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
工作。作为首批试点专业,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结合行业和就业形势进行模块化教学构建,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推进有着重要意义。1+X中“1”是基础,“X”是拓展延伸,两者相互贯通衔接,共同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物流行业指导委员会发布的《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包含了岗位相关技能要求。我们通过通用能力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的构建,明确各个岗位的能力素质要项,总结提炼各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岗位能力、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指标,最终确定1+X岗位能力模型(如下页图1所示)。校企合作实训课程根据1+X岗位能力模型解析,提炼和整合知识点、技能点,设计课程模块,动态地完善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目标,依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X考纲标准,将“教师”“教法”“教材”三者融为一体,形成基于任务驱动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学生在物流实训基地进行单项技能比拼,结合全国技能大赛
1+X证书制度下
模块化教学在校企合作课程中的应用*
——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赵熹微1徐璨2
【摘要】针对校企合作课程的特点,依托物流实训基地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依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X考纲标准,通过校企合作项目(青苗计划)的实践,采用教学做合一的“PTCA”教学策略对模块细分和具体任务设计进行整体统筹。校企合作编制物流专业学生技能实训指导手册,通过构建模块化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素养,实现教学与职业技能证书等级标准以及企业岗位需求的统一化架构。
【关键词】1+X证书制度;模块化教学;校企合作课程;仓储管理实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1-0047-04
【作者简介】1.赵熹微,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淮安,223005)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2.徐璨,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淮安,223005)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
*本文系淮安市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物流管理专业中的实践研究——以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为例”(Hazy18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评分标准进行物流综合实训,实训后进入企业顶岗,完成整个仓储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任务驱
动的渐进、阶段式学习过程,能培养出岗位胜任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并重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在1+X 证书制度的推行下,对模块化教学在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课程中实践的研究和分析,不仅发挥了理论的实践指导作用,而且可以为多个学科应用提供借鉴。
一、校企合作课程模块化教学
的体系构建
(一)基于1+X 要求设计课程模块
以校企合作课程“仓储管理实务”为例,“课程模块设计可以按照物流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由“入库管理—在库管理—出库管理—综合实训”四大模块串起八个项目。教学内容对接物流管理1+X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按照X 证书的培养要求以及标准内容,根据职业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划分知识与技能模块,重
构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以合作企业实际案例为基础,依据物流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流程,我们可以结合企业真实需求设计课程内容,构建“职业认知训练—单项模块训练—综合模拟训练”的递进式教学模块(如图2所示)。
(二)建设模块化教学的实训教学场地采用模块化教学应以工作岗位实践为参照
专家级初级
注册级高级中级X 职业技能
模块化管理
专业理论、政策法规语言表达、协作沟通
工匠精神
行动:匠术;思想:匠心;目标:匠德
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创新协作、创新服务
岗位能力入库、出库、盘点打包、堆码、装卸理论知识“1”学历教育
持续性岗位能力生成路径
图1“仓储管理实务”1+X 岗位能力模型
教学做合一课程模块
内容
仓储岗位实操(综合模块)
仓储管理实务
模块一:入库作业管理
模块二:在库作业管理
模块三:出库作业管理
模块四:仓储综合作业
入库作业认知(知识模块)入库作业实操(技能模块)在库作业认知(知识模块)
在库作业实操(技能模块)出库作业认知(知识模块)出库作业实操(技能模块)企业顶岗实践(综合模块)
综合模块
知识模块
技能模块
图2“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模块
组织教学,校企共同建设1+X 培训考核基地,共同参与实训环境规划和企业文化设计等环节,在现代物流实训基地中建成了3D 虚拟实训室和模拟互动职业体验馆,构造出良好的仿真教学环境,满足物流管理专业X 证书职业培训的需要,为开展高质量培训奠定基础。3D 虚拟实训室和配套资源使学生能够全方位获取多种表现形式的信息,并融入人机实时交互操作的过程,体现物流数字化体验式教学功能,达到科研成果展示、仿真教学、实验实训、考证培训的教学目的。
(三)推进1+X 任务驱动式教学
基于X 职业资格证书的核心能力培养,应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引入企业案例,选择典型的仓储作业环节设计教学内容,以校企实训基地作为教学环境,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虚实融合环境下,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目标,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对模块细分和具体任务设计进行整体统筹,知识点与技能点逐步推进,从而完成整体教学任务。
学生根据仓储作业流程参与岗前培训,分岗位(信息员、仓管员、理货员、叉车司机)合理应用3D 仓储配送系统进行“入库管理—在库管理—出库管理”三个模块的体验式操作,在校企实训基地进行单项技能比拼。最后学生结合全国物流技能大赛评分标准进行防疫物资的仓储综合实训,教师则基于学生入库、在库、出库三个技能模块的完成情况,依据技能大赛内容动态生成综合实训任务。学生按信息员、仓管员、理货员、叉车司机进行岗位分工,团队协作完成整个仓储作业,运用技能大赛竞赛系统进行技能比拼,以培养岗位综合能力。教师作为裁判员对学生的操作流程和规范分别进
行问题归纳和纠错演示,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最终,通过企业师傅考核的学生参与学徒制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从而进一步提升岗位核心能力。
(四)采用“PTCA ”教学策略
以X 证书仓储作业的工作过程为线索,我们可以选择典型的作业环节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教学做合一的“PTCA”教学策略(教师为经理、学生为员工),以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操水平。
1.Project (任务驱动):布置项目任务,教师简单介绍本次任务。
2.Training (岗前培训):课中指导,依据企业任务操作单据进行相关理论渗透。
3.Competition (技能比拼):项目任务完成,小组进行技能比拼,通过自评或互评进行综合评价。
4.Assignment (任务巩固):布置任务,巩固知识和拓展延伸。
应用“PTCA”教学策略实现了以“做”为中心,协同教学活动中各要素间的关系和功能,补充和优化教学资源,渗透学和教的目标,将外部企业、市场、学校对学生的能力需求合理、精准地分解到教学过程中。
任务驱动
任务巩固技能比拼
岗前培训
图3“PTCA”教学策略
(五)开展课证考核互通
采用教师评分、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系统评分、企业师傅评分六位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物流1+X证书标准进行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以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建立适合创新教育要求的实训实践教学模式和契合企业岗位需求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多元考核机制。KPI即关键绩效指标,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学生在理论学习后进入实训环节,最后进入企业顶岗,企业师傅的答疑和点评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训的知识点关联到企业的实际岗位中,在企业实践环节运用契合岗位的KPI考核指标、行业企业标准和职业岗位标准对学生进行评分,让多元教学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二、实施模块化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一)进一步推进课证融通
促进课证融通、构建“1”和“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深化“三教”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鼓励学生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本领;同时应做好线上线下X证书培训所需要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工作,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办学,实现校企资源优化互补、利益双赢的多元化办学。
(二)进一步开发活页式教材
开发活页式教材应该按照“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促进自主学习”的思路进行,将智慧物流知识分章节和知识点植入教材。教材编写参照物流行业新技术、新规范、新模式来进行,将最新信息手段运用到教材编写中,动态更新,持续构建,呈现“形式活、内容活、课堂活、学生活、教师活”的立体化活页式教材。开发活页式教材要弱化教学材料的特征,强化学习资料的功能,通过教材引领,构建深度学习管理体系;要将“以德树人、课程思政”有机融入教材,提供丰富、适用和具有引领创新作用的多种立体化、
信息化课程资源。
编后:
1+X证书制度对培养产业需要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推进职教特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意义。但是,落实1+X证书制度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因为存在专业课程体系与X证书的融通、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衔接、制度落地的条件支撑、教学体系的构建等问题,还需要我们继续对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思考。本期关于落实1+X证书制度的3篇稿件,通过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注重把好证书标准的质量
关、创新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建设实训教学场地等方式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回应,在一定程度上对推进1+X证书制度落地能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