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高负荷优化分析指导书
2017-2-11
一、背景
随着LTE网络的发展和4G用户的快速逐渐增长,热点区域小区负荷也逐渐升高,用户的不均匀分布导致部分小区出现高负荷情况,热点区域小区均匀覆盖和单载波已经不能保障用户的需求,小区间覆盖伸缩和双载波部署越来越重要。急需通过覆盖调整、参数优化、负荷均衡、资源扩容等方式需要在热点区域展开,以提升网络容量。
二、高负荷小区定义
2015年12月移动集团发布《中国移动4G无线网扩容标准(修订版)-高负荷待扩容集团标准()》,该文档中对高负荷小区进行了明确的定义:按照大、中、小包的小区分类确定标准,当小区7天自忙时平均达到门限时为LTE高负荷小区。
小区分类标准及门限如下:
扩容门限
小区分类标准
(小区自忙时平均E-RAB流量,KB)
有数据传输的RRC数
利用率
上/下行流量
(GB)负载均衡应用场景
上行利用率
PUSCH
下行利用率
PDSCH/PDCCH
大包小区
≥1000
10
50%
70%/50%
5
中包小区
<1000
≥300
20
50%
50%/50%
小包小区
<300
50
50%
40%/50%
                          表1:LTE高负荷小区定义门限
高负荷小区核定逻辑为:[“有效RRC用户数达到门限”且“上行利用率达到门限”且“上行流量达到门限”]或[“有效RRC用户数达到门限”且“下行利用率达到门限(PDSCH或PDCCH)”且“下行流量达到门限”]。
备注:小区自忙时为24小时中上下行流量最大的一个小时
三、指标提取
四川省移动网络优化中心按照《中国移动4G无线网扩容标准(修订版)-高负荷待扩容集团标准()》对全省LTE小区进行计算,并集成到无线性能分析平台->LTE高负荷模块。通过该模块可快速提取全省LTE高负荷指标情况、LTE各小区负荷情况以及LTE高负荷小区清单。
                      图1 LTE高负荷指标、详单查询与导出
四、总体应对策略
图2  LTE高负荷优化总体应对策略
针对4G业务增长较快,总体扩容思路为:
1)加大业务下沉。加强室分系统对4G业务的吸收,以分流宏站增长过快的负荷压力;
2)负荷均衡优化。加强上层宏站或下层室分的层内小区间负荷均衡;
3)部署双载波快速应对。对短期内无法完成的建设或整改方案,先行部署D频段或E频段双载波,并开启负荷均衡算法;
4)引入新频段。对于双载波仍不能解决高负荷的D频段或E频段站点,引入F频段共址覆盖分担。但因异厂家负荷均衡功能不支持,需尽量避免异厂家;
5)低能力设备更换。对设备板卡负荷能力受限的站点,更换为高性能设备板卡;
五、高负荷小区分析处理流程
                        图3  LTE高负荷小区分析优化处理思路
六、优化调整原则
、覆盖优化调整
(1)参考信号功率调整。通过调整功率扩大和收缩小区覆盖范围。
应用场景:良好覆盖热点区域;数据量或用户数相差达到50%的主邻小区间。以3dB的幅度进行调整。
(2)天线覆盖范围调整。通过调整天线方位角或下倾角控制小区覆盖范围。
应用场景:高站过覆盖小区或需要收缩覆盖的小区。下倾角以3度的幅度调整,方位角以10度的幅度调整。
、参数优化调整
(1)小区重选优先级调整。降低高负荷小区的频内小区重选优先级,降低低负荷邻区的频间小区重选优先级,让用户重选驻留到低负荷的异频小区。可将重选优先级有7调整为6或5。
应用场景:F+D共站址小区间; F+D共覆盖热点区域。
(2)切换偏执调整、切换迟滞、偏移、时延调整。调整高负荷小区到切换最多的前3个邻区的切换难易度,改变切换带让用户提前切换到低负荷小区。以最小单位量调整。
应用场景:热点覆盖区域小区;非ATU测试小区;异频或室内与室外小区间。
(3)切换策略A1/A2,A3/A4门限调整。对于室内与室外小区间,加快室外向室内驻留或室内向室外驻留。以最小单位量调整。
应用场景:热点覆盖区域小区;异频或室内与室外小区间。
(4)小区重选迟滞。适用于同频小区间,降低高负荷小区的重选迟滞,升高低负荷小区重选迟滞,以加快用户向低负荷小区重选。以最小单位量调整。
应用场景:热点区域的同频小区间
(5)频间频率偏移。适用于异频小区间,降低高负荷小区频间频率偏移加快向异频小区重选。以最小单位量调整。
应用场景:热点区域的异频小区间
涉及参数对应表:
、负载均衡算法调整
应用场景:F+D共站址小区间;F+D共覆盖热点区域;开启X2切换非共址小区;
负荷均衡是用来平衡小区间、频率间和无线接入技术之间的负荷,可以平衡整个系统的性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功能是根据服务小区和其邻区负荷状态或者用户数情况合理部署小区运行流量,有效地使用系统资源,以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