,2019,400(32):202-203.
        [2]王艳,胡兴福.1+X证书制度下建设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研究[J].山西建筑,2020,46(22):185-187.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