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职业培训典型项目建设方案《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主要针对工业机器人现场应用编程和相关工作站设备维护技术员所从事的工业机器人手动操纵、机器人轨迹编程、机器人程序设计、工作站程序设计、机器人程序调试等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其所需求的工业机器人操纵、编程、调试、运维等水平要求而设置的课程。
课程有助于培养具有较高素养的工业机器人现场操纵编程技术员,让他们熟知常见工业机器人品牌的手动操纵,能熟练使用工业机器人示教器实行机器人轨迹、逻辑程序设计,能熟练对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工作站系统程序调试与维护,能熟练使用气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实行机器人工作站系统编程与调试。并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安全、环保、成本、产品质量、团队合作等意识。
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工业机器人系统的编程与设计、系统开发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成为自动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训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悉工业机器人的操作安全知识;
(2)熟悉工业机器人的种类和功能;
(3)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系统构成;
(4)掌握工业机器人示教器的使用;
(5)掌握工业机器人的I/O控制和通信方法;
(6)掌握工业机器人坐标系设置与创建相关知识;
(7)掌握工业机器人运动指令的编程;
(8)掌握工业机器人功能指令相关知识;
(9)掌握工业机器人逻辑程序设计及调试方法;
(10)熟悉工业机器人外围设备相关知识;
(11)熟悉工业机器人系统备份的相关知识。
(12)熟悉工业机器人常用系统参数的设置;
2.水平目标
(1)能安全规范的操作工业机器人;
(2)能看懂工业机器人技术手册;
(3)能根据具体应用选择相对应的机器人坐标系;
(4)能对工业机器人系统程序实行备份恢复;
(5)能熟练手动操作工业机器人;
(6)能熟练对工业机器人运动轨迹实行编程设计;
(7)能熟练使用工业机器人中断指令设计程序;
(8)能通过示教器对工业机器人实行编程控制;
(9)能通过示教器实现对I/O端口实行控制和调试;
(10)能熟练对工业机器人的系统常用参数实行配置;
(11)能熟练对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程序实行调试与维护。
3.素质目标
(1)具有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诚信做人、踏实做事;机器人编程培训心得体会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
(3)具有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
(4)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
(5)知识面宽,学习水平强;
(6)能用得体的语言、文字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具有社交水平和礼仪知识;
(7)拥有健康体魄,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能适合专业岗位对体质的要求;
(8)具有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敬业乐业、严谨务实工作作风;具有安全意、责任意识;
(9)具有文明、友善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施方案
1.根据内容特点选择多种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学员为主体,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2.任务驱动,让学员主动获取知识,掌握自学的方法与技能。
3.小组合作实行训练,培养学员的团队合作精神。
4.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引入,知识讲解,解决问题。
5.要注重师生互动、学员互动等交往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员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让他们在实质性的工作和讨论中真正地交流想法,丰富见解。
三、培训内容
根据职业岗位工业机器人电气集成工程师、工业机器人编程与维护技术员的要求,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为8个教学单元。
表1课程项目结构与学时分配表
四、培训教材
1.教材选择的原则
结合各院校教学设计及实训条件,设计个性化校本教材、实训教材,以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或终端应用企业的真实案例,实行重新设计,转化为教学资源,配套建设相对应
教材;
2.推荐教材
(1)吴海波、刘海龙.《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2)叶晖、管小清.《工业机器人实操与应用技巧》,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
五、培训师资要求
(1)具有上位机软件技术及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位;
(2)至少掌握1种上位机软件开发经历;
(3)具有丰富的上位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经验;
(4)建议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等相关企业顶岗锻炼3个月以上;
(5)具有完成以上安排所有计划课时的水平。
六、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1)多媒体教室、实训教室、白板、黑板、相关工具、相关量具等辅助教学设备;
(2)工业机器人实训台8套,3-5人/组;
(3)FANUC、KUKA、埃夫特工业机器人工作站4套,3-5人/组。
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授课计划、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库等教学文件,及多媒体教学课件、习题、案例库、试题库、网络方案、布线标准、工具软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资源。
八、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
表2考核方式
表3考核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