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多态性【摘要】    目的 :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3例再障患者,其中重型再障2例,再障-PNH综合征1例,均为HLA全相合亲缘供者。预处理方案:重型再障患者为CTX+ATG方案,再障-PNH综合征患者加用白消安、氟达拉宾,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预防方案为环孢菌素A(CsA)加氨甲喋呤(MTX)联合方案,以前列素E1预防肝静脉闭塞病(VOD),以巨细胞病毒(CMV)抗原血症监测和更昔洛韦预防CMV病。结果:3例患者经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证明为供髓植入,中性粒细胞大于0.5×109/L的平均天数为16 d(12~20 d),血小板大于20×109/L的平均天数为20 d(15~23 d)。发生Ⅱ度aGVHD 1例,未发生cGVHD,未发生移植排斥。中位随访时间248 d(138~465 d),全部患者均无病生存。结论:allo-HSCT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排斥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血液病,尤其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发病急,病情重,以往病死率极高(>90%)。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SAA的有效手段,其治愈率可达75%~80%[1-2]。由于SAA病情进展极快,HLA相合供者来源缺乏,
在我国,已开展allo-HSCTSAA的单位不多,我们应用allo-HSCT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在2007年11月-2008年11月,共开展allo-HSCT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其中SAA 2例,再障-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AA-PNH)综合征1例,均为HLA全相合亲缘供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供、受者之间的关系见表1。
  1.2  方法
  1.2.1  供者造血干细胞采集:病例1体重达150 kg,供者为其胞妹,体重为45 kg。为采集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采用外周血+骨髓联合移植,采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5μg·kg-1·d-1动员。于动员的第4天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采集骨髓,采集到单个核细胞(MNC)1.21×108/kg,CD34+细胞0.35×106/kg;分别于动员的第5天、第7天用CS3000 血细胞分离机(Baxter公司)采集外周血MNC,采集到MNC 1.68×108/kg,CD34+细胞0.62×1
06/kg,共输入MNC 2.89×108/kg,CD34+细胞0.97×106/kg。病例2、病例3均只采用rhG-CSF动员,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方法同上,见表2)。
  1.2.2  预处理方案:病例1、病例2采用环磷酰胺(CTX)+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兔抗)方案,CTX 60 mg·kg-1·d-1,-5至-2 d;ATG 5 mg·kg-1·d-1; -5至-2 d。病例3预处理方案为白消安200 mg,-8至-6 d;CTX 3.0,-5至-4 d;氟达拉宾50 mg, -5至-3 d;ATG 100 mg,-5至-1 d,输液量>4 500 mL/d,碱化尿液及美司钠(总量为CTX剂量的150%)预防出血性膀胱炎。
  1.2.3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预防方案:采用环孢素A(CsA)联合短疗程甲氨蝶呤(MTX)的经典方案。CsA从-1 d开始2.5 mg·kg-1·d-1,微泵持续静脉滴注,胃肠道症状改善后,改为5 mg·kg-1·d-1口服,每周监测1次全血CsA浓度,维持在200~300 ng/mL。MTX用法:+1 d为15 mg/m2,+3、+6、+11 d为10 mg/m2,静脉给药。
  1.2.4  其他并发症预防:患者从移植前9 d开始口服复方新诺明、氟康唑、黄连素进行肠道除菌。采用前列腺素E1(PGE1)预防肝静脉闭塞病(VOD), PGE1 40μg/d,从移植后0 d到45 d静脉滴注。预防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方案:更昔洛韦0.25~0.5 g/d,-8至-1 d,
从0 d开始改用阿昔洛韦0.5 g/d,0至+30 d,每周检测CMV抗原血症,CMV-pp65抗原阳性,对阳性患者以更昔洛韦0.5 g/d预防性,直至CMV抗原血症转阴2周停药。例1用羟乙基淀粉去除供者骨髓红细胞。
  1.2.5  支持:全部患者均住空气层流无菌病房。移植后第6天开始皮下注射rhG-CSF 5μg·kg-1·d-1,至中性粒细胞≥2.0×109/L停用。移植后10 d开始予高糖、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等支持,至患者基本能正常饮食后停用。当患者血小板低于20×109/L时输注单采血小板,血红蛋白低于80 g/L时输注洗涤红细胞,所有血制品输注前均行照光或用过滤器去除白细胞。
  1.2.6  植入证据检测:移植后连续3 d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大于0.5×109/L为植入成功。使用短串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STR-PCR) 行移植后植入鉴定。移植后1、2和3个月行骨髓细胞学、染体及血型检查,以后每3个月行骨髓细胞学检查。
  2  结果
  2.1  造血重建
  移植物有核细胞平均数为3.11(2.10~4.35)×108/kg,CD34+细胞平均数为2.79(0.97~5.60)×106/kg。移植后患者中性粒细胞大于0.5×109/L的平均天数为16 d(12~20 d),血小板大于20×109/L的平均天数为20 d(15~23 d)(见表2)。
  2.2  供髓植入证据
  3例移植患者经DNA短串联重复序列以及染体检测、ABO血型检测均为供髓完全植入。
  2.3  并发症
  病例1移植过程中发生出血性膀胱炎,积极对症后好转。移植后+89 d发生皮肤型II度aGVHD,使用甲基泼尼龙80 mg/d,+96 d好转,未发生慢性GVHD(cGVHD)。移植后+92 d患者出现皮肤疱疹病毒感染,经抗病毒后治愈。移植后半年,患者出现反复副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经抗感染后好转。病例2移植后+2 d出现发热、腹痛,以下腹部为主,考虑为急性胃肠炎,予抗感染、对症支持后好转,+7 d出现发热、咽痛,考虑上呼吸道感染,予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针抗炎后好转。例3移植后+4 d出现中上腹疼痛,考虑为急性胃黏膜损伤,予对症后好转,+11 d出现发热、咳嗽,考虑为上呼吸道感染,予美
洛培南和万古霉素针抗炎后好转。+30 d患者出现低热,偶有咳嗽、无咳痰,胸部CT检查提示:肺部真菌感染,予伏立康唑针200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35 d体温恢复正常,2周后改予伏立康唑片200 mg口服,每日2次,共4周,+55 d复查胸部CT正常。+33 d患者出现腹泻,大便涂片检查可见白细胞,革兰氏染以阳性杆菌为主,考虑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性肠炎可能,口服去甲万古霉素,0.2 g,每日4次,+35 d腹泻好转。3例患者均未发生VOD和间质性肺炎。
  2.4  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248 d(138~465 d),全部患者均无病生存。最长患者已无病生存465 d。
  3  讨论
  Allo-HSCT是SAA的有效方法。移植排斥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早期移植排斥的发生率高达30%~60%,预处理方案加入ATG和CTX后,移植排斥的发生率降至5%左右[3]。国内翟卫华等[4]报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4例(占87.5%)获得造血重建,移植排斥2例(占12.5%)。本组3例患者均采用CTX+ATG为预处理方案,
其中1例再障-PNH综合征患者加用白消安、氟达拉宾,3例患者均获得完全植入,未发生移植排斥。移植排斥的发生还与移植物造血干细胞数量有关[5]。一般移植中心要求移植物MNC达到(2~3)×108/kg,本组3例患者均达到该标准,病例1体重达150 kg,而供者体重仅45 kg,相差3倍以上,我们采用外周血+骨髓联合移植的方法,采集到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保证移植物成功植入。此外,移植排斥的发生还与移植前多次输血、机体处于致敏状态有关。SAA患者病情重,进展迅速,需大量成分输血支持,本组病例1、病例2移植前曾多次输单采血小板、浓缩红细胞,所有血制品均采用照光或过滤的方法去除白细胞,有效减少了机体致敏状态的发生。
aGVHD是Allo-HSCTSAA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在30%~40%,不仅影响生存率,也严重影响患者移植后的生活质量[1]。随机研究表明,联合应用MTX+CSA方案优于单用MTX方案,目前为止,MTX+CSA仍然是AA患者预防GVHD最常用的方案[6]。本组患者均采用MTX+CSA预防GVHD,仅1例患者发生II度aGVHD,经常规剂量激素后好转,未发生cGVHD。另2例患者因随访时间尚短,cGVHD尚有待观察。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PNH(包括AA-PNH综合征)患者唯一治愈方法[7]。年龄较轻、
严重血细胞减少或反复发生血栓的患者是移植最合适人选。清除PNH克隆可采用清髓或非清髓预处理方案。本组病例3为AA-PNH综合征,病史长达16年,以接触苯后出现视物不清、乏力起病,血常规及骨髓常规检查提示AA,予CSA为主免疫抑制后好转;10年前出现血尿,外周血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查CD55、CD59缺失,诊断为AA-PNH综合征,移植前2个月,出现腹泻,粒缺,经CSA、G-CSF及抗感染,感染控制,但仍为粒缺,达SAA标准,具有移植指征。为清除PNH克隆,我们在ATG+CTX预处理方案基础上加用白消安、氟达拉宾,患者成功获得供髓植入,外周血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查未检测到CD55、CD59缺失克隆。
参考文献:
1 金倩;氯地酊联合激光痤疮158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1997年10期
2 董新亭,李卫莉,张随学;自拟粉刺消痤疮12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年06期
3 查旭山,陈修飏;寻常痤疮体会[J];江西中医药;www.yixue68/xyfm/class/.2002年05期
4 张随学 ,谭正辉 ,孙叶梅 ,李梅 ,俞玉芳 ,韩峰;3003例痤疮患者特征分析与控制对策[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www.yixue58/xyfm/class/.2002年06期
5 刘勇,王冬梅;痤疮的药物[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3年09期
6 高宜云;痤疮从肝论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3期
7 欧其平,林维山;中西医结合痤疮[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09期
8 陈五一;;痤疮辨治体会[J];世界中医药;d-gmw/yisheng/main/index.php.2007年03期
9 雷放;中药热敷痤疮有效[J];新中医;lw/book/main/index.php.1992年09期
10 李东华;异维生素A酸痤疮[J];新医学www.baokan8/;1993年10期
11 黄灿奇;针刺联合中药内服外敷青少年痤疮临床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12 陈志彬;中医综合疗法对女性痤疮患者皮肤生理指标影响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3 陈传伟;针刺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及作用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4 Hamid Abdi;针刺对伊朗肥胖者的体重及抗热休克蛋白27、60、65、70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www.jiaoyu68/book/main/index.php.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