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脂肪性状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我国猪脂肪性状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针对猪脂肪性状的遗传机制、分子机理及功能基因的研究,意义重大。研究发现,猪脂肪性状是由多个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其中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遗传效应可达60.0%~70.0%,这表明猪脂肪性状具有较好的可遗传性。
    研究发现,猪脂肪性状的遗传机制主要是由基因与基因、基因与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基因的作用较大,所以研究猪脂肪性状的功能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猪脂肪性状的功能基因的研究,多集中在四个方面1)襞型脂肪基因;2)脂质代谢相关基因;3)肥肉素相关基因;4)其它功能基因。
多态性的作用    首先,关于襞型脂肪基因,研究表明其与瘦肉质、脂肪柱型、背膘厚度、背膘量等性状有关联性,如:PGF2α基因、TNFα、TNFRSF1A、LRP3、IL18等。其中,PGF2α基因的多态性可以影响猪的肥腻程度;TNFα基因的多态性可以影响猪的瘦肉量;TNFRSF1A基因的多态性可以影响猪脂肪分布;IL18基因的多态性可以影响猪的肥腻程度。
    其次,研究还发现,脂质代谢相关基因也与猪脂肪性状有关,如:SCD基因、FABP3基因、ACADM基因等,SCD基因在总脂肪、腹脂含量及比率方面有显著影响;FABP3基因可影响瘦肉质量;ACADM基因可影响猪子宫内脂肪含量和比例等。
    第三,猪肥肉素相关基因也与猪肥肉质、素有关,主要包括但不限于:LYZ基因、TYRP1基因、DCT基因、TYR基因、DOPAchrome基因等,LYZ基因可影响猪肉质的白度;TYRP1基因可影响肉质的深浅度;DCT基因可影响肉的深浅度,等等。
    最后,除了上述这些研究,也有研究报道其它功能基因,如:猪肌肉组织发育相关基因、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糖类转运蛋白基因、细胞膜蛋白基因等,这些基因的多态性可影响猪肥腻度、肉质、肉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等猪脂肪性状。
    总之,猪脂肪性状的遗传机制主要是基因的多态性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研究发现的功能基因包括襞型脂肪基因、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肥肉素相关基因以及其它功能基因,这些基因的多态性可以影响猪肥腻度、肉质、肉等猪脂肪性状。未来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挖掘猪脂肪性状相关功能基因,为了改善猪肥腻性状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