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品种鉴定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中药是中医防治疾病的物质,药材的质量将会关系到人民众的生命安危,以及身体健康,由于中药的品种比较多,临床上通常会出现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鉴别方法,来对中药的品种进行鉴定。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分离和测定,建立中药的质量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药品种;鉴定方法;中药质量控制
中药的质量控制所包含的内容有:中药的种植、品种、炮制、采收加工、有效成分含量、安全性、评价、临床验证、制剂等[1]。中药品种鉴定在中药质量控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地位,然而人们却没有真正的认识到这一问题。对这一情况,本文主要阐述中药品种鉴定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并重点分析了中药品种分类鉴定的依据。
一、中药品种鉴定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
中药质量控制所涉及到中药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然而中药鉴定是指对中药的质量以及品种进行检验。有学者曾指出,“品种一错,全盘皆否”[2],从中可看出应确定中药的品种,这样子才能使
多态性的作用后续的工作顺利、高效的开展。以往有研究表明,经过鉴定确认正品的中药是中药作用物质基础研究的保证,是中成药质量的保证。所以说中药的品种鉴定是一项漫长的工作,中药品种的正确使用能够显著提高中药质量。
1.
中药品种分类鉴定的依据
全世界200万种生物都已经有了命名,以往的中药品种分类鉴定主要采取形态分类学,只是根据中药的形状,这种分类方法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存在一些争议,这种鉴定方法一直延续到至今。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分类学家也开始引入新的方法、技术,来探讨分类鉴定的新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分子生物学作为分类鉴定的新依据
分子生物技术是动物学与植物学研究的相结合,以广泛的应用于中药品种鉴定之中,分子生物
技术不仅具有传统的分子标记技术,比如:蛋白质谱,血清学特征等,从90年代DNA分子标记技术是最早发展起来的,至今仍然被广泛的应用
不含矿物的中成药所依赖的生物资源—“物种”的多样性是基于其基因的多态性结果,然而基因的多态性可通过分子水平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法不受样品形态、环境因素等影响,比传统的检测方法更能够表明其变异类型的遗传标志[3]。所以说DNA分子标记具有灵敏度高、快捷、简便等优势,能够为鉴定中药品种提供最有力的科学依据。现如今最常使用的技术有三种,第1种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第2种是随机扩增的多态性,第3种是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这三种技术在带鉴定中药品种、系统分类、中药亲缘关系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
1.
微形态学以及超微结构依据
在1932年提出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因此逐渐发展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即微形态学,生药学有了迅速的发展,最开始是靠肉眼观察的形状描绘阶段,之后可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阶段,随着
不断的发展,目前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微观形态。有大量实验表明,植物的一些微细形态结构有着较高的遗传性与专属性,可为鉴定植物药的分类提供科学的依据。扫描电子显微镜最大的优点就是图像立体感强、放大倍数大、分辨率极高等,已广泛的应用于植物药的花粉、叶子、种子等,尤其是对于干燥的中药材具有很好的检验效果。
1.
光谱学法
在进行中药品种鉴定的研究中,光谱法中的核磁共振(NMR),物质粒子的质量谱-质谱(MS),振动光谱-红外/拉曼(IR),电子跃迁-紫外(UV)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以往人们在进行鉴定药材的时候只采取IR以及UV,有些研究者利用导数光谱法来提高分辨率。有学者指出,在鉴别中药植物时可采用NMR,经过结果表明,品种相同,产地不同中药的HNMR指纹图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各种中药的HNMR指纹图均有高度的重现性与特征性[4]。天麻、人参、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等中药的特征总提取物和特征单体成分的HNMR指纹图谱表明,其活性成分的特征共振峰;当然通过大黄属植物与蓼属的HNMR指纹图中发现,两者之间不仅具有相同的部分,本质上又存在差别。由此可看出,核磁共振氢谱能够为鉴别中药种
间提供参考依据。
1.
X射线衍射法
由于粉末衍射图谱与晶体具有相对应的专属性,相对于中药材来讲,它的粉末衍射图谱刚好重叠于样品内各组分粉末衍射图,由此可说明,X射线衍射法可对中药分析进行鉴定。X射线衍射法具有简单、指纹性强、稳定可靠、图谱信息量大等特点,通过X射线衍射法可对中药材进行表征与真伪鉴别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1.
差热分析技术
在中药材中采用差热分析技术进行热谱扫描,鉴别指标可参考热焓值的大小,以往有研究表明,采用差热分析技术对于松香、琥珀具有显著的鉴别效果,差热分析技术具有精密度高、准确度高的特点。
1.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中药品种鉴定采取分子生物学、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光谱学法、X射线衍射法、差热分析技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来应用的领域可能还会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
邓绍勇,朱培林,温强,等.基于EST-SSR分子标记的栀子野生体遗传多样性研究[J].中草药,2018,49(2):431-438.
2.
沈奇,张栋,孙伟,等.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Ⅱ)丰产紫苏新品种SNP辅助鉴定及育种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9):1668-1672.
3.
黄际堂.中药材鉴定中传统经验鉴定法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2):90.
4.
张平.探讨热分析技术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9):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