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影视动画专业
《动画概论》课程标准
本课程需要在完成《素描》《彩》等影视动画专业基础课程的上开课,其主要后续课程是《动画剧本》《动画分镜头》《动画设定》《动画原理》。
一、  概述
(一)课程性质
动画概论作为动画专业的基础理论教程,目的是提供动画学习的完备理论知识和必备的艺术修养,本门课程是介绍动画的本质与特征,从动画的发展历程开始,到介绍各国动画片的概述,动画片的生产工艺流程,直至动画片的创作原理和剧本写作,理论基础扎实,是理论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对今后动画专业学科有很强实用性和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教学观念方面
从双能人才培养模式出发,全面对接文化产业,着眼于创新、创意、创造的“三创”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通过学习前面素描彩的课程,掌握了绘画的基础和绘画技巧,通过对动画概论的知识面了解,从而并把前面内容在本阶段融会贯通。在教学内容上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抓学生动画创作技能的训练,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强调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于一体,为后期的动画实习做好充分准备。 
(2)课程体系改革方面
课程中采用小组长负责的小组形式进行教学,动画艺术是一个集体合作的工作,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小组合作的模式,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使学生之间有阶段性的分工,以任务为引领,将相关理论(知识点)穿插在每一个模块中讲解。对学生专业水平进行课前分析,针对不同专业水准的学生进行多样性的教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提高每位学生的专业技能。挑选优秀小组推荐参赛,让学生体验成功,为其他组别学生树立学习榜样。
(3)教学方法方面
多用讨论法、启发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重点采用讨论法,激活学生发散思
维,将演示、练习相互渗透。教师先操作演示,展示实例效果,再安排学生进行创作,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检验专业学习成果,巩固学习成果,促进学习。注重实际设计的应用,改革强化实训教学:具体操作流程是首先在课堂上精讲课程的基本概念、操作方法,然后通过欣赏动画片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成自己的剧本创作。这样,在老师精心为教学设计的任务的驱动下,学生通过任务驱动方式下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讨论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来完成任务,在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和与人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导航者。
二、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介绍动画经典影片的制作过程,重点讲解传统与现代动画片在各个创作,制作环节上的
变化、发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为动画学生提供一个标杆。学生可以从艺术理念、创作方法、新技术的运用,直至动画片的具体制作与完成,从而掌握动画专业学科必须的基础知识。
(二)具体目标
思考动画本质
了解当今动画艺术的发展情况
掌握传统动画与计算机动画生产流程和无纸化动画
分析材料动画的试验性和可操作性
掌握商业动画和实验动画创作原理
分析欣赏研究动画的特性与功能
创作动画剧本
(三) 内容标准
本课程教学总课时建议为48学时
章节
内容
课时
理论教学
课内实训
第一章
动画概述
6
4
2
第二章
动画片的分类
8
6
2
第三章
各国动画片的特征
8
6
2
第四章
动画片生产流程
4
4
第五章
材料动画综述
4
3
1
第六章
动画片创作原理
6
6
第七章
动画片的欣赏
4
4
第八章
创作动画剧本
8
8
第一章 动画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动画的本质 2.掌握动画的特征 3.领会动画的功能
教学内容: 1.动画艺术的本质 2.动画艺术的特征 3.动画艺术的功能
重点:动画艺术的本质、特征
难点:动画艺术的主导功能
实训内容:按照魔术画片小鸟进笼,完成魔术幻镜制作。
第二章  动画分类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动画分类方法2. 了解动画种类
教学内容: 1.动画艺术的分类标准和方法 2.传统动画、数字动画个包括的类型及特征
重点:动画艺术的分类标准和方法
难点:传统动画、数字动画包括的类型及特征
实训内容:根据课程内容查资料,分析当今动画发展趋势,小组讨论,完成报告。
第三章 各国动画的特征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各国动画历史
教学内容: 1.萌芽期-动画意识的觉醒 2.探索期-动画技术和工具的革新 3.完善期-实验性动画短片的探索 4.成熟期-传统意识动画的繁荣 5.分化期-动画形态的分化 6.深入期-数字时代的动画
重点:各国动画艺术的演绎进程
难点:各国动画的差异性,如何促使动画艺术的进步
实训内容: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国家动画片进行人物角和场景的分析,并说明原因。
第四章 动画片生产流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掌握三种动画制作的流程
教学内容: 1. 传统动画制作流程 2. 三维动画制作流程 3. 偶动画制作流程
重点:了解三维动画和传统动画制作流程
难点:了解传统动画在计算机上制作流程
第五章 材料动画综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材料动画的种类和形态特征,创作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材料动画的实验性与可操作性
重点:材料动画的创作方法
难点:发掘多种材料创作动画的可能
实训内容:每人查一部材料动画,并分析该动画的特点。
第六章 动画片创作原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分析动画制作原理
教学内容: 1. 压缩与伸展 2. 预备动作 3. 夸张 4. 重点动作和连续动作 5. 跟随与重叠 6. 慢进与慢出 7. 第二动作8. 圆弧动作 9. 时间控制与量感 10. 演出 11. 立体造型 12. 吸引力
重点:了解动画制作原理
难点:探究传统动画制作原理在三维动画中的运用
第七章 动画片的欣赏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动画特有语言和表现方式
教学内容: 1. 运动与表演 2. 时间与速度 3. 镜头与叙事
重点: 研究动画的镜头语言
难点:分析把握动画中的时间、速度、节奏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本课程的主要实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项目化教学:对于基础课程和部分学科性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
2、模块化教学模式:项目课程模块之间以并列式和过程式逻辑关系构建为主,并将项目课程各模块的教学实施与实验实训室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体现课程实施的真实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给以指导,最终完成动画剧本制作。
(二)考核评价建议
(1)对学生的评价
考核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和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本课程的考核着重检查学生在专业作业中的认识能力和动手能力。
根据各个学生在短片制作中各环节的能力和态度,参与度与贡献给予合理评价。包括每个学生在各项目开展中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以及工作态度等,同时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的评价;考核评价内容包括能力形成过程和实践操作客观结果两个方面,即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
(2)对教师的评价
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关注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反馈。请校外专家进行考评,针对专家考评信息调整教学思路,做好教师教学质量监控。
(3)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采取两种形式: 理论考试与剧本写作。
形成性考核: 包括平时练习、各项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情况。 (占60 %) 
期末安排课程终结考试:考试形式为最终作业成绩。(占40%)
(4)考核评价标准
模块化设计的目的
考核项目
考核标准
考核比例
动画概述
理论知识了解,关心动画行业发展,见解独到。
40%
剧本创作
掌握剧本特性、格式等基本方法,能够创作出符合动画特性的剧本
60%
(三)教材选用建议
本课程是一门知识型与实践型相结合的课程,侧重知识点,教材应体现本课程的特点。 
教材:《动画概论》 隋津云 上海交通大学术出版社 (2008-12出版)
(四)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教学过程在多媒体教室和拷贝室进行。配备拷贝台、投影仪、电脑,方便进行案例分析。
(五)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充分利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教学施舍,尽可能拓展学生知识广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优秀教学资料及时填充课程资源。辅助性教材、参考书目、习题等资料,帮助学生巩固专业基础知识。
(六)其它
本课程标准所列总学时和分学时为建议学时,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