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编程认识APP Inventor
一、学习目标
1.学习App Inventor程序的启动, 认识APP Inventor认识项目、设计和逻辑编程界面构成及部分组件使用方法。
2.掌握新建项目、导出项目、通过布局组件添加和删除组件、根据需要添加删除组件,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3.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学会合作, 通过与同伴分享心得方法和思路,提升对信息敏感度和价值的认知,体验成功的快乐,分享成功的经验。
4.利用按钮组件和音频播放器组件,设计“你好小猫”项目,增强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新建与导出项目以及对组件使用,并能够合理布局。
教学难点:逻辑编程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促进法。
教学过程采用项目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选取项目来创设情景,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完成“项目”实现课程内容的“知识构建”,达成学习目标。采用该教学法的意义如下:
(1)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2)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非常适合在计算机专业领域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中实施。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学情分析:
目前智能手机基本普及,中小学生也都可以熟练使用。在此基础上使用App Inventor制作课堂需要的应用程序,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来体验这一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将非常显著。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展示项目抛砖引玉一、生活情境,激发创作兴趣
“完美钢琴”APP调动学生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如今手机作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变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用来和朋友保持联络。相信同学们对手机并不陌生,那么在使用手机的过程当中你们除了打电话之外还使用过哪些功能呢?(ppt3)
请学生来回答……
前段时间老师的一个朋友自己制作了一款手机软件,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好不好?
二、寻问题,确定项目任务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这款手机软件都有哪些功能呢?它的界面都有哪些部分组成呢?(请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1.学生讨论(小组讨论____分钟)
(1)本款手机APP的主界面都有哪些部分组成?
(2)这款手机APP具备哪些功能?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认真观察和讨论我们知道了这款软件的功能和界面组成部分,请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大家要不要自己亲手制作一款手机软件呢?要还是一定要?
2.生成问题
如果让我们大家来制作这款“你好小猫”的手机软件,你想怎样设计?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分享。
可以从这些角度去讨论:
1:我们要制作一款怎样的软件?取一个什么名字?
(操作界面的风格、需要实现的功能、界面组成部分的布局等)
2:用什么软件可以编写手机APP?
3:编写APP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实施项目需要的时间、素材、小组成员分工等)
4:你能想到的其他问题。
三、根据任务,制定项目计划
相信大家经过一番细致认真的讨论之后已经确定了属于你们小组专属的个性化项目实施方案。下面我们有请各小组来分享交流一下!
1.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自己小组思考讨论的结果。
(项目任务、小组成员分工等)
2.为了项目的顺利进行我们一起来明确项目实施过程的流程。
3.
同学们刚才已经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并明确了我们的项目实施流程。请同学们根据项目实施流程进行第二项:熟悉软件的启动与登录方法
第二环节分工合作实施计划活动一、分工合作,熟悉软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更好更快的实施我们的项目,请各小组成员快速认真阅读课本P68·P69页并回答下列问题。
手机登陆界面设计小组任务一:
一、探究启动与登录APP inventor
☆如何启动并登录APP inventor?
☆离线版的登录方式一共有几种?
☆APP inventor一共有几种版本?它们分别有哪些特点?
相信同学们经过刚才的认真阅读已经到了问题的答案,下面我们一位小组同学代表小组来回答问题:(提醒规范讲解)
问题一:如何启动并登录APP inventor?(边回答边操作演示)
步骤1:双击桌面图标,或者单击“开始”—“所有程序”中的,启动后台服务程序。不要关闭这两个窗口,将它们最小化即可。
步骤2:启动Google浏览器并在地址栏中输入:“localhost:8888”,敲回车键进入登录页面。点击“Log In”使用默认用户进入“项目管理”界面。启动APP Inventor的后台服务
问题二:离线版的登录方式一共有几种?
答:离线版的登录方式有三种:
(1)localhost:8888
(2)127.0.0.1:8888
(3)本机IP:8888
问题三:APP inventor一共有几种版本?它们分别有哪些特点?
答:APP inventor有两种版本,一中是“离线版”,另一种是“在线版”。
特点:是离线版安装后可以单机使用;在线版可以连接互联网使用浏览器在线开发。
二、尝试启动并登录APP inventor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解答问题一的步骤尝试启动软件。并在登录之后停止操作认真观察项目界面。
(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关闭后台服务程序、
注意引导小组成员互助练习并巡视指导。)
启动与登陆APP Inventor
流程图设计:
活动二:探究项目界面和设计界面和逻辑编程界面
App Inventor有三个界面:项目界面、设计界面和逻辑编程界面。制作App之前首先要新建项目,然后在设计界面中添加组件(如按钮、标签等)。
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项目界面并回答下列问题:
在项目界面怎样新建项目?
如果进入到设计界面怎么才能切换回项目界面?
设计界面
项目界面设计界面
逻辑编程界面
请同学演示并讲解如何新建项目及项目界面和设计界面的切换
步骤1:新建项目
(首次运行App Inventor时,会出现提示)单击“新建项目”按钮,弹出“新建项目”对话框。输入项目名称,例如:“你好”,单击“确定”,就会出现设计界面。
新建项目
请同学们尝试新建项目并计入设计界面。
步骤2:认识设计界面
进入项目设计界面请大家思考下列问题:设计界面一共有几部分组成?它们的名字分别是?(请阅读课本P70页到答案)
请学生回答:
App Inventor的设计界面主要包括以下六部分:
1.菜单区
2.组件面板
3.工作区
4.组件列表
5.素材区
6.属性面板
步骤3:认识组件
请大家拖动组件面板中的组件到工作区的模拟屏幕中,看看屏幕中有什么变化?并根据屏幕中组件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要求:添加一个按钮组件,一个音效播放器组件。)
1.刚才添加的两个组件有什么区别?
2.我们应该怎样区分可视组件与非可视组件?
生:1.按钮组件在模拟屏幕中显示,音效播放器组件在模拟屏幕下方显示。
2.可视组件在软件运行时会显示在界面中,非可视组件不会显示。
App Inventor的组件分为两类,一类是可视组件,添加后它们会显示在屏幕上,例如“按钮”、“标签”等;一类是非可视组件(也称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添加后它们会显示在模拟屏幕下方,例如“语音识别器”、“音效播放器”等。
App Inventor设计界面组件添加完毕后,我们需要在逻辑编程界面中对添加的组件进行合理的逻辑组合来实现App的功能。请大家通过右上角的编程按钮切换至逻辑编程界面。
步骤4:认识逻辑编程界面
逻辑编程界面共有几部分组成?
如何通过积木搭建实现逻辑编程?怎样删除无效积木?
App Inventor的逻辑编程界面主要由五部分组成:
1.菜单区
2.代码块(积木)
3.素材区
4.积木抽屉
5.工作区
菜单区
编程界面
素材区
工作区
组件列表
属性面板
素材区
菜单
组件面板